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媒体聚焦 >> 文章详情

[两会特稿]因思促变 湖北文化之路迎来新春天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12-01-17 00:42   [收藏] [打印] [关闭]

“文化”是无形之力,是一个地方的精、气、神,地方发展无不发端于地域文化的软实力。发展文化不仅标志着一个地方的品位,还决定着发展的现实和未来。

湖北省文化资源深厚,文化人才富集,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大省,却不能拍着胸脯说自己是文化强省,如何变“大”为“强”,成为2012年湖北“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

他们纷纷带来了基层的声音,用发生在身边的事讲述湖北文化领域的可喜变化,也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期待。

老剧团迈出改革“新步伐”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湖北省民族歌舞团地处偏远的土苗山乡,是全省4个保留事业性质的院团之一。虽然体制没有改革,该团的节目却不断走向全国。周龙然认为,成绩的取得,与机制改革是分不开的。该团积极探索,确定了以大型的旅游演艺剧目为主攻方向,日常服务性演出为辅的发展方针。2010年,他们尝试与当地旅游景区合作,以极具地域特色的土家女儿会为背景制作民族歌舞剧,一举走向全国,并同时带动了景区的旅游收入。

“同样一班人,同样是在做一些服务性的演出。”通过机制改革,民族歌舞团成立演艺传媒公司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演出收入由过去的每年10万元,提高到现在的数百万元。“让文化体制改革的暴风骤雨来得更猛烈一些!”尝到甜头后,周龙然豪言,文化体制改革并没有那么可怕。

“湖北造”玩出“新把戏”

作为央视一套跨年热播大戏,不断攀升收视高峰的《国门英雄》叫好又叫座,让“湖北大戏”又火了一把。盘点2011年,“湖北大戏”闪耀荧屏,尤为夺人眼球。

“《国门英雄》是主旋律电视剧,但这部剧不赔钱。”1月14日,在湖北省“两会”新闻发布会上,省政协委员、奥山集团董事长邬剑刚言语之间,带着几分自豪。

去年湖北文化建设取得不俗成绩。《国门英雄》等影视剧在央视黄金时间热播并获得好评。《建安轶事》和《水上灯》获得第六届京剧节第一名。文化品牌有特色。湖北“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并写进了第九次全国文代会工作报告。文艺活动有影响。在北京成功举办“湖北美术文化周”、“长江画派”活动等展览,举办了“全国百名摄影家走进武陵山”、“情满大别山”等活动。文艺项目有突破。荆楚文苑和湖北戏剧牡丹园等项目写入中国文联第九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文艺产业有创新。今古传奇报刊集团和省党史办合办《党史天地》杂志发行量达到60万份,成为全国党史杂志第一名等。

“土家”文化成旅游“金饭碗”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通过文化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产业,2011年接待游客220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个亿。省人民代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委书记马尚云说,将逐步打造生态文化旅游业成为长阳人民的金饭碗,而文化无疑是推进长阳发展的软实力保证。

长阳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也是土家文化的发祥地,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这几年,长阳进行了一系列土家原生态文化保护区的建设,围绕土家元素打造清江古城,并对撒叶儿嗬、长阳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马尚云的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为湖北民族文化的符号,按照目前的规划,这些项目总投资要突破10个亿。

“阳春白雪”也能赚得“金元宝”

“只要作品好,老百姓喜欢,高雅艺术同样能赢得市场,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湖北省政协委员、省艺术研究所所长胡应明说文艺创作是“润物细无声”的事。

胡应明介绍,由他编剧的黄梅戏《小乔-赤壁》,首演就受到好评。之后应当地民众要求,连演六场,场场爆满,每场收入两万元。

看似阳春白雪不可攀,其实不然。一件好的作品,能被老百姓接受,除了给他们带来精神层面的享受外,还能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思与变”让湖北文化之路生机勃勃

身边的可喜变化,让湖北的文化人信心倍增。文化以“文”化人,湖北经济的跨越发展必须以“文化软实力做硬支撑”。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规划引导,整合资源,打造一批彰显荆楚文化魅力、市场竞争力强的精神文化产品。

文化资源优势如何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文化建设应在哪些领域做大做强,如何推动湖北向文化强省跨越?湖北“两会”代表委员们表示,文化体制改革让湖北文化迎来新春天。

说到未来的文化发展,严荣利说,正在实施和即将要实施的十项工程,包括文化资源共享、县级“两馆”建设、社区文化中心和活动室建设、“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建设、送戏下乡、流动图书车、优秀文艺人才推进和基层人才培养、群众文化品牌创建,目的是让老百姓就近、便利地享受到国家文化建设的成果。

省人大代表、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书记刘永泽建议建立完善的文化发展基金制度,加大省级财政对文化项目的扶持力度,吸引和整合社会各界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

刘永泽表示,将建立完善湖北文化鄂军人才荣典制度,壮大荆楚人才版块;建立完善湖北文化发展的基金制度;建立完善文化精品创作的服务保障制度;建立完善文化成果遗产集成典藏制度,为实现文化助推湖北跨越式发展努力。

(本文来源: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