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工作交流 >> 文章详情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助力就业技能培训工作
为“稳就业”保驾护航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助力就业技能培训工作
“近年来,自治县人民政府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配合、劳动者参与 ’,大规模多层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共培训劳动者173183人次。”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万丹向会议报告工作情况。
就业是民生之本,培训是就业之基。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及时将听取和审议政府就业技能培训工作报告列入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开展专项监督、推动就业技能培训工作,为稳就业保驾护航。
专题调研听民意
长阳是劳务输出大县,作为一个人口规模仅38万的小县,每年外出务工近10万人。为全面了解全县就业技能培训工作情况,4月份,自治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查组,对全县就业技能培训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调研组先后到大堰乡、钟家湾村、县职教中心、县就业培训中心、瓴悦厨师培训学校、长阳安品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方式,认真听取了部分自治县人大代表、部门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和镇村干部对全县就业技能培训工作情况的意见和建议。
加快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是关键。在钟家湾村委会,村支部书记钟华桥向调查组反映“村里急需茶叶、养殖相关的培训,虽然每年组织过,但都是以传统技能培训为主,对于电商、乡村旅游等方面的培训,村民培训愿望强烈。”在大堰乡人民政府座谈时,自治县人代表曾庆全说道,“现在培训人才留不住,大堰作为养殖大乡,畜牧管理这个岗位空缺,特别是中小型生猪养殖户,急缺技术人员。”自治县人大代表张宏俊说,“大堰作为茶叶大乡,为什么没有高端茶,究其原因还是没有核心竞争力,在培训上,既要有生产加工培训还要有营销培训。”一个个来自基层的声音让调查更加充实。
认真审议强实效
自治县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分组审议发言分外火热,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的人大代表纷纷“支招”。
“一方面,长阳大量劳动力外出就业,另一方面,我们企业用工又招不到人。”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委员、清江农机有限公司负责人皮倩说。
“受疫情影响,现在一批失业年轻人从大城市回到家乡,政府要强化对新生代农民工、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等青年、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返乡农民工等群体的就业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农村实用人才、产业带头人和乡村工匠。”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委员、龙舟坪镇人大主席赵宗翠说。
“长阳既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同时一些本土企业又出现‘招工难’‘用工荒’的现象。”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宜昌清江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津武说,“人社部门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企业需要,创新培训方法,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探索“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就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同时要探索开展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依托农业产业链龙头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一批农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开展全产业链紧缺人才培训。”
针对审议时代表提出的意见,自治县人社局局长王晓林表示,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加大政策宣传落实力度,聚焦就业技能培训重点,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改进技能培训模式,提高技能培训保障水平,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示范带动惠民生
端稳了“饭碗”,日子才有奔头;稳住了就业,发展才有底气。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创新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带头人和专业人员示范带动作用,为稳就业贡献人大力量,长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0%以内。
“今天老丁来给大家讲一讲茶树主要病虫害夏季防治。要大力推广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严格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 自治县大堰乡人大代表、乡农技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丁祖政创办抖音“老丁说茶”栏目,向广大茶农讲述茶叶种植、培管技术知识。
自治县人大常委会聚焦群众需求,聚力乡村振兴,把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家站”建在农业产业链上,依托代表联络站开展农村技能培训,打造“家门口就业培训车间”,带领科技兴农,带动特色产业,带富一方群众。依托市人大代表吴平创办的湖北一致魔芋有限公司,以“公司+农户”的模式,编印《魔芋栽培技术》《魔芋生产技术规程》10万余份免费发放给农户,建立专业技术团队驻村入户,到田间地头现场培训指导,传授种植技术,带动村民发展魔芋种植产业,丰富农业产业发展新业态;依托市人大代表彭绪冰康农种业示范基地,以“示范点+农户”的模式,开展科技下乡、技术指导,推广良种良法配套,累计培训农民6万人次,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280人次,行程10万多公里,受益农户达3000多户。
“我们将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努力做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户’,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 ”大堰乡人大主席杨毅葵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董墉 罗红梅)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