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工作交流 >> 文章详情
兴山县人大常委会:打造最美支流岸线 确保一弯清水汇长江
近年来,兴山县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落实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始终把环保作为监督工作的一个突出重点,助力“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全力守护“绿水青山”、 践行“两山理念”转化,保护好香溪河流域的生态安全,打造最美支流岸线,确保一弯清水汇长江。
代表助力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县人大常委会积极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围绕生态环保领域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开展深入调研,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建议,并作为重点建议进行重点督办和有效解决。发挥好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积极反映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期盼,全力推动全社会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北,考察长江第一站来到兴山县属国有企业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立下长江大保护的规矩:“要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的重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并指出,企业是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主体和重要力量,要强化企业责任,加快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清洁生产,提升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能力。
兴发集团是全国最大的精细磷化工企业,座落于兴山县境内,也是三峡库区最大的移民搬迁企业。以前,长江岸边排列着众多厂房,对长江生态造成一定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生态保护“立规矩”,全国人大代表、兴发集团董事长李国璋闻令而动,坚决落实,园区整体后撤,拆除沿江32套,资产价值13.58亿元的生产装置,削减排放量30%,对关停区域的900多米长江岸线全部植树、种草,复绿面积800多亩,高标准建设424城市公园,打造出一条临江景观带。
为让中央的决策成为社会的共同行动,作为人大代表的李国璋深入基层,听民声、察民情,开展调研,收集民意,先后向“两会”提交关于“长江经济带生态大保护”“加快磷石膏利用”“推动磷化工产品由数量竞争转向质量竞争”“提升战略性矿产资源国内大循环,守住矿产资源安全底线”等意见建议12件,得到国家相关部委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22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率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来到宜昌视察,对李国璋带领兴发集团突出长江生态环境修复,推进长江保护法全面有效实施,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做法给予充分的肯定。
据介绍,兴山县地处三峡库区,由于土地、环境容量受限,兴发集团走出大山,到宜昌等地发展“飞地经济”,在经济绿色转型发展上也已实现“飞地经济”的三个阶段,从1.0到3.0,产业模式不断优化,互惠共生“飞出”好效益。目前,兴山飞地经济在项目内容、投融资体制、权责划分等方面作出了全新探索,引进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产业项目,更加注重环保效益。特别是兴发集团投资51.5亿元,搭建的磷化工国家三峡实验室,推动企业产业转型升级,产品由工业级向食品级、医药级、电子级提档升级,走上了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强化监督 全力守护“绿水青山”
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将长江一级支流香溪河岸线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作为常委会监督工作的重点,综合运用专题调研、执法检查、作出决定决议、听取审议专项报告等多种监督方式,守护“绿水青山”。
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及法律实施中的难点问题进行重点监督。近年来,常委会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生态环保监督工作。2017年5月,针对全县环境保护意识欠缺、局部地区自然生态破坏严重、生态环境监管力量薄弱、部分环保基础设施严重损坏、县直执法单位统一协调难度大、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还未真正建立等问题,开展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调研,听取审议了《兴山县人民政府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要求以绿色发展为统领,科学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方案,按照“生态良好、水体清澈、建设有序、乡村洁美”的总目标、总任务、总要求,扎实推进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017年12月,县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香溪河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的意见》,县人民政府制定了《进一步加强香溪河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的工作实施方案》,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实施方案,并作出了《关于加强香溪河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的工作的决定》。自2017年起,全县禁采河砂,全面停止引水式电站项目审批,退出小水电站4座,对全县80座引水式电站改造,并确保不低于10%的生态流量泻放,投资2.7亿元建成生态堰36座,形成生态梯级水面32万平方米,全流域恢复了看得见水面、听得见水声的原生态景观,成功创建3个国省级水利风景区、全国首个国际小水电绿色发展示范基地。
2019年7月,兴山县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实施“青山工程”加快推进全域绿化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强香溪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情况的审议意见》。推进绿色矿山、绿色码头、绿色小水电、绿色园区、绿色村庄、全域复绿“六绿”建设,夯实绿色发展根基。通过四季挖窝、三季植树,森林覆盖率达80.02%。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昭君村荣获“中国最美乡村”,共建成6个省级生态乡镇、30个省级生态村,市级生态乡镇覆盖率100%。全县8个乡镇全部完成生活污水处理提标升级改造,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全覆盖,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连续四年位居全市第一,地表水质达标率100%,兴山县被评为全国森林康养示范县,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2020年9月我县到浙江安吉推荐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治理 努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主通道》兴山经验。
“下一步,县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围绕中心大局,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把开展《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作为一项大事要事来抓,激励代表在学法、知法、用法、守法、护法上走在前、做表率,全面履行各项法定职责,凝聚起确保一弯清水汇长江,一江清水绵延后世的强大法治力量。”兴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袁选军介绍说。
重点攻坚 践行“两山理念”转化
县人大常委会始终站在生态优先、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强化刚性约束,加强工作联动,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紧盯突出环境问题、突出环境风险、突出环境矛盾等,铁腕治理,动真碰硬,敢于向顽疾开刀亮剑。
2019年9月,县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县检察院关于保护森林资源专项法律监督的工作情况报告》,紧紧围绕“打击是手段,预防是根本,重在服务生态环境文明建设”目标,推动建立了公、检、法、司、林业、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预防职务犯罪合作机制,及时交流涉林犯罪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各负其责、各尽其力的打击合力,严厉打击了各类破坏涉林生态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使我县林业刑事案件得到有效遏制,为建设绿色兴山,夯实绿色根基贡献了法治保障。
2017年,兴山将修复香溪河流域生态环境放在压倒性位置,对全县80座引水式电站采取了工程措施,保证10%以上生态水泄放,在河内建设生态堤坝,把绿水青山、田园风光等生态资源变为“金山银山”,立足山上山下垂直气候特征,用县域内低海拔的山下香溪河谷发展旅游观光来集聚人气、打响品牌、集散游客,用高海拔的山上区域发展康养度假来吸引更多的游客、驻留更多的时间、形成更多的消费,实现县域经济小水电、磷化工等传统动能转型升级和文旅消费新动能转换培育。
2017年,由原市人大代表、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舒刚任指挥长,带领一班人前往兴山县高海拔乡镇——榛子乡,深度挖掘生态文化旅游康养资源,全面启动榛子黄粮乡村振兴试验区建设。他介绍道:“目前已建成了昭君原野、紫龙山林旅康养、青龙口大峡谷等康养项目,正在筹建昭君国际滑雪场、温泉小镇,着力打造高山四季康养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如今已规划形成了县内2万亩四季生态康养度假区高质量发展平台,乡村振兴试验区规划近期将满足3万人到兴山避暑休闲康养度假,远期将满足常住旅居人口10万人,单日接待30万人次
发展康养度假,将为兴山带来巨大的消费新动能。在山下香溪河谷地带打造昭君文化品牌。建设以高岚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昭君村5A景区、县城高铁昭君特色小镇、昭君上村等为龙头的沿河生态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特别是兴发集团在这里投入巨资打造建设朝天吼4A级景区,以“好风景”给百姓脱贫致富带来“好钱景”,为村民提供固定就业岗位100多个,周边村民利用自家庭院办起农家乐43家,其中贫困户达28户,占全村贫困户的三分之一,农家乐里生意十分火爆,全村112个贫困户312人在一年时间里整体脱贫出列。
通过山上山下融合共进,昭君村5A级景区创建步伐加快,建成了南阳“双泉寨”温泉小镇、高岚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水月寺云栖谷、岩上茶居、仙侣山生态农场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点,在全县形成了既有5A景区的重要增长极“皓月当空”、更有乡村旅游景点“繁星满天”的交相辉映、竞相发展生动格局,荣获全省旅游强县称号。更有一批县乡人大代表立足本职岗位,围绕乡村振兴,建成了一批乡村旅游景点,水月寺云栖谷、岩岭大杉树、高桥蓝莓部落、榛子和平乡居、黄粮仙溪湾、昭君别院、古夫深渡河畔变身网红打卡地,吸引外地游客纷至沓来,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兴山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孙锐)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