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工作交流 >> 文章详情
宜城市郑集镇:打造特色联络站 助推产业新发展
为充分发挥代表联络站作用,宜城市郑集镇人大积极探索,因地制宜,把人大代表联络站建在“养鸭产业链”上,小切口推进代表履职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把代表联络站建在产业链源头
郑集镇位于宜城市中南部,是湖北省有名的养鸭大镇。郑集镇人大主席团把服务关口前移,探索创新代表联络站创建模式,按照有活动场所、有基本设施、有代表信息、有规章制度、有学习资料、有活动台帐、有履职档案、有活动经费,建设标准化、制度规范化、活动常态化、履职信息化的“八有四化”建设标准,积极将联络站打造成代表学习教育的课堂,联系选民的桥梁,履职尽责的平台,服务群众的窗口,在“养鸭产业链”上贡献了人大代表力量,实现了“三个助力”。
一是助力产业发展。郑集镇地处汉江、蛮河交汇地带,百里长渠流经东西,宜岛大沟贯穿南北,境内水库堰塘星罗棋布,大小沟渠纵横交错,发展养鸭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目前全镇养鸭规模突破500万只,但农户各自为战,缺少科学谋划,导致抗风险能力较差,且缺乏定价权,制约农户增收。联络站代表深入养殖户家中,倾听群众呼声,并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优势,解决养殖难题,规划产业发展,引导农户科学养殖、规范养殖,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
二是助力企业壮大。位于郑集镇的湖北楚大鸭业有限公司是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北省重点监测认定的家禽及蛋制品产业链龙头企业,公司旗下的玉保养鸭合作社先后荣获“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社”等称号,公司董事长任玉保充分发挥省人大代表作用,以自身龙头企业为引领,及时收集鸭产业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困难,提供精准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共谋发展。
三是助力打造品牌。代表联络站成立后,及时吸纳代表建议,大力推进鸭品牌建设。充分利用电商资源,开展线上销售,电商日订单能力超100万单,极大提升了企业品牌和“郑集鸭”品牌的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为郑集养鸭产业走出湖北,走向全国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把代表作用发挥在田间地头
郑集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紧扣“养鸭产业链”建设,以补链、延链、强链为重点,定期组织代表进站活动,在“养鸭产业链”建设中实现“三个发挥”。
一是发挥代表参与决策作用。郑集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围绕“养鸭产业链”建设,认真开展调研活动,组织全体代表走进村组、走进企业、走进养鸭合作社、走进养鸭大户,针对“养鸭产业链”建设存在的短板弱项,查找问题,剖析原因,提出对策,助力打造全产业链鸭产业。郑集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大代表意见和建议,将“养鸭产业链”建设纳入全镇四大产业链建设之一,实行“养鸭产业链”链长制,明确了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工作举措,在全镇掀起“养鸭产业链”建设热潮。
二是发挥代表建言献策作用。代表联络站根据郑集镇“养鸭产业链”建设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专题视察活动,先后视察了楚大鸭业、楚大牧业、家勇牧业等规上企业,以及玉保养鸭合作社、楚皇城养鸭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围绕楚大鸭业有限公司发挥龙头引领优势,打造全产业链企业献计献策。楚大鸭业公司认真采纳代表建议,从养殖、加工等方面入手,积极补链延链强链。在补链上,一方面补齐屠宰加工短板,启动实施年屠宰淘汰鸭500万只项目,提升禽肉屠宰加工能力;开展鸭排、鸭腿、鸭脖、鸭翅等分割肉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补齐养殖废弃物利用短板,启动实施生物肥项目,预计年产生物肥5000吨。在延链上,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将“宜城松花皮蛋”打造成中国驰名商标,“宜城板鸭”打造成地标产品,提升宜城养鸭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在强链上,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推广高楼养鸭模式,投资4000万元,新建3栋养殖楼房,年喂养蛋鸭20万只。同时,该公司继续发挥企业电商优势,分别在湖北武汉、广东佛山等大中城市建立了18个产品直供仓,实现了日供货量20万单以上。
三是发挥代表带头示范作用。郑集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积极引导代表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以实际成效展现代表风采。镇人大代表、家勇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家勇,带头发展养鸭产业,带领群众养鸭致富,今年已喂养青壳系列种鸭2万只,孵化鸭苗500万羽,带动就业20余人,被誉为“宜城鸭王”。镇人大代表、士波养鸭合作社理事长余士波为养鸭农户提供饲料和鸭蛋回收服务,让30多家养鸭户增收过万元。
把活动成效彰显在百姓心头
郑集镇人大代表联络站自成立以来,围绕“养鸭产业链”建设开展活动10 次,收集意见建议23件,办理落实16件,在助推产业发展,带动地方增收的同时,也增强了老百姓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形成“三个实现”。
一是建立了养鸭产业链,实现抱团发展。代表联络站充分吸收农户意见,不断创新完善“养鸭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协会、合作社、农户多方共赢,现网络市内外10多家协会、30多家合作社、2500多农户共享共建“养鸭产业链”,养鸭规模达到1000万只,农户增收1.5亿元。
二是解决了农民就业问题,实现群众增收。代表联络站情系人民群众,企业家代表率先垂范,把产业链增值收益和就业岗位留给农民,让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共为社会提供了500多个就业岗位,其中有120多名返乡创业大学生,130多名精准脱贫户,15名残疾人。
三是发挥了代表作用,实现产业聚集。代表联络站紧紧围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目标,建言献策,积极支持企业建立“公司+协会+合作社+电商+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着力补链延链强链,现已建成种鸭养殖、鸭苗孵化、饲料生产、蛋品加工、屠宰分割、冷冻仓储、电商营销等完整的产业链条,有力推动了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今年,在人大代表的督促推动下,该镇“养鸭产业链”有望实现产值10亿元。(宜城市人大常委会 刘贤东 顾靖)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