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工作交流 >> 文章详情

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长阳实践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2-07-08 15:25   [收藏] [打印] [关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对于长阳而言,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不仅是份特殊的情怀,更是种强烈的使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纳入长阳人大“十四五”立法规划、五级人大代表脚量万家边界行让群众意见直达人大机关、“双述双评”“民生实事票决”推动单位代表高效履职,一个个长阳实践细节汇聚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注脚。

坚持“三问”,用特色立法回应民心所盼

立法选题问需于民。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地方立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常委会公告、网站、媒体、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公开征集立法项目,让地方立法契合民意、更接地气。自治县人大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生态环保、经济建设、自身利益、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等热点难点,先后制定、修改、废止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58件,现存有效自治条例、单行条例14件,民族立法数量和质量在全国民族自治县中处于领先位置,绘就了地方立法的民族底色,夯实了长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法治基础。

立法调研问计于民。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履职平台、代表之家、代表联络室、代表活动小组等线上线下平台作用,广泛收集各乡镇人大主席团、县直各部门、各人民团体、相关企业实体和基层群众对于立法项目、草案内容的意见,委托自治县政协开展立法协商,听取相关界别的协商意见,保障群众参与立法的深度和广度,让立法内容公开透明。在今年畜禽污染防治立法的调研中,组织专班到重点乡镇、村和相关部门调研,聘请业务素质过硬的专家学者担任立法顾问,在部分乡镇、村、社区建立立法联系点,将公众参与直接引入立法过程,真正拓宽了立法信息采集面。立法调研组共收集相关立法意见和建议60多条,多项可行性建议被采用。

立法成果问效于民。立法带来的变化在长阳真实而又明显,全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辖区内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全国各地游客接踵而至,纷纷点赞长阳的优质生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学校学生及教职工人身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学校安全事故发生率逐年降低。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保护,一批高龄优秀民间艺人享受政府补贴,土家族撒叶儿嗬、都镇湾故事、薅草锣鼓(长阳山歌)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长阳南曲、山歌、廪君传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长阳土家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被省政府列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自治县被国家文化部审核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农村交通条件日益改善,精准扶贫工作实施以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87369.95万元,完成农村公路硬化2697.19公里,安防工程1973公里,154个行政村硬化路通村率实现100%。条例的贯彻实施,既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突出“三民”,让基层声音直达人大机关

脚量万家聚民智。常委会一改过去听汇报、找代表交流等方式,坚持“直达边界、直面选民、直指问题”,强化“谁走访,谁跟进督办;谁承办,谁回访接受述评”效果导向,混编五级人大代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脚量万家”边界行,通过走访查找存在问题,找准发展方向,提出发展措施。未来三年,计划完成52个边界村走访,今年已集中走访18个村15162户47389人,共收集农户原始建议475件,其中现场沟通解释172件,梳理汇总有效建议133件,拟交由县乡处理107件。人大代表纷纷走出“家站”,深入田间地头察农情问农事,通过开“小红单”抓创新落地提质,带领科技兴农;发“小红书”抓科技推广提能,带动特色产业;建“小红网”抓网络覆盖提效,带富一方群众。刘发英、彭绪冰等一批代表履职事迹被全国、省级相关媒体予以推介,“抓两头、链万家、促振兴”“三红三抓三提三带”工作模式吸引兄弟县市前来观摩学习。

联企联项解民忧。坚持“联企业构建一流政商关系、补短板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解难题锤炼一流过硬作风、优服务争创一流工作业绩、强整改展现一流责任担当”,持续开展“三百”服务、“四服务”解难题、“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精准聚焦项目建设,服务企业需求,助推经济踔厉发展。常委会一班人坚持冲在一线、干在前线,主任会议成员牵头联系14个攻坚指挥部和50多个重点项目,各级人大代表积极为长阳清洁能源产业、高铁高速建设、民族教育等发声,扎实开展“三主联动优化营商环境”活动,共联系市场主体3054个解决难题1689个。泥窝坑征地拆迁首战告捷,高铁钙钡产业指挥部、清江抽水蓄能等重点项目攻坚工作得到县委政府充分肯定。

广泛调研纾民困。在监督选题上,广泛征集代表和选民意见,切实做到议题来源于群众,让人民掌握话语权。坚持调研“沉下去”真正把民意“收上来”,今年聚焦法治建设、生态环保、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国资管理、就业技能培训等重点敏感问题,深入镇村(社区)、县直单位、中小企业开展视察和专题调研7次,通过“座谈交流+听取汇报+实地查看”等方式,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及意见建议,着力推进问题解决落实。进一步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邀请代表参加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等活动,真正把存在的问题找出来,把发展的瓶颈弄清楚,把群众的疑难弄明白,为促进发展,突破瓶颈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推进“三转”,以高效监督纾解民生难题

组织监督向全民监督转变。丰富完善一察二访三督四述五评“五步工作法”,做实做优“双述双评”,通过代表向选民述职、单位向代表述职、选民评代表、代表评单位,检验人民群众认可度,促单位、代表作风转变和工作落实。龙舟坪镇人大主席团探索制定《镇人大代表开展工作评议暂行办法》《关于在人大代表中开展述职评议活动的意见》,磨市镇组织人大代表签订《人大代表履职承诺书》,有力推动述职评议规范化、制度化。自治县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全覆盖测评了全县所有县直部门履职情况,全县11个乡镇票决确定35个被评议单位,拟于今年下半年组织参评单位主要负责人汇报年度工作情况,接受人大代表现场提问和满意度测评,并就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作表态发言。各代表小组(或代表之家)统筹组织人大代表述职评议活动,推动建立“季活动+月接待+日轮值”代表活动机制,进一步密切了代表和选民的联系,增强了代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

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探索实施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将民生实事的征集、筛选、票决、监督等环节引入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轨道上来,拓展社会主体的参与面,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实现了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人民群众不仅直接参与民生实事项目征集,而且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成为项目实施的主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和最终评价者。人大代表积极主动地当起“信息员”“调研员”“监督员”,助推民生实事项目落实,把过去 “为民做主”变成现在“由民做主 ”。自治县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200多名人大代表对长阳自治县新客运站选址方案进行了票决,11个乡镇共票决出民生实事项目24个,总投资达2.79亿元。磨市镇民生实事票决制工作在省人大常委会电视专栏《人大聚焦》中予以展播。

橡皮图章向监督钢印转变。坚持以“真进”听民意、以“真查”纾民困,以“真招”促发展,自觉围绕自治县委中心工作、群众“急难愁盼”确定监督议题,综合运用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专项工作评议、专题调查等多种监督方式,整改问题清单化管理等举措,增强审议意见的针对性、实效性。严格执行“双报告双测评”程序,加大审议意见的督办落实力度,重点加强对预算审计、生态环保、法治建设等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跟踪监督,形成环环相扣的全链条监督闭环,有力督促“一府一委两院”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使人大监督由“橡皮图章”转变为“监督钢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覃宏明)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