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工作交流 >> 文章详情
宜昌市人大常委会:在建设先行区中彰显人大作为
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是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要时刻、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节点,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提出了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总体目标,确立了大力发展宜荆荆都市圈的战略意图,赋予宜昌全新的发展定位和使命。宜昌人大系统要把学习宣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更好发挥人大制度优势和职能作用,在建设先行区的新征程中体现更多担当、作出更大贡献。
做精地方立法,强化建设先行区的制度供给
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全面依法治市工作的协调作用,在立法选题、评估、论证、立项、协调、起草、征求意见、审议等各个环节的主导作用,认真组织实施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做到“三个坚持”,着力构建保障先行区建设和法治宜昌建设的法规制度体系。
一是坚持开门立法。完善立法公开、公众意见征集反馈、立法协商等机制,充分发挥好“9+4”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让人民群众对立法工作全程“沉浸式”参与,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奠定坚实民意基础。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把坚持问题导向贯穿法规草案起草、审议、修改各个环节,法规的选题奔着问题去,法规条款的设计奔着解决问题去,法规实施的成效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通过立法“小切口”解决发展“大问题”。
三是坚持打造品牌。积极开展“小快灵”立法、精细化立法、创制性立法,建立健全区域协同立法机制,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快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立法工作步伐,积极推动“宜荆荆恩”城市群区域协同立法破题开篇,高质量完成好今年“2+2+1”的立法工作任务,打造“立法民意直通车”品牌。
做深人大监督,增强建设先行区的落实效能
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形成权威高效的监督工作格局,做到“三个更加”,着力推动先行区建设各项重点任务和市委工作安排的贯彻落实。
一是更加聚焦监督重点。紧扣省党代会报告中的“宜昌元素”,紧扣市委中心工作,聚焦“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宜荆荆都市圈发展、提升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影响力等重点领域,找准人大监督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以项目化、清单化方式明确监督内容、监督形式和责任主体,寓支持于监督之中,以真监督推动工作真落实。
二是更加规范监督行为。及时修订出台关于提高常委会会议审议质量的实施办法、专题询问办法等监督工作制度,对议题选择、组织方式、意见办理和满意度测评各个环节作出规定,提升监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三是更加凸显监督效能。统筹运用听取审议工作报告、开展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专题调研、办理群众线上线下来信来访等,推行法律知识问卷调查、第三方评估、专项工作满意度测评等方式,打好“全链条”监督“组合拳”,实现监督工作各环节相贯通、全流程成闭环,增强监督刚性和实效,让人大监督“长出牙齿并有力咬合”,绝不让人大监督成“橡皮图章”。
做实民主实践,凝聚建设先行区的强大合力
以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模范实践地为目标,发挥人大代表深深植根群众、紧密联系群众的优势,推动全市各级人大代表既把省党代会精神宣传到群众中去,又把群众的真实诉求反映上来,使人大代表真正为人民代言,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切关心、真挚拥护、真诚支持,做到“三个不断”,凝聚起建设先行区的磅礴力量。
一是不断完善民主实践阵地。充分用好全市829个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等线下阵地,推动代表定期进站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盼,让群众真正“找得到人、说得上话、议得成事”。同时,不断拓展代表履职服务“1+3+N”云平台体系功能,完善履职平台微信版“群众留言”系统,加强全市各地人大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建设,搭建人大与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云沟通”的“高速路”,打造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的平台、民情民意收集的渠道、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二是不断激发民主实践动力。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依法履职尽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内容和生动实践。推动在宜各级人大代表认真执行“双联”制度,加强与人民群众的常态化联系;认真执行述评制度,按要求定期向选民述职、回选举单位述职,自觉接受选民的测评、选举单位的测评,发挥好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修订完善人大代表履职管理等制度规定,健全代表履职经费保障机制、补助制度,完善代表履职培训制度、履职评价考核体系,建立代表履职激励约束和退出、增补机制,加强代表履职档案管理,服务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尽责。
三是不断丰富民主实践形式。扎实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和“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代表行动,深入推进“筑堡工程”和在宜人大代表“三在三争”活动,有重点、有计划地安排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执法检查、专题询问、工作评议、专题调研、专项视察、代表小组活动等,推动在宜各级人大代表在选区选举单位、在代表工作平台、在本职岗位一线,投身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推动人大代表紧紧围绕先行区建设和党委中心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高质量议案建议,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做强自身建设,锻造建设先行区的人大队伍
对标“四个机关”定位,落实市委提出的一线理念、一线标准、一线状态、一线能力、一线作风“五个一线”要求,深入开展“争做五个示范、展现五个新作为”三年行动,做到“三个特别”,着力打造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的人大工作队伍。
一是头脑特别清。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始终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学笃行党的创新理论,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市委工作安排履行职责、开展工作,确保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二是肩膀特别硬。没有硬肩膀,挑不起重担子。要锻造硬肩膀、铁肩膀,就必须克服本领恐慌、知识恐慌、能力恐慌。扎实推进“破冰提能”工程和机关年轻干部成长工程,推动人大机关干部特别是机关年轻干部迭代思维、迭代方式、迭代本领,强化学习、思考、专业、破局、落实“五个能力”,勤于谋事、敢于扛事、善于成事。
三是腰板特别正。正心明道才能走好大道。人大干部要正字当头,养正心以修身、树正气以崇德、干正事以尽职、行正道以致远。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保持勇往直前、勇争一流的闯劲,保持实事求是、实干笃行的拼劲,保持百尺竿头、百战不怠的韧劲,培育“坚定、坚决、坚持”的机关精神,树立“敬业、勤业、精业”的机关作风,涵养“有为、有序、有爱”的机关文化,实现思想有活力、工作有动力、办事有能力。(宜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王国斌)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