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工作交流 >> 文章详情

宜昌市夷陵区:“三个三”模式推进代表工作见行见效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2-06-15 18:18   [收藏] [打印] [关闭]

今年以来,宜昌市夷陵区人大常委会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代表行动为抓手,组织人大代表下田间、进屋场、访车间,实现了代表联系选民精准化、代表服务发展丰富化、代表发挥作用自觉化、代表整体工作务实化,让人大代表成为基层治理的参与者、服务者、贡献者。

“三新”并行,夯实履职“支撑点”

一是搭建代表履职新平台。按照“五有”要求规范建设“代表之家”(代表小组活动室)57个、建设“代表工作室”9个,确保了每个乡镇(街道、试验区)都有一个示范阵地。持续推动代表熟练运用“宜昌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实现了代表信息“一网尽”、知情知政“一点通”、建议提处“网上行”。

二是创新代表培训新模式。围绕代表履职,为新一届市、区人大代表定制“培训套餐”,外请专家学者解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阐释法律法规;针对乡镇基层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开展“送课下乡”,及时给予指导并安排人员授课,做到了新任职代表的履职培训全覆盖;印发《代表工作手册》一本通,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有效提高了代表履职意识和履职能力。

三是健全代表工作新机制。突出履职“针对性”,在以工作居住地为主的基础上,追加编组4个专业性代表活动小组,打造成为推动项目建设和促进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全面推行“代表大走访”“公开述职会”“选民接待日”等活动,试行“一张网、两联系、三定期”工作机制,真诚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

“三化”并进,找准履职“切入点”

一是专题化开展视察调研。做到视察一个项目,推动一项工作;调研一个问题,提出一项建议,使之与党委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合拍。2022年,先后组织代表围绕教育“双减”、残疾人服务设施、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开展了专题视察调研活动,向政府建言献策30余条,有力推进了政府工作。

二是多样化组织代表活动。以“三在三争”活动为抓手,着力推动代表活动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先后开展了“探旅游新线,献代表良策”“服务高铁新城项目代表行”“人大代表听你说”等活动。对上争取了三斗坪镇邹石路提档升级等一批民生项目,促进了太平溪镇早茶晚橙、雾渡河镇猕猴桃等产业发展,有效发挥了人大代表在经济建设中的“护航员”和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的作用。

三是规范化办理议案建议。坚持常委会领导重点督办、政府负责人带头领办议案建议机制,加强议案建议督办过程中与代表的联系沟通,积极研究采纳代表意见;督促承办单位坚持办前、办中、办后“三见面”制度,提高建议解决率。推进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公开机制,积极应用代表建议办理网络平台,定期向代表通报,向社会公开,实现议案建议高质量办理。

“三措”并举,抓实履职“落脚点”

一是开展“专项行动”精准发力。结合夷陵发展实际,高站位研究谋划,开展“人大代表聚力行”活动,以聚力党委决策部署、聚力区域重点项目、聚力乡村产业发展为主题,在西北山区组团发展、高铁新城项目建设、茶叶产业振兴等十多个方面组织动员全体人大代表开展“三同”建设行动、“四进”推进行动、“五带头”发展行动,进一步展现人大担当、彰显代表作为。

二是实行“项目票决”凝心聚力。着力构建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领单”、人大“验单”的为民办实事模式,全面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今年以来已有5个乡镇在人代会票决民生实事项目34件,计划投入项目资金5.82亿元,实现了“项目建不建,群众说了算”。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

三是优化“制度机制”创新助力。结合地方组织法修订和区域实际,清理修订完善《夷陵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的实施办法》等31项制度,形成全方位强化领导、全流程规范推进、全覆盖履职评议、全链条压实责任“四全机制”,确保职责清晰、程序规范、高效运转。(夷陵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徐洁 罗超)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