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工作交流 >> 文章详情

竹溪县兵营镇:“票决制”破解民生难题 谱写基层治理新篇章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5-02-26 09:35   [收藏] [打印] [关闭]

“我们要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精神,近年来,竹溪县兵营镇坚持把民生实事票决制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以“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买单、人大验单”的创新模式,破解基层治理中民生需求与行政决策的错位难题,实现了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深刻转变,开启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崭新篇章。2024年兵营镇通过广泛征集民意、科学筛选项目、差额票决实施、全程跟踪监督的闭环机制,将集镇污水管网改造项目这一群众关注度高、实施愿望迫切的民生实事项目进行了票决实施,不仅让民生工程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更让民主权利在基层治理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形成了政府决策与群众诉求的“最大公约数”。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问需于民,找准民生实事切入点。针对集镇雨污混排这一困扰群众多年的“顽疾”,镇人大结合代表行动“六访六促”活动,通过入户走访、代表联络站接待、网格议事会等形式,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6条,将污水管网改造列为“头号民生工程”。建立“三上三下”筛选机制,经党委研究、代表审议,最终将该项目提交镇人代会差额票决。

(二)规范票决流程,构建闭环管理体系。创新实施“六步工作法”:项目征集突出“广”(覆盖全镇10个村社区)、初定方案注重“实”(组织专门工作小组联合踏勘)、审议票决体现“严”(差额比例达30%)、交办实施突出“快”(建立“双组长”推进机制)、过程监督实现“常”(成立人大代表监督专班)、成效测评做到“真”(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2024年通过该机制实施项目8个,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

(三)强化过程管控,打造精品民生工程。成立“人大代表+专业团队+群众代表”质量监督组,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考评”机制。在污水管网建设中,创新采用“非开挖修复技术”减少扰民。项目实施期间共开展专项监督3次,协调解决问题7个,确保6000米管网建设提前1个月竣工。

二、工作成效

(一)破解多年顽疾惠民生。通过新建改造雨污管网7800米、各类检查井260个,实现集镇区域100%雨污分流,污水处理率由65%提升至95%,惠及居民1200余户。2024年夏季经受住3次强降雨考验,彻底消除6处易涝点,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二)创新治理模式显成效。票决制实施以来,民生实事项目平均推进速度提升40%,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高25%。形成“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买单、人大验单”的基层治理新范式,相关经验被省市媒体报道。

(三)助推绿色发展促转型。通过生态治理带动集镇改造,新增绿化面积3200平方米,打造滨水景观带1.2公里。引进生态农业项目3个,培育民宿经济主体12家,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获评省级生态乡镇称号。

三、经验启示

兵营镇的实践探索表明: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载体。通过构建“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主责、代表主体、群众参与”的工作体系,既破解了基层治理难题,又激活了人大代表履职活力,更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新时代乡镇人大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一)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强大生命力。全过程人民民主并非抽象概念,而是在兵营镇的民生实事票决制实践中得到了具象化呈现。从前期深入群众广泛收集意见建议,让百姓充分表达需求,到代表审议、镇人代会差额票决,再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群众参与监督以及最终成效测评由群众发声,这一完整流程充分体现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有机统一。这种将人民的意愿贯穿于基层治理全过程的模式,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自己是基层事务的参与者和决策者,极大提升了群众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认同感与获得感,彰显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治理中无可比拟的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 。

(二)有效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在以往的基层治理中,民生项目决策与群众需求存在一定程度脱节,导致资源浪费与群众满意度不高。而票决制的推行,精准破解了这一难题。一方面,“群众点单” 模式确保了民生项目来源于群众最真实的需求,使得每一项投入都能切实解决群众的 急难愁盼问题;另一方面,“代表定单、政府买单、人大验单” 的协同运作,明确了各方职责,形成了高效的工作合力。政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目标更明确、行动更迅速,人大的监督作用得以充分发挥,避免了项目推进中的拖沓与偏差。这种各司其职又紧密配合的治理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基层治理活力,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让有限的资源得到了最优化配置。

(三)激活人大代表履职新动能。人大代表作为连接政府与群众的桥梁纽带,在票决制实施过程中被赋予了更丰富的职责与使命。在收集民意阶段,代表们深入基层,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群众呼声,成为群众诉求的忠实记录者;审议票决环节,代表们基于专业知识与群众反馈,审慎决策,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监督阶段,代表们积极参与项目监督,及时发现并反馈问题,推动项目顺利实施。这一系列履职过程,不仅让代表们更加贴近群众,了解基层实际情况,也促使代表们不断提升自身履职能力与责任感。票决制为人大代表搭建了更广阔的履职平台,激活了人大代表履职新动能,让人大代表在基层治理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

(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民生实事票决制让群众看到了党委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与积极回应,感受到自身意见被尊重、需求被满足。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党委领导统筹全局,政府积极落实责任,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有效监督,各环节紧密围绕群众需求展开,充分展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群众从最初的被动接受服务转变为主动参与基层事务治理,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度与支持度不断提升,党群干群关系愈发紧密。这种良好的互动关系为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社会治理格局。(曹剑 毛光明)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