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县动态 >> 文章详情
武汉市武昌区人大中南路街道工委让“代表直通车”跑出“履职加速度”
近年来,武汉市武昌区人大中南路街道工委认真落实省、市、区人大“聚力共同缔造·代表行动”工作部署,以小切口融入大主题,持续擦亮特色品牌,将“代表直通车”开进企业、社区、园区、商圈等多个点位,为代表履职提供了重要平台,以“双向互动、双轮驱动、双线推进”为路径,让“代表直通车”直及企业、直面问题、直通政府、直达群众心坎的“四直”功能落地见效,丰富和拓展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
以“代表半月谈”为载体双向互动,让对话议事更畅通。去年以来,武昌区人大中南路街道工委先后在长春社区、静安社区、新民主路社区等24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了多场“代表半月谈”活动,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通过定期组织驻站的省、市、区人大代表开展活动,让居民群众、职能部门、下沉单位等多方代表一同亮问题、商计谋、出实招,双向互动、面对面沟通,进一步畅通对话议事平台,推动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活动走深走实。在百瑞景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内,在历经3次“代表半月谈”议事后,王涯玲代表提出了利用闲置核酸亭打造服务“邻里小站”,满足居民群众“微心愿”的建议。在相关职能部门、街道及下沉单位的积极响应下,五个闲置核酸小屋华丽转身,变成了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的邻里小站,从去年七月份到现在,每周五不间断为居民提供磨刀、修鞋、理发、配钥匙、义诊等服务共计30余次,受到居民点赞。去年10月底,在鄂全国人大代表实地调研百瑞景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时,在“邻里小站”磨刀的张师傅一句“只要政府对我们好,我们就会说共产党好”获得了全国人大代表们的一致掌声。通过开展“代表半月谈”活动,人大代表先后助推解决了长春社区三巷居民头顶的安全隐患、长春二巷乱停车现象、静安社区小巷夜间照明不足等近20个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双向互动、多方联动、群策群力、合力解决的模式,让“代表直通车”跑出了“履职加速度”。
以“固定+移动”为抓手双轮驱动,让问题解决更快捷。在打造“中心站”+“移动点”的双轮驱动模式下,不断推进居民个性化及共性化问题的解决。中心站充分发挥收集、辐射、宣传、展示的多功能作用,解决居民共性问题,如在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就兴办幸福食堂主题,多次集中接待了梅苑、新民主路、武锅、百瑞景、下徐家湾等5个社区的选民,在对选民意见进行梳理、汇总并形成代表建议后,交由相关部门认真办理,推动梅苑社区、新民主路社区“幸福食堂”的快速建成,截至目前,梅苑幸福食堂和新民主路幸福食堂均由“两餐发展为三餐”,开办以来共计服务23.2万人次,获得周边群众一致好评。下徐家湾社区还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代表联络站的统筹联动作用,延伸梅苑“幸福”食堂供给链,打造“爱心食屋”,带动整个街道“共同缔造”活动取得成效。同时,通过“移动联络点”不断将代表履职“阵地”前移到小区内、院落里、广场边,让代表联络工作“向前一步”,让群众反映问题“少走一步”,真正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人,办成事”。截止目前,通过“移动联络点”推动解决天然气安装、道路交通、增设健身器材等居民个性化问题40余个。
以“线上+线下”为路径双线推进,让履职路径更高效。进一步完善民意诉求全场景,通过“线上”收集,“线下” 落地的履职模式,双线推进代表高效履职路径。一方面,借助线上方式,依托社区网格,通过微信群固定联系网格中的楼栋长、居民骨干、商户等各方代表,最大限度发挥代表进站进群的履职效能,更好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回应民盼。另一方面通过线下组成代表“专业小分队”,将同一个专业类别、同一个行业领域的全国、省、市、区四级人大代表整合到一个专业小组,通过聚焦代表专长的 “组队”模式,让履职效能得到进一步增强。如医疗专业小组代表到中建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医保改革调研;经济专业小组走进武商梦时代调研商圈经济、文商旅体融合发展;设计专业小组开展老旧小区改造调研等。通过以上方式,进一步聚焦代表专业能力,让代表履职更高效、建议更精准、效能更突出。三年来,各专业小组围绕街道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对39个老旧改小区持续开展跟踪问效,辐射辖区居民12594户。如晒湖小区老旧改造、排除高压线隐患、花坛维护、地下管网建设等“疑难杂症”都是通过专业小组建议得到落实,切实推动解决了一批居民企业急难愁盼的问题,收到良好效果。
下一步,武昌区中南路街道人大工委将以更高标准服务中心大局、更实举措发挥代表作用,全方位探索“代表直通车”履职路径“新赛道”,切实以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中南实践取得新成效。(朱晨曦)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