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县动态 >> 文章详情
“主题教育”调研成果赋能襄州区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共同缔造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人居环境、基层治理、产业发展和红色旅游再上新台阶。”
“总体来看,我区三年来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成效显著,13个镇(街)诈骗发案数整体呈下降趋势。”
“立足本地特色资源,以峪山红薯产业发展这个小切口开展调研,以产业振兴撬动乡村振兴效能。”
……
近日,襄阳市襄州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交流会。常委会党组班子成员紧贴工作实际,依次交流发言并围绕正面和反面案例进行研讨。
主题教育启动以来,襄州区人大常委会党组紧扣加快推进“一心四区”建设、争创“全过程人民民主先行示范区”目标任务,立足人大工作职能,紧紧围绕确定的10个调研课题,下基层、察实情、找症结、解难题,共开展调研活动114次,发现问题39个,形成调研成果27个,切实做到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调研成果转化为制度优势——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助力共同缔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而人大代表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力军。近年来,襄州区人大常委会持续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每年确认一个代表行动主题,不断激活代表履职动能。2023年,围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确定了“听听选民心里话 共同缔造幸福家”代表主题行动。
从调研情况看,辖区各镇(街)在动员四级人大代表参与共同缔造活动上做的不够到位,人大代表参与共同缔造方式还不多,导致镇域之间、代表小组之间、代表与代表之间都存在着不平衡。调研组认为,要进一步开拓思路,深入推进代表行动在基层提档升级;要进一步完善机制,建立健全人大代表履职的动态监测机制和科学评价体系。
调研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工作。区人大常委会着眼区域内各地的发展问题和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以85个线下代表联络站、1个网上代表联络站与17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为依托,在充分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细化“产业致富你我他”“培育红色新农家”“与民共建和谐家”三类代表小组活动,为不同镇域、不同村(社区)“量身定制”实践活动主题,实现代表行动的提档升级。同时,修改完善《代表履职“五个一”量化考评办法》,进一步细化代表履职内容,规范代表履职行为,切实激发代表履职热情,提高代表履职实效。
截至目前,全区85个代表小组全部开展活动,全区1545名省、市、区、镇四级人大代表全部参与活动,全区代表联络站接待选民11200余人次,走访选民7000多人次,组织集中视察调研96次,开展代表小组活动173次,收集意见建议536条,为民办实事397件,解决基层矛盾纠纷241起。襄州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制度优势在襄州得到充分体现。
调研成果转化为法治保障——发挥人大监督作用 助力法治襄州建设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频发,电信网络诈骗受害人员数量、财产损失数额不断攀升。襄州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回应广大群众保障合法权益的诉求,深入10个相关单位、5个镇(街)10个村组(社区)开展专题调研,全面掌握近三年来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新型违法犯罪工作的具体情况。
调研发现,反电诈工作还存在宣传教育不够深入,源头治理不够到位,协调联动不够紧密,打击治理不够有效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调研组提出要强化思想认识,扩大宣传覆盖面,加强重点对象宣传,确保反诈宣传警钟长鸣;坚持做到杜微慎防,加大对“两卡”办理的监管强度,加大对境外涉诈人员的劝返力度,加快资金预警的劝阻速度,确保源头管控掷地有声;要强化打击协同,深化协同合作,提升打击效能,及时移送执行,确保治理体系纵深推进。
为了更好的推动调研成果转化,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并审议区政府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新型违法犯罪工作情况的报告,将审议意见连同问题清单形成“人大监督工作意见书、监督工作交办函”一并转交给区政府研究办理。2023年11月,区人大常委会持续跟踪监督,督促“个别企业固定电话、对公账户存在涉嫌诈骗”等相关问题整改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调研成果转化为发展动能——围绕中心大局 助力产业振兴
作为农业大区,襄州区始终牢记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只有产业兴旺了,才能让农民增收致富。襄州区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在领题调研中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助推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动能。
法治是发展的基础。法治环境好不好,要看法律贯彻落实是否到位。区人大调研组直达生产车间、田间地头,通过实地查看,与合作社负责人直接对话,与合作社成员直接交流的方式,对全区11个区直单位和7个镇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就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办法》(以下简称“一法一办法”)的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产业带动力不强、扶持政策不完善等问题组织代表约见有关部门负责人,推动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贯彻落实好“一法一办法”,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做强村组集体经济。
峪山镇是襄州区远近闻名的红薯种植大镇,红薯种植面积较大,但红薯产业整体发展却不够强大。襄州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以峪山红薯产业发展这个小切口入手,从春上开始,尤其今年8月以来,先后20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合作社开展实地调研和研讨,从育苗、采收、销售、包装、精加工、冷储、扶持资金等,对红薯产业由主食向零食休闲食品发展进行全链条式调研。
按照边调研、边研究、边整改的工作思路,调研组向区政府提出了《关于支持峪山镇发展红薯育种、种植、精深加工等产业,打造全产业链红薯小镇的建议》,助推红薯产业逐步实现种苗优质化、种收机械化、链条产业化、产品品牌化、市场规范化、服务社会化、效果外溢化。目前,峪山镇红薯种植面积19290亩,总产量43692吨,销售量约37200吨,产量比去年大幅度提升。每亩收益要比水稻、小麦等作物高出500-2000元不等。标准化育苗基地已达三家,已基本实现种植优质化、育苗标准化,其中中农福鑫产业合作社标准化育苗大棚已建成;标准化红薯冷链仓库主体工程已完成,将于12月底投入使用。
襄州区人大常委会助力特色产业形成规模效应,延长产品附加值,以产业振兴撬动乡村振兴效能的成果正逐渐显现。(海晶)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