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县动态 >> 文章详情
恩施市人大“三个坚持”让“民声”变“民生”
近年来,恩施市人大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推进市乡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为切入点,按照广泛征集民意、充分调研论证、集体研究审核、人大代表票决、跟踪督办落实、民主评议实效的闭环程序,推进民生实事票决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通过“三个坚持”推动“民生”跟着“民声”走,让“民声”变“民生”,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真正惠民生,积极探索基层人大“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新途径。
坚持以民为本,广听民意“汇民智”
在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上,恩施市市乡两级人民政府和人大坚持尊重民意,突出民生,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彻始终。市乡两级人民政府通过下沉调研征选、部门定向推选、意见建议筛选、网上征集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同时,市乡人大依托“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等平台,借助双联、代表行动、选民接待日等形式,通过代表“三访”,聚焦“三最”深入开展联系走访,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谋定民生。
代表“三访”倾听民声。通过代表联络站接待访、代表双联主动访、代表行动主题访,当好联系群众桥梁纽带,进一步沉下去听取群众心声呼声,为科学锚定民生实事项目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每月的28日是全市各级人大代表接待日,2022年11月28日,白杨坪镇麂子渡村长坝组村民代表来到该镇第一代表小组联络站,向接访的人大代表们递交了自己的“心愿”:“今年亲和小院、溪美小院通过共同缔造工作,院子漂亮了,村民团结了,我们也想向他们学习,在我们的长坝打造美丽庭院,推动乡村旅游发展。”麂子渡村长坝组紧邻鱼鳞坝热门景点、果蔬采摘园,位于三产融合示范区的核心区域。近年来,村民们渐渐吃上了家门口的“旅游饭”,农家乐、民宿日益增多,但粗放的生活习惯和落后的基础设施成为乡村旅游接待的短板。实施改厨改厕改圈及庭院建设、周边公共部分环境治理、文化活动场所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成为麂子渡村长坝组群众的迫切需求。看着本村另外两个小组美丽庭院共同缔造的建设过程和美好成果,长坝组村民们态度积极,跃跃欲试,纷纷表示愿意无偿捐让土地,共同出工出劳,共建美好环境。通过连续几个“代表接待日”代表接力,对长坝组群众心愿进行了认真汇总梳理,在实地调研走访的基础上,精心拟定了《关于在麂子渡村长坝组开展共同缔造美丽乡村建设实事项目的建议》。2023年1月11日,在白杨坪镇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该实事项目得到了七十余名人大代表的一致赞成,成为2023年白杨坪镇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截至目前,长坝组沿线70余户人人参与、人人尽力,已累计出让土地4亩,投工投劳200个,修砌花坛30米、平整路面100余米,处理户外堆积物30余处,拆除乱搭乱建3处,环境整治成效凸显,村组环境得到明显提升,为村庄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聚焦“三最”谋定民生。全市人大代表以“最特殊群体”、“最广泛群众”、“最边远群众”的呼声和需求为标准,将“三最”民意融入到决策环节,确保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是民声的“扩音器”,民生的“定盘星”,全方位推动民生实事项目符合最广泛群众需求,贴近群众切身利益。2020年7月,屯堡乡马者村沙子坝发生大面积滑坡,约150万方泥石及2栋房屋滑入清江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该乡人大代表在广泛征集意见过程中,马者村村民向人大代表提出灾后滑坡体排险治理的迫切愿望和建议。屯堡乡人大积极响应,联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请湖北荆州水文勘察院进场进行滑坡治理勘查设计,先后完成《湖北省恩施市沙子坝滑坡勘查报告》、《湖北省恩施市沙子坝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湖北省恩施市沙子坝滑坡防治工程实施方案》等报告,并通过屯堡乡第六届五次会议以票决方式将排险治理工作确定为2021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督促削方减载(含凹槽回填)、挡土墙、格构锚索、植被恢复等工程高质量完成,保障了马者集镇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坚持法定程序,实施票决“定项目”
恩施市开展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工作,严格遵照权限法定、运作规范、程序简明的原则,坚持依法依程序把好票决制三道关。一是把好大会“报告关”。人代会上,由市乡人民政府市(乡)长在人代会的全体会议上就选定的民生实事项目名称、主要内容、实施主体、投资额度、相关要求等向全体代表作专项报告,提请代表审议。二是把好大会“审议关”。邀请民生实事项目涉及到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代表团审议,现场解答对民生实事项目的工作询问,并作说明。三是把好大会“票决关”。由大会主席团提出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办法(草案),并在全体会议上进行表决,明确候选项目差额比例、表决方式、项目确定和公布方式等,经全体代表审议的候选项目在全体会议上由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项目获得到会代表半数以上赞成则列入年度实施计划,并现场宣布确立的10件民生实事项目。
坚持时效并重,闭环监督“立机制”
为确保项目实施有序推进,建立“前期问计划,中期问进度,后期问结果”的跟踪问效机制。一是督促项目启动。按照《恩施市推进市乡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年度人大票决民生实事项目责任清单》,明确责任单位、资金来源和实施计划。二是视察实施过程。市人民政府按季度督查并印发督查专报,严要求高标准推动项目落地落实;市人大常委会适时召开民生实事项目调研督办会,了解各个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情况,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印发《恩施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人大代表建议及民生实事项目办理督办的通知》,由市人大常委会牵头组成督办组对交办的民生实事项目,采取听汇报、查资料和现场查看等方式进行全覆盖跟踪督办。三是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反馈。每年听取和审议上一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的报告,对实施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确保各项目优质高效完成。
恩施市民生实事项目征集范围广泛,涉及教育、医疗、养老、城乡公共基础设施、殡葬改革、共同缔造、环境整治等多个领域,每个项目均提交市委常委会研究审定后,按程序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再提交市人民代表大会票决通过。恩施市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工作严格按照市委办印发的《恩施市推进市乡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在研究制定实施方案、项目征集和初定、项目审议、票决以及项目实施、监督和评议等一系列工作中,依法定程序进行并大胆尝试新路径新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三年来,共票决实施市级民生实事项目30个,其中教育项目5个、医疗项目1个、道路工程5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个、体育项目2个、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项目5个、水利项目3个、改造项目2个、殡葬改革项目1个、环境治理项目2个、养老项目1个、共同缔造项目1个;乡级民生实事项目119个,在基层人大工作实践中,充分体现了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实践要求,拓展了基层民主渠道,丰富了基层民主形式,创新完善了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保障了人民依法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权利。2023年,已累计征集到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意见建议72条、民生实事备选项目280余个,充分体现了项目整体的广泛性。同时,为突出民生实事项目的普惠性、公益性和社会效益,真正做到让“民声”变“民生”,恩施市人大组织专班对前期征集的民生实事项目进行整理、汇总、筛选,并于市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票决产生了10件民生实事项目,截至目前,1个项目已经完成,其他项目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中。(吴舜 张金花)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