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县动态 >> 文章详情
荆门市首期“人大代表讲堂”开讲
阳春三月,一场“倒春寒”裹挟着寒风冷雨突袭,位于城区海慧路上的荆门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研习实践基地内,却荡漾着盎然的春意,伴随着熙熙攘攘的身影、铿锵有力的发言,不断迸发出激扬的火花和暖心的力量。
3月17日8时许,荆门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研习实践基地迎来当天第一批“到访者”。与以往不同的是,作为展示基层人大工作实践的示范窗口,今天的到访团队却将这里当成了一场讲学提能的主课堂----荆门市首期“人大代表讲堂”开讲。
来自东宝区和掇刀区的40名市人大代表、26名人大工作者参与了此次集中研学活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汪在祥出席活动并讲话。
跟随着讲解员的步伐,循着各功能区间的参观动线,参与学习的人员全神贯注聆听讲解,不时驻足与同行者展开交流讨论。
“我第一次正式参观基地新址,古朴外表下设有大厅、代表接待室、代表活动室、代表联络室、基地研习教室和成果展示厅六大功能区,充分彰显了基地研习、实践、展示、宣传、辐射的五大功能性”“在这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系列论述、人大代表的履职宗旨等展板依次展示,时刻提醒着我们不忘初心、忠诚履职的使命担当”“展厅里的一幅幅画面、一个个实例、一件件建议和议案原件,都在诉说着龙泉代表小组近三十年来广泛联系选民、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切实维护民利的积极作为,值得我们所有代表学习”,参观过程中代表们不断发出感慨……
基地中独具特色的展厅设计、丰富珍贵的图文资料、历久弥新的留存影像与电子触屏交互技术相结合,为大家提供了一场沉浸式体验,真切体会到民主细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磅礴伟力。
9时40分,基地研习教室内,一部全过程人民民主专题片《与民同行担使命踔厉奋发踏新途——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龙泉实践》,成为荆门市“人大代表讲堂”的“开幕影片”。该片解码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行动中的“龙泉密码”,以及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倾听人民呼声,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提高工作质效的倾力作为。
上午10时,讲堂正式开讲。全国人大代表、东宝区牌楼镇来龙村党支部书记胡为义受邀作全国“两会”精神专题辅导报告。结合参会经历,从全国两会概况、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各项报告和法律修正案的主要精神、湖北代表团活动情况等四个方面,为与会人员作了45分钟的精彩分享。
“作为首讲代表,我十分荣幸,这也是一次自我学习提升的过程。人大工作的政治性、法律性、程序性、专业性都很强,人大代表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既要有工作热情,也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人大代表讲堂’为我市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我将通过不断学习,持续提高自身履职能力和水平。”会后,胡为义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代表“第一课”,是学习,是检阅,也是宣誓。
“代表讲堂是加强人大工作、推进代表履职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契机,更是一次查缺补漏、自我加压的大检验。作为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我要把学习成果真正运用到工作中,一切为了人民履好职。”荆门市人大代表田莉说。
“代表讲堂是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提升的重要平台,是传播正能量的种子基地,优秀代表小组和代表的履职分享,进一步增强了我作为一名代表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荆门市人大代表苏玉梅说。
“通过讲堂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人大代表必须主动深入学习,不断提升履职本领;必须主动联系群众,凝聚群众智慧,为人民发好声;要主动参加各项履职活动,履行好代表职责,才能不负人民,不辱使命。”荆门市人大代表陈旭说。
当前,荆门市共有5200多名五级人大代表,人才济济,都是各个方面的优秀代表。接下来,荆门市人大常委会将充分建设好运用好“人大代表讲堂”这个阵地,进一步发挥其平台作用,常态化开展学习活动,让更多人大代表走上讲台,互学互鉴、共同提高。
持之有故,行之有法,方能言之有物。学校“一堂课”45分钟,教师要花至少3小时备课。而人大代表“一堂课”45分钟,考验的则是在长期实践中书写履职为民答卷的用心程度和宝贵经验。
“开设‘人大代表讲堂’,旨在进一步拓宽人大代表视野,分享经验,提升能力,一定要建好、用好、发挥好‘人大代表讲堂’这个平台的作用,努力将其打造为提升人大代表能力素质的‘加油站’,为推动荆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作出人大贡献。”汪在祥说。(荆门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高胜前 李小琴 李蕾蕾)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