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县动态 >> 文章详情
全面提高人大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黄冈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综述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作出重大部署。在黄冈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六届人大常委会党组和机关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高度重视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加强人大干部选拔、培育、管理、考核、使用,着力打造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的高素质人大干部队伍,切实提高人大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为推动新时代新征程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队伍保障。
注重育苗工程 引进“源头活水”
2021年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召开后,党中央和湖北省委分别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意见,专门提出“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人大干部队伍建设,把人大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纳入党政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加大人大干部交流力度,推进人大干部队伍年轻化、专业化”。2022年初,黄冈市委就落实中央和省委意见出台任务分解书。党委的重视和支持为加强人大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人大工作要有生机和活力,人大干部必须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常委会及其机关两级党组有责任有义务把青年人教育好、引导好、培养好、发展好。”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社教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年轻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近年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为引进“源头活水”,遴选、选调、考录年轻公务员10人,招聘事业单位年轻工作人员3人,一批高素质的年轻干部作为“新鲜血液”吸纳到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有效地改善了机关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截至目前,市人大常委会机关40岁及以下工作人员19名,其中12人为近五年招录;全部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学历7人;所学专业涉及法学、政治、经济等十多个类别,干部队伍结构得到明显优化。
注重加强人大专门委员会建设。精简机构和机关领导班子职数,将精简的编制用于加强专委会队伍建设,优化专委会组成人员结构,实现“三专”:一是专职配备。注重从本级人大常委会各工作、办事机构和“一府两院”及相关单位选拔专业人才,推选其为本级人大代表,进入人大专(工)委任职。目前,我们各专门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2-3名,并确保均有一名专职副主任委员。二是专业对口。目前,我们7个专门委员会共有组成人员77名,专门委员会委员组成人员的专业特长大多与其所在专门委员会的职能职责相关联,包括企业家、律师、医务人员、教育工作者、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等,体现了专委会“专”的特点。三是专家兼职。安排有关领域的专家作为人大专(工)委的兼职委员,弥补专业化不足的问题。比如原市城乡规划局局长担任市人大城乡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的兼职副主任委员。通过这些措施不断提升人大工作专业化水平。
搭建成长平台 提升履职能力
近年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四个机关”定位要求,采取多项举措实施年轻干部培养工程,不断完善制度、锤炼本领、增进活力,进一步打造具备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人大工作队伍。
强化实践锻炼。2022年、2023年持续开展年轻干部“揭榜领衔”项目,并作为年轻干部成长工程的重要抓手。鼓励年轻干部打破专业壁垒,跨越领域界限,充分发扬“挤”和“钻”的精神。机关28名45周岁以下年轻干部成功揭榜地方立法、工作评议、智慧人大建设、人大工作品牌研究、节约型机关建设等11个项目,有力锻炼了干部、推进了工作。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及时对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揭榜领衔”项目实施2年来,共有15人年度考核评为“优秀”等次,24人次获评“党员之星”“履职之星”,12人次被提拔重用或职级晋升。今年4月又制定出台了《统筹工作力量服务常委会重点工作暂行办法》,对机关40周岁以下干部职工进行统筹使用,将“揭榜领衔”常委会重点工作项目固化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机制,为年轻干部成长锻炼提供宽广的实践舞台。
定期召开年轻干部座谈会,让年轻干部谈体会、说想法,常委会党组书记点评,定目标、提要求。机关党组对年轻干部交任务、压担子,持续加大上挂、下派锻炼和交流轮岗力度,选派1名县级年轻干部到企业挂职,选派1名科级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4名科级干部在机关内部交流轮岗,让年轻干部在不同岗位接受锻炼、丰富经历、增长才干,激活干部队伍。
强化干部能力培训。近三年,黄冈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立足全市中心工作和人大干部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举办覆盖全市市县两级人大机关的“提升全市人大工作质量培训班”15期,有效提升人大干部履职能力和水平。深化开展机关文化建设,打造“书香人大”,组织开展读书分享活动4期,同时结合各种网络培训资源,持续抓好政治理论、政策解读、部门业务、党纪党规、经济金融等方面内容的学习,帮助机关干部强化终身学习意识,筑牢思想之“魂”、补足精神之“钙”,不断提升能力素质。先后在全国人大北戴河培训中心、山西省人大培训中心、厦门大学等培训机构举办培训班,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法,拓宽思路、开阔眼界,增强了干部教育培训实效。
今年还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年轻干部培养工作的实施方案》,针对机关40周岁以下年轻干部,建立和完善选拔、培养、使用、管理、考核和激励的长效机制,建立年轻干部读书班制度、轮岗交流制度,实行“跟岗学”“师徒制”等培养形式,建立健全竞争性选拔机制,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进一步激发年轻干部活力和动力。
“市人大常委会及其机关两级党组注重对干部的培养,不但让我们经受多岗位锻炼,还敢于让我们挑重担,使人大机关成为干部成长的摇篮。”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年轻干部姜松涛说。39岁的他今年正式走上了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的领导岗位。
创新“四评”机制 激发担当动力
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市人大常委会自2020年开始,在实践中探索形成干部评星、质效评估、工作评特、考核评优的“四评”工作机制,用好考核“指挥棒”,有效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四评”,即每月评选党员之星和履职之星各一名,每两个月对常委会会议议题质量进行一次评估,每季度评选一个文明委室,每半年对各委室的特色亮点工作进行一次评选,每年对全体机关干部履职情况进行一次量化打分考核,是一项把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结合起来,把考核人和考核事结合起来,把业务考核和党建考核结合起来的机制创新。
“四评”工作自2020年实施以来从未间断,累计有19个委室获评文明委室、58名机关干部获评“每月一星”,累计对17次会议的54个议题工作质量进行评估,25项工作被评为特色亮点工作,有效地激发了干部争先创优的热情。“四评”工作被评为湖北人大系统“十大创新工作”,入选《湖北人大工作创新60例》。《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国人大》等媒体先后推介和刊载黄冈人大“四评”工作经验。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人大干部在考核中成长、人大工作在竞争中进步成为常态。2020年以来,共提拔重用年轻干部20人次。黄冈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先后被评为全国普法先进单位、全国第一批节约型机关,老干支部被评为全省“离退休干部示范党支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综合职能目标考核已连续三年位列市直党群系统前5名,机关领导班子年度目标考核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单位,服务中心工作、党建、改革、意识形态等专项考核位居前列。2022年,黄冈市委主要负责人在省委人大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今年11月12日,全市作为唯一一个市州人大常委会代表在全省代表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明天娇 黄婷 洪顺丽 张非凡)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