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县动态 >> 文章详情
荆门:在守正创新中激发履职活力——荆门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亮点工作回眸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
这一年,荆门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荆门篇章,紧扣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目标,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依法履职,圆满完成市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荆门高质量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沮漳河流域保护协同立法
1月1日起,《荆门市沮漳河流域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我省首次针对二级流域片区的协同立法项目。
沮漳河是长江一级支流,流经襄阳、宜昌、荆门、荆州等地。沮漳河东支漳河流经东宝区、漳河新区,20世纪60年代建坝拦断漳河而形成的漳河水库,是荆门中心城区的主要饮用水水源地。2023年,省人大常委会将沮漳河流域保护确定为襄阳、宜昌、荆门、荆州四地协同立法项目。2024年9月24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一并审议襄阳市、宜昌市、荆门市、荆州市沮漳河流域保护条例,并于2025年1月1日起同步施行,为推动构建沮漳河“一河共治”格局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
关键词:《荆门市战略规划》批准
2024年10月底,《荆门市战略规划》通过省规划办合规性审核后,常委会第一时间报请市委同意,专门加开一次常委会会议,作出批准战略规划的决议,通过法定程序将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荆门方案转化为全市人民共同意志。
聚焦全市中心大局审视谋划推进人大工作,始终与市委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常委会坚持党管干部与依法任免有机统一,依法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圆满实现市委人事安排意图。主任会议成员带头服务市委“点题”事项,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包联企业、项目、村(社区)、行业协会等工作,领衔推进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高铁片区建设等中心工作,为全市改革发展大局贡献人大力量。
关键词:人大制度七十年
荆门市人大常委会在全省率先启动庆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周年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寻迹溯源实践活动,参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鄂豫皖地区早期探索研讨交流,研究成果《豫鄂边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光辉历程》收录于中国人大网资料库。开展“我与人大”主题征文活动,各级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退休老干部踊跃投稿160余篇。认真参与庆祝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征文活动,荆门人大系统7件作品覆盖四大类奖项,位居市州前列,其中《荆门质询第一案 刚性监督的一次成功实践》获评一等奖。积极派员参加全省人大系统“我与人大”演讲比赛,荣获预赛全省市州第一名、总决赛全省第四名的好成绩。
关键词: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
2024年全市3件备案审查案例入选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编印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案例选编》、1件入选省人大《立法与备案审查》,备案审查制度刚性更加彰显。全省备案审查工作培训会在荆门市召开,荆门经验在全省推介,备案审查探索创新成果获全国、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领导高度认可。
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去年依法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16件,办理公民审查建议5件,审查纠错4件。完善备案审查制度,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指导下,率先试行备案审查建议制度,制定出台有关备案审查建议的工作规定,向市政府和沙洋县、钟祥市、京山市人大常委会各发出备案审查建议1件,被建议单位全面采纳了市人大常委会所提建议,有效提升了备案审查工作的法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关键词:全链条财经监督问效
常委会加强国有资产和政府债务管理监督,对全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开展专项监督,首次听取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的报告,推动债务管理规范透明,管好人民“钱袋子”。
坚持紧跟经济发展大局开展监督。常委会强化人大预算决算全口径审查和全过程监督,依法审查批准市级决算、预算调整方案,听取审议相关报告,持续将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情况纳入对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履职测评的重要内容。建立“立项—报告—审议—视察—测评”全链条工作流程,形成对市级政府投资项目监督闭环,聚焦市消防训练基地等13个重点项目进展和资金拨付使用情况开展清单式督查。同步听取审议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综合报告和市国防动员办、中荆投资控股集团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专项报告,督促做好查出问题“上半篇文章”和问题整改“下半篇文章”。
关键词:人大主题公园
荆门建成全省首个市州人大主题公园,利用互动牌、漫画墙等灵活植入人大元素,设立“荆城意站”实时收集群众意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深入人心。荆门市“一基地一公园”工作经验在全省市州人大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
深度拓展民主民意表达平台,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荆门实践。荆门市着力构建“以家站为主体、以联系点为补充、以基地为特色、以公园为亮点”的代表活动阵地建设格局。整合优化基层立法联系点、代表联络站等实体平台,指导各县市区高标准建成代表联络站226个、网上代表联络站110个、代表联系点89个、基层立法联系点11个。
关键词:“两个联系”
在全省率先探索制定《荆门市国家机关联系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办法(试行)》,规范化、制度化推进市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一委两院”联系代表工作。坚持常委会组成人员固定联系与专工委对口联系相结合、集中走访与个别走访相结合、线上联系与上门访问相结合、邀请列席会议与组织参加活动相结合等方式,与基层人大代表保持经常性联系,全年联系走访市人大代表352人次,组织召开列席代表座谈会5次,先后收集到关于推进数字经济融合、加大文旅产业发展、为中小学加装空调等意见建议27条,及时梳理转交有关单位办理。
关键词:民生实事票决全覆盖
打通基层民主议事通道,召开全市人大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工作现场会,推进乡镇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逐步全覆盖,竹马沟综合治理、客店社区环境整治等70余个民生实事项目落地。
持续推进“聚力共同缔造·代表行动”,聚焦“无废城市”“清保行动”等主题,全市三级人大联动、五级代表参与活动5520余人次,走访联系群众20000余人次,提出建议2340余条,推动解决实际问题970余个,一批民生实事真正办到群众心坎上。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
深入推进人大信息化建设,更新常委会会议设备,在市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首次使用智能化报到系统,为常委会和代表履职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常委会通过组团式学习培训、“我的业务我来讲”等形式开展岗位大练兵,举办“跨越舒适的陷阱 坚决向躺平说不”演讲比赛等,不断加强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机关干部三支队伍建设。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