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市县动态 >> 文章详情

恩施州:打造人大机关“五联五争”党建特色品牌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5-04-11 17:26   [收藏] [打印] [关闭]

4月初,恩施州委直属机关工委发布了全州2期“模范机关建设创新案例”,推介州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机关党建特色品牌《开展“五联五争”活动增强人大机关工作活力》。近年来,恩施州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紧扣人大“四个机关”定位要求,通过“五联五争”(机关党组成员联系机关各支部,争创红旗党支部;常委会专工委主任联系党小组,争创示范党小组;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争做代表贴心人;机关在职干部联系村、社区群众,争做群众知心人;机关在职干部联系退休干部,争做老干部暖心人)党建活动,切实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激发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为全面推进全州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支点建设和“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坚持带头示范与全员参与“主人翁”意识充分体现

一是突出示范带头。每位机关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副书记)联系指导一个机关党支部,每季度研究指导、监督检查一次党建工作、开展一次深入谈心谈话,有效推动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二是突出广泛参与。每名州人大常委会委员联系6名基层州人大代表,做好代表“贴心人”;每名在职党员干部联系村民、社区居民和机关离退休老干部,全体机关党员干部都有明确任务,切实提升了全员参与度和荣誉感。

三是突出作用发挥。通过创建活动,常委会党组、机关党组、机关党委的领导作用进一步凸显,各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强化,各党小组的前沿哨所功能进一步激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

坚持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两张皮”问题有效破解

一是健全组织体系。机关各党支部根据党员数量和工作需要,以委室、科室为基本单元设置党小组,形成“1+4+15”组织体系架构(1个机关党委+4个支部+15个党小组),各专委会主任担任党小组组长,具体负责党小组工作。

二是强化业务融合。“五联五争”活动与州人大常委会“双联制度”“老干部关爱制度”等制度紧密结合,推动党建工作与专工委室执法检查、专题调研、代表行动等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做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三是展现担当作为。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州委工作要求,聚焦支点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建设等重点领域立法,开展视察调研、专题询问等工作监督,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展现人大担当作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满意度”指数明显提升

一是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挥人大联系群众的优势,在谋划推进工作时,始终把群众所思所盼作为关注的重点。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组织调研、集中视察、走访座谈、接待来访等方式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常委会组成人员每年至少督办1件代表建议,机关普通党员每季度联系1次、每半年走访1次联系村、社区群众和机关离退休老干部。

二是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直接联系群众、“代表行动”、选民接待日等途径助推解决实际问题。2024年,全州共收集群众反映各类问题1792条,现场解决1184个,形成代表建议627件,交办547件,已办结363件。

三是探索制度创新。积极探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推动“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2024年,共票决实施民生实事项目321项,其中县市62项、乡镇259项,项目涵盖教育、医疗、环保、养老等方面,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恩施州人大机关“五联五争”党建特色品牌经验启示:

党建引领是根本保证

通过开展“五联五争”活动,确保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明确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的责任分工,形成全方位联系机制,为人大机关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

群众参与是核心动力

通过深入联系群众,充分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推动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内化为机关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时提升了人大工作的实效性和公信力。

深度融合是关键路径

融党的建设于人大履行职能职责之中,将党建工作与人大立法、监督、决定、任免职能深度融合,围绕州委中心工作,切实履行人大法定职责,体现了人大机关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和履职效率。

长效机制是重要支撑

通过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联系机制和争创目标,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通过争创“红旗党支部”“示范党小组”、定期走访、督办代表建议等载体,与人大机关管理制度一道,为人大机关高效运转提供了制度支撑。(刘春丽 高云涛 孙良)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