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县动态 >> 文章详情
宜都市:聚焦民之所盼 助推中医药创新发展
2025年4月23日早上7点半,聂家河镇卫生院望佛山分院的接诊室就已经聚满了患者,因为当天正是宜都市中医院高猛医生每周一次的中医适宜技术下沉基层服务日。很快,不大不小的两间诊室里,针灸、拔罐、艾灸、刮痧、中药熏蒸、穴位贴敷、推拿等各类中医适宜技术就有条不紊地展开,高医生一边为患者理疗,一边询问大家的感受。患者田大哥说“我痛风十几年,以前每次发病都要打两三天针才能止疼,上次来这里敷了中药,第一天疼痛就明显缓解了”。原来是高医生从中医院引入了“金黄散”,针对关节红肿热痛的急性发病最有效果,给痛风患者带来了福音!周婆婆说“我也是颈椎病好多年了,以前发病了想做理疗要搭车去市中医院,现在家门口就可以做理疗,抬腿就到,太方便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近年来,宜都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把事关民生福祉的议题列为监督内容,聚焦人民之所盼,找准监督的切入点,用心用情在推动发展上聚合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代表建议聚焦设点布局
提及聂家河镇卫生院望佛山分院的停办和恢复,市人大代表、聂家河镇干部周心平深有感触。据他介绍,该院原为独立法人的卫生所,因基础设施陈旧,常驻医护人员不足,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按当时的防控政策不具备设置发热门诊等硬件条件,于2020年1月关停。停办后,原周边辐射范围内4个镇8个村的近万名群众就医存在明显不便。时隔2年,周心平代表联名另外两名市人大代表,在市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建立聂家河镇望佛山特色专科门诊的建议》。建议将卫生所设立为镇卫生院分院,以中医药服务为主,建立特色专科门诊,同时提供应急医疗保障。正是这一建议的落地,才有了本文开头的那幅场景。
无独有偶,市人大代表、高坝洲镇人大主席李成在走访中发现,该镇中光社区老年人占比达65%,基本上都是当年为国防“三线”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且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为了给老人们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和康养保障,李成代表在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成立中光社区卫生室的建议》,此建议被列为市人大重点建议督办件。常委会副主任刘建宏在领衔督办过程中,要求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举一反三,对全市中医药门诊设点布局进行全面排查和优化,推动中医服务向村社区延伸。
两份代表建议的办理,带来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促进效果。目前,全市中医医疗服务均衡布局,建立了以市中医医院为主、市人民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协同发展的“一主两翼”中西医结合医疗体系,全市11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覆盖率均为100%;133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适宜中医诊疗设备配备率及达标率均为100%。2个乡镇标杆中医馆、13个村级达标中医阁得到省级认证,1个乡镇卫生院中医科获评“湖北省基层医疗机构百强特色科室”。
专题调研聚焦能力提升
2024年7月,市人大常委会组建调查组,对全市中医药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调查组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现场查看、随机访问、集中座谈等形式,全面了解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国医堂)和村卫生室中医阁建设及运行、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及中医药文化建设情况。针对全市中医药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提出了一系列“补短板、强弱项”的具体措施。调查组成员一致认为,要做好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首先是要大力提升龙头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同时让综合医院中医重点专科品牌特色得到彰显、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和服务质效更加优化。
时隔不到一年,专题调研的促进效果得到初显。宜都市中医医院在宜昌各县市区中成为首家获评三级乙等称号的中医医院,在全省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年度绩效监测中排名第28位。全市现有省级中医重点专科6个,宜昌市级中医重点专科4个;揿针、艾灸、耳穴埋豆等15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成效显著,市中医医院制剂“地黄紫草油”获批2025年省级中医药科研重大项目;通过省“时珍中医药人才培训”“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师带徒”确定学术继承人等方式,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宜都市委市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了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市(县)创建工作目标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重点任务清单,强化部门协作,通过文化引领、产业带动、科技支撑、医养结合,逐步构建起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工作格局。4月7日,以“聚焦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5蒲公英首届(宜都)原料药新质生产力大会在宜都召开,全国乃至全球各地知名生物医药领域院士、专家、企业家等齐聚宜都,共同探讨原料药产业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路径,搭建起产、学、研、政、企、金融等多方面合作的生态化产业平台,为宜都打造全省中医药服务高地提供了新机遇。
跟踪监督聚焦整改见效
针对全市中医药工作在政策驱动力、队伍建设、产业发展后劲等方面仍存在的不足,宜都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意见明确指出:“要着力构建中医药发展大格局,激发中医药发展新动能;要不断完善中医药发展机制,培育中医药发展新支撑;要加大中医药品牌创建力度,打造中医药服务新高地。”审议意见发出后,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先后主持召开专题办公会,就审议意见中指出的问题和提出建议进行研究,制定相应措施,列出整改清单。
为了促进整改见效,真正将“问题清单、建议清单、整改清单”转变为“履职清单”“成效清单”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清单”,市人大常委会推行循环监督法,通过“监督―落实―再监督―再落实”的方式开展跟踪监督,全面提升监督实效。在《宜都市人大常委会2025年监督工作计划》中,“督办常委会听取和审议的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中医药发展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已纳入跟踪监督议题,同时将市卫生健康局列为工作评议6个被评议部门之一。
宜都市人大常委会分管教科文卫工作的副主任刘建宏表示:在接下来的跟踪监督过程中,我们将根据湖北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当前制约我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突出问题,结合之前专题调研中提出的对策和措施,压茬推进,大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助力构建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让中医药工作更快更好地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人民群众健康生活,力争在中医药特色服务、医卫融合、产业发展、人才培育、科技创新、文化传播和信息支撑等七大体系建设中多出宜都经验。(刘斌 孙大勇 王美林)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