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县动态 >> 文章详情
长阳自治县:以法治刚性筑牢成长防线
“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将话题聚焦到“祖国的未来”“中华民族的希望”。2025年3月,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启动未成年人保护执法检查,通过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开展实地检查等方式,靶向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贯彻实施情况,进一步推动完善“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位一体保护体系,变被动帮扶向主动服务和源头管控转变。
实地检查:精准把脉成长之忧
“学校配备有几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这些心理咨询室的使用记录是否每周更新?”3月的龙舟坪镇中心学校,自治县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成员俯身细看学校保护台账资料,同步询问相关情况,随后邀请2名学生单独进行座谈。这场从龙舟坪镇到资丘镇,覆盖8个单位的实地检查,正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掀开未成年人保护的现实图景。与此同时,11个乡镇同步开展了联动检查,着力将全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情况摸透、摸准。
4月中旬,在《未成年人保护法》贯彻实施情况汇报会上,自治县人民政府及民政、妇联、公安、教育、司法等22个相关部门分别汇报工作情况。当听到“2024年未成年人非正常死亡7人”“867名困境儿童虽已建档,但精神关爱机制仍空白”“部分酒店存在违规接待未成年人”等自查存在主要问题时,执法检查组成员眉头紧锁,偶尔打断现场发言,详细了解前因后果,共同商讨应对之策。
翻开检查组成员笔记,“体制机制不顺畅”“网络监管手段匮乏”等问题被一一记录,与“68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全覆盖”“20个学校心理咨询室建成”的成效记录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成绩与短板并存”的检查实况,正是人大监督直面成长之忧的生动注脚。
专项报告:审议开方靶向施策
“建议立即调整领导小组,妇儿工委办的牌子不能挂在墙上当摆设!”5月的人大常委会会议上,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发言指出。这份凝结着3个月调研心血的执法检查报告,正接受常委会组成人员的“麻辣”审议。
报告既晒出“发放资助金1848万元”“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8件”的亮眼成绩单,更毫不避讳地列出“7类监管盲区”:从校外培训“无证上岗”到乡镇儿童主任“兼职应付”,从“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到财政专项经费“一事一议”。针对这些痛点,常委会形成“三级联动网络”“心理靶向帮扶”等7大类工作建议。
“我们马上整改落实!”县政府有关负责人当场回应,手中的笔记本已密密麻麻记下了所有发言人的意见建议。这种“报告—审议—回应”的闭环机制,让《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条文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成为开启“监护缺失”“网络沉迷”等难题破解的“金钥匙”。
跟踪监督:同心聚力护“未”远航
聚焦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在反馈审议意见的基础上,重点交办了“部分校外培训、托教场所无证经营”“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存在明显短板”“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不落实”等5项问题清单。
自治县人民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对自治县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审议意见、问题清单认真研究,积极处理,多方联动筑牢“六道保护防线”。《未成年人保护法》深度融入“八五”普法规划,县法院“清禾”、县检察院“长青”等特色宣讲团持续掀起普法热潮。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现课程100%开课,20个心理咨询室、14个心理辅导室为学生护航。困境未成年人帮扶政策全面落实,2万人次获教育资助,800余名儿童享受暑期托管服务。“爱心妈妈”团队结对帮扶,少年家事审判创新模式,全方位呵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强制报告制度走深走实,“三快三专”(快受理、快侦办、快结案,专班办理、专业取证、专项保障)机制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多部门联合开展场所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近600名安全信息员、驻校民警、一键报警装置为校园安全保驾护航,法律援助实现应援尽援。
人大监督不是终点,而是万千幼苗向阳而生的新起点。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抓好监督“后半篇文章”,坚持把自治县人民政府落实人大常委会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执法检查审议意见及问题清单整改落实情况纳入下年度专题询问,推动监督发现问题彻改实改,为持续全面纵深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撑起法治蓝天。(董墉、覃红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