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县动态 >> 文章详情
黄冈:奏响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黄冈强音
近年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新闻宣传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扣中心大局,聚焦主责主业,以守正创新精神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格局,为讲好新时代人大故事、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舆论支撑。
一、高位推动,凝聚宣传向心力
党委统揽全局:市委将人大宣传纳入全市宣传大盘,同部署、同保障、同落实,市委宣传部门定期联席人大,统筹调度主流媒体资源,夯实工作根基。
领导率先垂范:常委会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靠前指挥,月调度、周研究,对重点宣传任务定向把舵,极大激发工作动能。
党组压实责任:将宣传工作与全局工作同谋划、同推进、同考核。制定刚性目标:研究室每月省级平台见稿1篇以上;机关干部及委室年均省级以上媒体刊稿3篇。实行“半年通报”,结果挂钩评优评先,形成“全员抓宣传”生动局面。
二、机制创新,激活宣传驱动力
深化媒体融合:持续强化与荆楚网、黄冈日报、黄冈电视台等战略合作,借力专业运维提升质效,对人大常委会调研视察、执法检查、学习培训等活动进行全方位地宣传报道,树立人大机关干部和人大代表良好形象。
构建“大宣传”格局:建立市县交流群,编印《黄冈人大之声》促进经验互鉴。依托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开展业务培训。每县市配备3名骨干通讯员、乡镇1名通讯员,打造专业化宣传力量。指导县市区建立微信公众号,构建全市人大新媒体矩阵,实现重点信息“统一编发、集中推送”。
健全制度体系:每年制定《宣传思想工作要点》,明确任务路径。出台《新闻信息发布三审制》《新闻宣传工作指引》《信息平台信息发布操作规范》等系列制度,规范网站、微信、电子屏等阵地管理,推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运行。
三、矩阵发力,壮大主流传播力
智慧平台筑基:建设“黄冈智慧人大”新闻宣传平台,打造“1+9”体系,建成全市信息统一审核发布平台,提升管理效能。
多元载体融合: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智慧人大APP高效联动,机关传统阵地协同发力,全方位宣传政策法规、工作动态、代表风采。2024年网站更新512条,微信发稿471篇,阅读量破110万次,影响力显著提升。
内容深度为王:主要领导挂帅,组建青年撰稿专班,精心策划推出《聚力共同缔造 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全力守护少年的你》等深度报道,登陆《全国人大》《人民代表报》《政策》《学习强国》等高端平台,提升辨识度。连续四年编印《黄冈人大之声》,汇编优秀稿件,激发内生动力。
拓展对外影响:主办大别山三省四市人大主任联席会,参与长江流域五省十五市人大协作,通过互访、论坛分享经验,展示成果,提升开放度。
四、聚焦主题,提升宣传感染力
“三会”报道创精品:精细策划人代会、常委会、主任会宣传。如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三定三加三统筹”,实现发稿数量、质量、层次“三破”,发稿459条(省级以上205条),《人民代表报》头版正版报道黄冈市人大常委会聚焦优化营商环境。
代表故事树典型:实施《代表先锋榜宣传方案》,利用代表之家展板、媒体专栏、《代表风采录》结集出版等形式,立体宣传优秀代表。连续三年聚焦“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专栏发稿90余篇,激发履职热情,扩大行动影响。
重大活动强声势:精心策划专题询问、执法检查等宣传。如优化营商专题询问获央媒、省媒密集报道20余篇,湖北台专题报道创纪录,相关作品获省级好新闻奖。长江保护法、乡村振兴促进法等执法检查宣传,运用数字解读、视频普法、“法律四进”等形式,普及法律,增强监督实效。
五、清朗空间,筑牢网络安全力
夯实技术屏障:推行办公设备国产化,智慧人大系统采用政务外网+鸿蒙终端,完成二级等保测评及ICP备案,建立设备定期排查机制。
建强网信队伍:发挥人大代表、市信息化工作专班、人大机关技术力量,打造信息员、安全员、评论员“三支队伍”,有效服务舆情收集与评论引导。
强化舆情管控:24小时监测涉人大舆情,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强化部门协同及媒体沟通。专项整治“指尖形式主义”,清理冗余微信群12个。
发挥引导功能:整合平台资源每日推送信息,保障群众“四权”。创新开发代表履职“随手拍”,实现监督问题“线上反映-办理-反馈”闭环,便利“全天候”履职。引导人大代表、机关干部传播正能量,抵制不良言行。
黄冈人大通过强化领导、创新机制、建强阵地、深耕主题、严管网络,推动新闻宣传工作实现新跃升。未来将持续探索,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黄冈篇章奏响更嘹亮的人大强音。(杨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