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县动态 >> 文章详情
丹江口市人大扎实做好“双联系”工作
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强化制度保障、夯实工作阵地、搭建活动载体等方式,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激发代表履职积极性,让代表工作广覆盖、真联系、重实效。
一是强化“双联系”制度保障。出台《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和选民办法》,明确要求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每人联系市人大代表3~7人和选民10人以上,每年至少一次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联系市人大代表和选民,并将收集的意见和建议交相关部门处理。构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小单元,建立“站”“点”有机统一结合的“代表进网格”机制,将全市231名市人大代表编入最基层的网格单元,切实打通代表联系、服务选民群众的“最后一米”。
二是夯实“双联系”工作阵地。以打造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为重点,建立“家、站、点”全矩阵的代表联络网络格局,在全市形成“18个标准化代表之家+59个固定代表联络站+N个移动联络点”的多体系、全覆盖的基层单元。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邻里中心、工业园区等,充分与所在镇、街道其他功能场所、区域特色融合建设,将代表联络站建到群众较为聚集、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方,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代表就在身边、民主就在眼前。如,大坝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与街道志愿者服务中心进行合建;均州路街道将联络点建在老广场、口袋公园等。
三是搭建“双联系”活动载体。建立代表进网格、代表进站、代表接待日、代表建议和民生实事项目征集等常态化、规范化工作机制,丰富闭会期间代表线上线下活动载体,使人大代表成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大坝街办建立“代表接访日”制度,每周轮流安排2名代表接待驻室,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制定《接访工作规范》,明确登记、受理、转办、反馈5个环节流程,实现“件件有记录、事事有回应”。今年以来,累计接待群众48余人次,受理问题13件,涉及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领域,实现了代表接待“不打烊”。(戴隆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