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市县动态 >> 文章详情

十堰市郧阳区胡家营镇人大用“山乡小网格”织就“治理大画卷”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5-07-21 11:21   [收藏] [打印] [关闭]

鄂西北群山深处,汉水浩荡。清晨第一缕阳光越过凤凰山脊,胡家营镇的63名区镇人大代表已穿上红马甲,走进各自“责任田”。他们把脚印留在19个行政村的55个网格里,把民意写进一本本台账,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注脚,镌刻在这片2.5万人的土地上。

织网:让代表“沉下去”,把民意“带上来”

“以前找代表,得跑镇上;现在,代表就在家门口。”家住大桥村的李大爷指着村口新修的联络站笑得合不拢嘴。近年来,胡家营镇人大主席团利用4个中心村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成“红色前哨”,站内“代表接待日”雷打不动——每月至少4次,区镇两级代表轮班坐堂,登记、交办、反馈,环环相扣。

一张“民情网”随之铺开:63名代表化身“网格员”,按选区就近编入55个微网格,走访、接访、约访、回访“四访”并举。代表们把群众“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同步建立全域“社情民情一本账”。2023年以来,台账累计收集问题146项,化解矛盾纠纷50起,兑现民生实事16件,“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从愿景变为实景。

破题:让“堵心桥”变“连心桥”,让“问题单”变“幸福单”

“新桥堵了三年,代表来了三天就通了!”陈庄村村民陈大姐口中的新桥,曾是群众心里的“堵心桥”。因施工纠纷,桥面迟迟不贯通,村民绕路怨声载道。镇人大主席团闻讯而动,2次协调建设方、3次现场督办,硬是把“堵心桥”变成了“连心桥”。

“群众的事,件件要销号。”镇人大主席团建立“问题督办台账”,坚持“问题不解决不销号”。今年,5条代表建议被精准交办,7.1公里硬化公路铺到家门口,6.7公里污水管网疏通“毛细血管”,20公里汉江边建筑垃圾一扫而空。400万元滑坡治理专项资金落地两河口、麒麟等村,信访难题迎刃而解。一次次“现场督”“回头看”,换来一张张“满意笑脸”。

聚力:从“代民作主”到“由民作主”,让山乡唱响“共治曲”

夜幕降临,大桥村1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上灯光明亮,孩童追逐、老人起舞。这里曾是废弃荒地,因代表走访时一句“缺个跳坝坝舞的地方”,镇人大主席团立即召开“意见征求会”,群众点名、代表连线、政府买单,荒地摇身变成“欢乐谷”。

“政府干的,就是群众盼的。”镇人大主席团负责人说。围绕小流域综合治理、乡风文明、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代表们开展专题视察、现场督办,把群众“金点子”变成治理“金钥匙”。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同步推进:村规民约代表参与修订、矛盾纠纷代表参与调解、政策宣讲代表参与帮腔。2023年,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展现出山乡善治的胡家营样板,从此走出深山、走向全国。

山高路远,枝叶关情。胡家营镇人大主席团用脚步丈量民意,用实干书写担当,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系扎进泥土,让“共建共治共享”的花朵开遍群山。下一步,他们将继续以代表之力,为2.5万父老乡亲托起稳稳的幸福,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更多“胡家营智慧”。(党俊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