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县动态 >> 文章详情
十堰市茅箭区:“三维赋能”激活文旅产业发展新引擎
今年以来,十堰市茅箭区人大常委会聚焦“聚力支点建设•推动产业升级”代表行动,引导人大代表主动作为,从岗位建功、建言献策、监督问效三个维度精准发力,为全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人大动能”。
岗位建功当先锋点燃产业发展“强引擎”
近日,在茅箭区小川村举办的“红歌颂党恩”联谊活动上,人大代表和村民代表组成的两支合唱队伍拉歌比赛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组织代表和村民互动,共同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一方面拉近了代表与群众的距离,另一方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活动的组织者,茅箭区人大代表、十堰市艺术剧院院长罗丹响应号召,岗位建功,仅上半年就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演出六十余场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她牵头创作的《太和之韵》,以武当道乐为蓝本,融合了武术、舞蹈、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十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魅力,成为十堰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山区文旅赛道上,人大代表陈小伟同样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他投资运营的武当滑雪场,一举填补十堰冰雪经济空白,一个冬季就接待游客万余人次,实现综合收入500万元,让“冷资源”变成了“热经济”。
越来越多的人大代表立足岗位发光发热,将专业优势转化为文旅产业发展的“加速器”。
问需于民广纳言绘就产业惠民“新画卷”
“以前这片荒地没人管,现在成了‘金宝地’,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茅塔乡康家村村民看着热闹的露营基地,脸上满是笑意。这一变化的背后,是人大代表王锋的不懈努力。
在康家村走访时,村民反映河边有块撂荒地,依山傍水,荒着怪可惜的。王峰挨家挨户征求村民意见,多次组织“院子会”会商讨论,最终,确定了建设露营基地的发展思路。如今,这里不仅是城里人避暑纳凉的“网红打卡点”,还吸纳10余户村民务工、20余户村民摆摊增收,实现了家门口务工就业。
茅箭区人大常委会成立教科文卫专业代表小组,吸纳文旅产业专业人士入组进站,让“内行人”议“专业事”。专业代表小组成员群众和市场主体,开展问需于民、问计于企、问政于岗的“三讲”活动,提出深化校地合作、加强跨区域协作、举办文体赛事等助推文旅产业发展意见建议二十余条,为产业发展找准坐标。
“所提建议精准管用,请相关单位吸收利用”,党委、政府的肯定让代表们干事的劲头更足了。
监督问效抓落实筑牢产业升级“压舱石”
“群众活动的图书内容比较单薄,特别是儿童读物严重不足”,人大代表黄建军参加全区公共文化建设时指出问题直言不讳。针对配套设施不足、人才短缺等问题,视察组提出加大设施投入、加强文化类专业社会组织人才培育等具体意见建议,还对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目前,已有4个基层站点完成图书更新增补。
今年,茅箭区人大常委会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代表监督岗”,张贴“民意码上说”,对部门依法履职情况开展监督,累计收集涉及文旅产业意见建议18条。针对市场主体反映的剧本杀、电竞酒店等新兴业态服务监管不够问题,区文旅局立行立改,制定出台《茅箭区文旅行业分类监管指引》,为行业监管提供操作指南。
“既要当好‘参谋员’,也要做好‘监督员’”。茅箭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以精准监督推动有效落实,用高质量建议做好监督 “后半篇文章”,为文旅产业升级筑牢了坚实保障。(黄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