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县动态 >> 文章详情
荆门市掇刀区:30名政府部门“一把手”完成首次“局长进站” 听民声解民忧暖民心
今年6月以来,掇刀区人大常委会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创新开展“局长进人大代表联络站”活动,组织政府部门“一把手”走进基层代表联络站,与人大代表展开面对面沟通交流。在一场场接地气的零距离对话中,一个个民生痛点摆上桌面,一条条解决方案当场拍板。这不仅是倾听民意的生动实践,更是破解难题的务实行动。目前,全区30名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已完成首次集中“进站”,实现了对5个镇、街道7个区级代表联络站全覆盖,有效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一、“请进来”听意见,搭建连心桥,让民意“浮上来”
高位推动,织密组织网。为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代表法,推动国家机关与人大代表联系更紧、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落地更实,掇刀区人大常委会专题研究、精心部署,印发了《2025年“局长进人大代表联络站”活动安排》,明确了“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常委会领导率先垂范,各位副主任、各专(工)委室按照对口联系原则,全程嵌入式协调指导,并主动参与各站活动,为活动有序高效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丰富形式,汇聚真声音。活动启动前,各代表联络站做足“功课”,提前向代表告知“进站”部门职责,引导代表结合代表小组活动,通过走访调研、座谈恳谈等形式,广泛收集原汁原味的意见建议。同时,依托代表联络站,畅通“码上找代表”、选民接待点“线上+线下”双渠道,全天候“捕捉”社情民意,确保“进站”时代表提问“有备而来”、建议“靶向精准”,真正把群众最盼、最急、最忧的诉求原原本本传达给部门。
直面关切,现场解心结。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局长们“亮家底”式介绍惠民惠企政策、重点工作推进及代表建议办理情况;人大代表则“掏心窝”抛出群众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一问一答间,既有开诚布公的问题剖析、虚心纳谏的诚恳态度,更有细致入微的政策解读、掷地有声的解决承诺。据统计,活动共收集意见建议76条,其中现场解决或承诺解决的62条;对不符合政策或因条件所限暂时无法解决的,局长们也坦诚说明了原因,争取代表的理解和支持。
二、“走出去”解难题,践行实干路,让顽疾“落下去”
“靶向式”调研,精准把脉寻症结。“进站”只是起点,“解题”才是关键。活动结束后,相关单位闻令而动,第一时间安排专人直奔问题现场,开展实地调研,深挖问题根源。如针对代表反映的“团林麻苏线路面多处受损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区交通运输局现场核实路况后,当即拍板将该路段纳入建设计划;针对“炼厂路及周边背街小巷人员密集、车流量大却无视频监控探头,安全隐患突出”的情况,区公安分局迅速到场勘测、精准选点,掌握第一手实情。这种“身入”更“心至”的“靶向式”现场办公,为后续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
“协商式”解题,聚智聚力破瓶颈。为确保问题高效解决,相关部门主动搭建“会商台”,召开现场办公会、协商会,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如面对“杨湾辖区路灯故障,照明不足影响居民夜行安全”“江山学校老校门入口墙面墙皮脱落,影响市容”等诉求,区住建局积极对接社区,邀请人大代表、居民代表和社区干部现场看、当面听、合力议。目前,杨湾路安装16盏新路灯点亮计划已排上日程;江山学校老校门破损墙面的修补粉刷工作已于7月14日完工,群众“心头”亮了,“面子”也靓了。
“联动式”攻坚,破解民生“硬骨头”。聚焦群众反映强烈、久拖未决的“老大难”,相关部门拿出硬措施、硬办法,力求见实效。“掇刀辖区中小学教室未安装空调,夏季教室闷热导致学生汗流浃背,家长意见较大”这一问题,因涉及面广、资金量大,反映多年却悬而未决。此次“进站”,人大代表向财政局面对面提出建议后,该局高度重视,迅速向区政府分管领导汇报,并主动对接区教育局、高汇新能源公司,提出“光伏运营收益+财政补贴”模式为学校安装空调的方案。目前高汇公司已启动全区学校实地勘测和光伏辐射论证,这一困扰师生家长多年的“夏日蒸笼”难题破解在望。
三、“融进去”建机制,筑牢长效基,让活力“涌出来”
转化民生金点子,优化服务新路径。人大代表扎根基层,是民意民需的“晴雨表”。“进站”活动中,代表们带来了小区停车难、流动摊贩管理、餐饮油烟扰民、青少年心理健康、打击涉老虚假宣传诈骗等一批“沉甸甸”的治理难题。相关部门深入剖析问题反复出现的根源,着力完善工作机制,推动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治理”转变,努力把“问题清单”转化为群众的“幸福账单”。
闭环管理促落实,擦亮活动金招牌。坚持代表建议办理“全链条闭环”,由各镇、街道人大建立动态台账清单,区人大各专(工)委室实施“点对点”对口督办,形成“群众呼-代表提-部门办-人大督”的完整回路。同时,建立清单销号、跟踪回访制度,通过电话问效、实地“回头看”等方式,对局长们的承诺事项进行“靶向督办”,确保言必行、行必果,让活动成果看得见、摸得着、可持续。
常态长效强根基,注入治理新动能。掇刀区人大常委会将代表联络站打造成国家机关联系代表、服务群众的“常设阵地”。在总结今年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固化完善“局长进站”制度,每年由区人大常委会统筹安排一次集中“进站”;各代表联络站根据代表和群众需求,灵活“点单”邀请相关部门“进站”。这种“定期赴约+随叫随到”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实现了联系群众“零距离”、解决问题“不断线”,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注入了持久动力。
局长进站活动,架起的是一座座倾听民声、汇聚民智的“连心桥”,铺就的是一条条纾解民困、惠及民生的“实干路”,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鲜活实践和有力印证。从“面对面”沟通到“实打实”解题,再到“心贴心”建机制,掇刀区人大常委会正以务实之举,让民主可感可触,让治理更有温度。展望未来,随着这一探索实践的持续深化和长效机制的不断完善,必将进一步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激发代表履职活力,提升政府服务效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汇聚磅礴的民智民力,真正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李红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