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市县动态 >> 文章详情

​建始县:聚力支点建设 共绘“三清三美”新画卷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5-07-28 14:35   [收藏] [打印] [关闭]

2025年,建始县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省、州人大常委会关于代表行动的部署要求,紧扣“聚力支点建设·三清三美建家园”主题,组织全县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与人民群众同心共建美丽湖北、美丽家园,以代表之为助推发展之变,为支点建设增色赋能。

一、“清垃圾、美环境”,扮靓乡村底色

将垃圾治理作为美丽湖北建设的小切口,精准发力,稳步推进。在小处落笔。各乡镇立足实际,科学选题,从小处落笔,从大处着眼。今年以来,全县围绕垃圾清理确定10余个小切口,特色鲜明,亮点纷呈。如:业州镇人大聚焦生活垃圾分类,组织代表深入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引导群众源头分类。花坪镇围绕垃圾资源化利用,广纳民意,总结垃圾治理工作经验。出硬招破局。 各乡镇充分发挥代表意见建议服务大局的重要抓手作用。如:花坪镇人大创新提出“五个一”硬举措(完善一套体系、搞好一场宣传、精选一名保洁、建立一个制度、健全一套机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治理经验,全省垃圾分类现场会在花坪召开,省州县媒体多次关注转发宣传。景阳镇人大推行“代表联户+积分制”,代表结对10-15户村民,宣传引导,村民参与清理垃圾、河道保洁、美化庭院等可获积分,有效激发内生动力。活动开展以来,全县累计清理垃圾70余吨,收集相关意见建议20余条。

二、“清杂物、美家园”,提升人居品质

针对房前屋后乱堆乱放、废弃危旧房屋等环境乱象与安全隐患,组织代表进村入户,发动群众共治共建,一起消除“看得见的危险”、培育“可持续的文明”。联动聚力、示范引领。创新“代表+党员”“代表+志愿者”“代表+文明实践中心”等模式,引领群众共创清洁家园。如:业州镇乐家坝第一代表小组带动村民主动打扫公共区域和房前屋后,将家风建设、清洁行动纳入主题党日特色实践环节。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带头落实“门前三包”“庭院三清”。建议转化、实现双赢。将睿智之言转化为良招实策,精准施策,“变废为景”。如:三里乡第四代表小组在行动中,针对马坡茶园废弃水窖处置难题,提出“盘活闲置资产、延伸茶产业链”建议。政府采纳后,将其改造为集文化体验、生态休闲于一体的茶旅综合体,成为网红打卡地,接待游客超5000人次,带动发展民宿农家乐10家,茶园鲜叶收购价上涨30%。茅田乡人大代表结合旅游趋势,建议将三道岩村闲置房屋改造为“网红露营基地”,试运营即接待游客2000余人次,带动农副产品销售3万元。监督护航、常态长效。打好行动与监督“组合拳”,用监督来检验活动实效,推动活动见实见效。如:景阳镇人大第一代表小组成立专项监督小组,紧盯污水处理、道路绿化、公共空间改造等项目,全程跟踪督办。在清江河道清理中,监督小组发现漂浮物清理不及时问题,及时反馈推动建立长效保洁机制。

三、“清陋习、美乡风”,涵养文明新风

坚持代表引领、群众参与、共同监督,推动移风易俗,让文明乡风焕然山野。化风成俗、润物无声。业州镇人大创作《清洁家园三句半》,寓教于乐引导垃圾分类。龙坪乡人大聚焦殡葬改革痛点,召开屋场会40余场、专题宣讲会9场,着力转变传统观念。示范带动、新风扎根。全县900多名代表通过持续行动与监督,推动了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勤俭节约、爱护环境、孝老爱亲等新风尚在乡村落地生根。如:长梁镇第五小组人大代表向婷婷等22名州、县、镇代表组成志愿服务队,在梨花节期间化身“导游”,推介乡村游,成为亮丽风景线。省人大代表程昆深挖青花社区“青花女子民兵连”红色文化,推动建设连史馆、文化礼堂,举办千人红歌赛,评选“好母亲”,以好家风促文明乡风,谱写和谐新曲。

活动开展以来,建始县各级人大代表以“三清三美”行动为实践载体,迈开步子察民情,俯下身子听民意,甩开膀子解民忧,共收集问题建议120余个(条),交办书面建议33条,办结30条。湖北电视台《人大聚焦》第一百四十五期全面报道建始县人大代表行动助力文旅产业提档升级工作经验,全国人大官网报道全县“专业代表小组建在产业链上”相关工作经验。接下来,县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深化代表行动,推动“三清三美”常态长效,为建设更高水平的美丽建始贡献力量。(刘佳佳 刘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