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县动态 >> 文章详情
山乡蝶变焕新颜 绘出振兴新画卷——十堰市人大常委会倾力助推竹山县公平村乡村振兴纪实
晨曦微露,薄雾轻笼着竹山县宝丰镇公平村的层层山峦,蜿蜒的柏油路如同银练,串起散落山间的屋舍;傍晚时分,新建的太阳能路灯次第点亮,温暖的光芒映照着村民们归家的笑脸。这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乡村图景,正是十堰市人大常委会领导高度重视、驻公平村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辛勤耕耘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在十堰市人大常委会的有力指导下,由市人大办牵头,联合十堰海关、湖北广电十堰分公司、市文旅体集团组成的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目标,步履铿锵,倾情帮扶,让这个鄂西北的山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一、初心:头雁领航聚合力
推开公平村的窗棂,映入眼帘的是2976亩错落有致的耕地(旱地2271亩,水田705亩)与2800亩葱郁林地交织的田园风光。这个隶属于宝丰镇、版图面积12平方公里的村庄,辖5个村民小组,607户1849人在这里安居乐业。山风拂过,带来茶园和果园的清香,也捎来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劳务输出、传统种养、日渐兴盛的茶叶与水果产业,构成了村民们主要的经济来源,也描绘着这片土地奔向富裕的底色。
每当山花烂漫或秋叶纷飞时,公平村的田间地头、农家院落,总能看到派出单位主要领导的身影。市人大办、十堰海关、湖北广电十堰分公司、市文旅体集团的领导们多次深入公平村,足迹踏遍山乡。他们踩着露珠走访包联户,顶着烈日与村两委干部围坐一堂,压实责任;迎着山风实地查看产业状况,为发展把脉开方。四家单位主动作为,各展所长:市人大办强化组织协调与政策研究,十堰海关探索特色农产品出口潜力,湖北广电十堰分公司发挥宣传与信息化优势,市文旅体集团聚焦文旅融合与产业投资。他们如同一股股源头活水,精准滴灌,为公平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哲同志在调研时强调:“乡村振兴,核心在产业,关键在队伍。工作队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整合资源,精准发力,尤其要在培育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提升治理效能上下功夫,让公平村的‘公平’二字,体现在每一位村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上”。
二、破题:夯基垒台焕新颜
当金色的阳光洒在新铺的柏油路上,村民们脸上的笑容比阳光更灿烂。基础设施建设是工作队倾注心血的重点领域。一是路网织就幸福途。从2021年10月到2023年4月,7.2公里的入户入院路蜿蜒伸展,彻底解决了村民“最后一米”出行难;2022年2月开工、9月竣工的3.2公里村级互通路(公平村——龙井吴家垭),如同纽带连接起邻里的亲情;2023年11月竣工的2.5公里村主干道黑色化工程,让山村的“血脉”更加通畅。二是清水润泽千万家。2022年3月完工的自来水管网提档升级惠及600余户,然而不久后,“水压不稳”“水表空转”“收费不明”的抱怨声传到了工作队耳中。“张大爷家水龙头放不出水,李婶家水表转得飞快,这新管子咋还不如旧的?”工作队闻声而动,顶着村民焦虑的目光,迅速约谈自来水厂负责人,现场办公,限期整改。经过持续跟进,到2023年,所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汩汩清泉重新稳定地流进家家户户。三是电力点亮新生活。面对电压不稳、线路老化的困扰,工作队积极奔走。2022年10月9日开工、11月完工的农网改造项目,让稳定的电流点亮了山村的夜晚,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四是数字赋能促平安。工作队发挥广电网络优势,优化了村内通信网络。更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0月启动、12月验收的视频监控项目:16台监控探头(含1台可鸟瞰全村的全景球机,15台高清枪机守护路口、水库要道)、6个IP网络音柱(可远程喊话、广播)悄然上岗。村民王大妈笑着说:“以前晚上出门心里发毛,现在看着这些‘电子眼’,安心多了!”五是治理污水美家园。为了扭转“脏乱差”局面,工作队对主干道70户进行了集中整治。更关键的是2023年9月至12月完成的污水治理工程:新建了石家湾、小沟梁子、董家湾三处微动力污水处理站;完成了村委会及安置点附近院落污水管网铺设并网;全村416户三格式化粪池改造全面完成。村民陈大叔指着家门口清澈的小沟渠感慨:“以前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现在水清了,环境好了,住着舒心!”
三、造血:绿叶生金产业兴
漫山遍野的茶树吐露新芽,红心柚园里硕果飘香,公平村的产业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这是工作队倾力培育的“造血”工程。一是“公平桃源”绽新姿。总投资350万元的“公平桃源”项目于2023年3月竣工。改造的冻库保障了鲜桃品质,新建的产业路、长廊、游步道、停车场等设施,让昔日的桃园变身集采摘、观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点,大大提升了接待能力和品牌价值。春日桃花盛开时,游人如织,村民老刘在自家桃园旁摆起了小摊,乐呵呵地说:“路好走了,景美了,来玩的人多了,咱家的桃子不愁卖,价钱也上去了!”二是车间机鸣富乡邻。村属卫浴车间已于2022年建成投产。这个从2021年底开始规划设计的项目,如今机器轰鸣,为本村及周边提供了150余个就业岗位。村民小张在车间工作,他算了一笔账:“在家门口上班,既能照顾家里老人孩子,一个月还能挣3000多块,比外出打工强!”车间每年还为村集体带来稳定的10余万元租金收入。三是茶韵飘香产业旺。在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关心支持下,公平村的茶产业迎来新生。2023年,成功引入市场主体,与十堰文旅体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流转茶园270余亩。2024年5月,茶园产业路和配套的自动喷灌系统建成,现代化气息初显。2025年,市文旅体集团投入35万元用于茶园生产托管、物资采购等。新建的1200平方米现代化茶叶车间已投入使用,为茶叶精深加工和品牌打造奠定了基础。茶园负责人信心满满:“有了这么好的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我们一定能把公平茶做大做强,让绿叶变‘金叶’!”四是果香四溢前景广。争取中彩项目资金600余万元建设的100亩红心柚基地已初具规模;利用衔接资金50万元完成了老官寨桃园品种更新。2025年,再投入50万元,发展小水果500亩(红心柚扩容100余亩,新加盖保温棚60余亩),致力于打造“桃花满山开,水果遍地香”的产业盛景和旅游亮点。技术员老张正在指导农户剪枝:“新品种抗病性强、口感好,加上科学管理,明年收成肯定翻番!”五是菌菇撑开致富伞。2024年6月,罗家大坪、张家湾两处钢架大棚迎来新“主人”——引入的市场主体开始经营香菇种植。预计年产值可达100万元,为周边村民提供20个灵活就业岗位(人均增收约0.3万元),同时为村集体带来1.35万元的年收入。正在大棚里忙碌的村民王大姐说:“守在家门口,按天计工钱,活儿不累,还能学技术,挺好!”
下一步,驻村工作队将聚焦产业提质,推动现有产业(茶园、果园、菌菇、卫浴车间、桃源旅游)向标准化、品牌化、链条化发展,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让“公平桃源”等旅游项目真正火起来,带动餐饮、民宿等配套产业,全力帮扶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余茂勤 宋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