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县动态 >> 文章详情
“微民主”撬动“大民生”——丹江口市人大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纪略
“我们以民主实践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为抓手,统筹150万元改造畅春园,街办人大工委赋予该园人大元素并不断完善功能,构建了‘四个一’工作格局、‘四个功能’矩阵与‘三个接访’制度体系。开园半年多来,所在社区积极协调配合,不仅提供着日常的便利服务,如配备饮水机、文艺健身器材、充电线、雨具等,还设有留言簿和热线电话、信箱等,辖区各级人大代表还以此为阵地,引领居民参与辖区共商共建共管,已组织开展各类活动180场次,向有关部门反映工作建议80余条,协调解决难点问题13件,有力推动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被群众誉为‘幸福园’”。这是湖北省丹江口市大坝街办人大工委主任明廷松在该市人大常委会阵地建设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也是该市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路径以“微民主”撬动“大民生”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全力服务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坚持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于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不断拓展延伸民主实践基层“应用场景”,聚焦“小问题”,探索在畅通民情民意、公共管理服务、专项综合整治等领域深耕“微民主”,以改善民众生活质量为目标,拓宽民情收集渠道,快速响应与闭环管理,精准施策推动“多元共治”,以持续解决具体小问题,推动“大民生”改善,不断提升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
人大搭台“微单元”构建民情民意“硬支撑”
微民主,是民主的细枝末梢和有机组成部门,是在较小范围内如社区、村庄或特定群体内进行的民主实践,核心是构建开放包容且运转高效的机制体系,聚焦群众身边急难愁盼“微小事”,激发和调动群众及时反映问题、表达愿望诉求、参与民主决策、融入公共服务,提升小区域治理效能,其意义在于让民主变得更加贴近民众,使得每一个小的改进都能直接提升民众的生活质量。通过“微民主”实践,民主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成色足的具体“获得”。
实践“微民主”,阵地是依托,平台是载体。该市人大常委会按照省人大关于家站建设统一部署和指导意见文件要求,制定家站更新方案,按照“九有”标准,计划2025年底完成全市18个镇办“代表之家”、56个片区代表联络站迭代升级。与此同时,预算安排专项建设资金,采取以奖代补,要求各镇办因地制宜,参考基层网格化治理模式,将全市196个行政村和街道社区,按照一定比例划分基层民主“微单元”,在单元内灵活选点,设立小站点,有序推动代表履职阵地向村级延伸,着力打造一批“接地气、得民心、有特色、成效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示范区,彻底疏通联结民众的“最后一公里”。
为鼓励基层首创,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对于“微单元”划分,强调从实际出发,不作区域、范围“一刀切”,不分配具体“名额”;对于小站点设立,除提出“便民、实用、简洁、高效”等基本原则外,不制定硬件设施配备“标准模板”,不作具体名称统一规定,强调“建管用”并重,支持各镇办依据地域及专业特长等,合理安排辖区内市乡两级人大代表轮流入单元、进站点行权履职。
人大的部署和要求,是基层行动的号角。目前,各镇办依据全市56个片区代表联络站总体布局,均已按照1︰2或1︰3的比例,采取拆分整合的方式,共划分基层民主“微单元”138个,单元内,各种名目的“微阵地”,在丹江口市正雨后春笋般由城区向各镇蔓延。丹赵路街办茅腊坪议事平台、大坝街办畅春园、均州街办民情回音壁、三官殿街办蔡湾民情驿站、六里坪镇“码上见马上办”智慧平台、官山镇吕家河便民小屋、石鼓镇玉皇夜话亭、习家店镇杏花村和浪河镇圣和民生采集点、均县镇和蒿坪镇产业链代表联系点等成功设立和运行,正悄然充盈着基层治理大格局。
3月的首个周一,大坝街办集团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这也是街办人大工委打造的一个重要民生采集点,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周玉娟与来社区办事的一帮人拉家常,聊得热火朝天,这是她今年第一次进站到点轮值。众人七嘴八舌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太乙山庄后门早上晚上有部分商贩占道经营影响业主进出”,“农行建行门前不少载客电动车违停影响交通”,“中行楼下午休时间经常有几十个老年人打牌高声喧哗扰民”“徐家沟小学家属区无路灯存在安全隐患、三号楼改造后楼顶出现严重漏水”……周玉娟一一登记,不时拨打电话与相关部门核实沟通。最后,她郑重承诺,“刚才大家反映的问题,很具体,很客观,事虽小但都很重要,我已经向有关部门进行了反映,后续将把问题清单汇总到办事处人大工委,通过法定方式尽快推动落实,也将第一时间把结果反馈给社区和大家,努力让大家满意”。
“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是我当好代表的最大动力,”周玉娟说,“去年,我到选区采集到的民生微实事共26件,基本都是即提即办类,街办人大工委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加强统筹协调,全部交办解决到位,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荣誉感成就感十足。”
“民众家门口的‘微单元’‘微阵地’,不仅打开了一扇崭新的便民窗口,更带来的是人大对来自最基层民情‘晴雨表’的动态掌控及工作重心的及时精准调整,是人大工作更好彰显民主、体现民意的好载体”,该市人大常委会分管代表工作的副主任杨青松说,“我们的这种创新与尝试,保障民众反映‘微问题’‘微难事’、表达‘微诉求’‘微心愿’、提出‘微意见’‘微建议’有了‘直通车’,受到了基层广泛支持与‘点赞’。”
代表履职“微协商”催动民生落地“加速度”
“您好叶主任,您和3名人大代表上个月召集的我们住宅小区128户居民代表关于加强物业服务与管理的专题协商会,业主们提出的意见建议,业委会督促物业公司全面整改,现在立竿见影了,文明倡议书已发至各住户,绿化带和草坪已整修,健身器材已更新,保洁频次已增加,乱停乱占乱扔乱堆现象已集中整治,小区脏乱差现象有了根本改观,业主们表示满意”,几名大爷大妈们满脸笑意,向深入社区代表联系点走访调研的街办人大工委主任叶玉群报喜。
去年7月,丹赵路街办人大工委打造的茅腊坪议事平台首次启用,受邀的人大代表、市直单位负责人、辖区企业和居民代表30余人欢聚一堂,就小微工业园道路扩建、沙沟河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等主题,聚焦矛盾问题,共商发展之策。小区物业管理与服务只是该平台已开展的“微协商”主题之一。一年来,类似协商会、议事会、座谈会按“双月制”已组织9场,62件问题清单及意见建议经法定程序交办督办后,已全部办结并反馈。
广泛开展基层“微协商”,是推行“群众的事由群众说了算”、实现“为民做主向由民作主”质变的重要方式。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要求各镇办,充分运用代表履职“微阵地”,积极响应民情民愿,精心选择主题,定期组织代表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邀请利益各方代表、事项涉及的市直部门和相关责任方代表等,召开专题协商会议,通过“一事一议”和人大依法交办督办,促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意见建议得到快速有效落实。
“您好,是徐红莲女士吗?您反映的屋后大平台离窗户过近导致下雨时屋内进水和平台下水管口堵塞造成积水问题,小区改造施工方回复说已经解决,想找您核实一下是否属实?”“您好,是王明先生吗?你反映的家里厨房漏水,联系物业查处无人处理问题,社区回复已安排专业人员现场查看并将堵塞的管道疏通,想核实一下问题是否真的已解决?”“您好,是刘合超先生吗?你反映的小区不少居民飞线充电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问题,办事处已会同国投、消防、自规、住建等部门现场实地查看,决定在你们小区加装4个充电桩,具体安装位置已确定并公示,街办人大工委后续将跟进安装进度并持续在小区内组织代表开展飞线充电排查整治工作,请问您是否知晓并满意?”均州街处人大工委主任张银银在接受采访时,正手拿红蓝铅笔,对收到的“回复函”,逐一电话核查,并在台账清单上标注不同的完成情况符号。
“我手中这些是两个月前街办人大工委专题协商会后交办的问题清单,目前都已办理回复,我们一一核实后将逐步销号。别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是群众热切期盼解决的民生实事,”张银银边整理台账边说,“我们人大工委建立了一整套信息收集、汇总梳理、联席会商、分层交办、督办反馈‘五环闭合’工作机制,借助各种线上线下民主平台,充分发挥代表闭会期间桥梁纽带和监督促进作用,真心实意为群众谋福利,让群众在一次次‘微诉求’‘微心愿’变现中感受民主的力量,赢得广泛的拥护与支持,这正是我们基层人大实践‘微民主’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去年6月25日,蒿坪镇尚家店村马家沟片区,村民们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欢聚在路边,敲锣打鼓、鸣放鞭炮,共同见证一条全长1390米的水泥路建成通行。该片区有村民49户172人,村民出行只有一条泥巴路,最窄路段不到一米宽,村民日常通行晴天两脚灰、雨天两腿泥,严重制约着生计与发展。面对村民的强烈呼声,人大代表皮兴红、马兴娥积极向镇人大建议,通过“项目协商”方式破解难题。于是,由镇人大牵头召开了4次村民院场会,共同商定便民路修建事宜。人大代表号召在外发展有成的村民捐款捐物,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争取支援,筹集解决了15万元缺口资金;片区村民自发投工投劳,用300个义务工置换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方5万元水泥,部分村民还主动让出院场和自留地,保障了道路建设用地。短短一个多月,昔日“老爷路”“糟心路”华丽蜕变为“民心路”“致富路”。
“微协商”的成功实践,真正实现了把自主决策权交给群众,把民主监督贯穿于具体事务全过程,不仅跑出了民生落地的“加速度”,还提升了基层民主治理的效率和温度,正成为越来越多群众青睐的“新宠”。
民众融入“微参与”共同缔造和美“幸福路”
发展“微民主”,既要确保民众有效行使知情权、表达权、决策权、监督权,更要广泛动员,在每一件具体公共事务中充分保障和体现民众参与,使民众在一次次具体管理与服务实践中行使当家作主权利,凝聚绘就和美画卷的强大合力。
对此,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要求各镇办,积极拓展代表闭会期间履职方式,聚焦文明创建、净岸护水、小区管理、交通安全、环境整治等民生领域,发挥代表示范引领作用,激发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组建各类“小分队”,开展制度化、常态化、高效化志愿服务,以“微参与”展现作为、回馈社会、造福人民。
“招募令:翰林华府大门口,一对七旬夫妇,拟过江到市医院检查身体,等候大半个小时打不到车,向社区求助,现急招一名有私家车的志愿者提供帮助”,近日,辖区市人大代表闻静涛在微信群发布消息,不到3分钟,个体早餐店老板赵某便报名并承诺15分钟内驱车必达。“这样的招募,我有时候一天要发布十几条,”闻静涛说,“街办人大工委组织辖区人大代表积极开展履职创新,支持代表以居住地为圆心,构建‘15分钟便民服务圈’,动员吸纳为人正派、诚实守信、热衷公益的群众骨干为志愿者,组建各类服务小分队,畅通‘街办——社区——代表’三级信息互推共享与应急响应机制,群众各种求助第一时间在相应服务小分队微信群发布招募令,志愿者主动认领任务后会在15分钟内到场处置与服务。有令必有应,有应15分钟必达,这是我们创建便民服务圈的核心与根本宗旨。”
夏日的丹江口如炉炙烤,清澈甘甜的汉江水穿城而过,傍晚时分便挥散出阵阵清爽,吸引着数万市民前来休闲纳凉。熙熙人潮中,总有三三两两的“小红帽”,不时与市民攀谈与劝导,并对关键风险点位进行动态巡查。这是大坝街办防溺水志愿服务小分队夏季雨日之外每天的“规定动作”。
据不完全统计,该市城区5个街办,立足基层“微单元”“微阵地”,已孵化公共服务志愿者骨干9800余人,组建的类似诸如防高空抛物、防电信诈骗、防飞线充电、防油烟污染、守水护水巡查、库区水面清漂、夜间治安巡逻、应急抢险救助、环境卫生整治、文明养犬宣讲、交通安全劝导等便民服务小分队达150余支,常年活跃在大街小巷、江岸桥头和人员密集场所。
“我们每支小分队,都由1到2名人大代表挂帅,骨干志愿者有社会各界精英、小区楼栋长和居民中的积极分子等,每次活动都会精选点位、设定目标、明确任务、规定时长”,投身志愿服务4年多的吴律师告诉笔者,“每次活动都让我感动,因为群众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有了群众的广泛参与,我们城市功能的完善、城市品位的提升才会更合民心、更可持续,人民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
后记: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民生无小事。积极担当作为,保障发展民生,是人大工作的初心使命,更是人大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然要求和法定职责。在推进民生事业中,忠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创新基层民主实践路径与方式,各级人大任重而道远、永远在路上。(尹礼辉 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