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县动态 >> 文章详情
黄冈市蕲春县漕河镇人大聚力支点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人大动能”
在蕲春县漕河镇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一场以人大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漕河镇人大立足新时代人大工作新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以支点建设为抓手,为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人大动能”。
一、找准支点定位,构建人大履职新格局
漕河镇人大深刻认识到,支点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漕河镇人大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将支点建设作为履职重点。通过深入调研,确立了“产业支点、民生支点、治理支点”三大建设方向,构建起人大履职新格局。
在产业支点建设方面,漕河镇人大组织代表深入企业、合作社开展调研,针对产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2024年以来,共收集代表建议56条,推动解决企业用工、用地等问题23个。特别是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上,代表们提出的“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议被镇政府采纳,目前已完成1000亩示范基地建设。
民生支点建设上,漕河镇人大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立“代表+民生”工作机制。通过代表联络站收集群众意见,推动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道路硬化等民生问题32个。2025年上半年,代表们提出的“建设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建议得到落实,首批3个村级养老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
治理支点建设方面,漕河镇人大创新开展“代表进网格”活动,组织89名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下沉到全镇46个网格,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通过这一机制,成功调解矛盾纠纷68起,为基层治理注入了人大力量。
二、创新工作机制,激发代表履职活力
漕河镇人大深知,要发挥好支点作用,必须创新工作机制,激发代表履职活力。为此,漕河镇人大探索建立了“三联三促”工作法,即代表联系项目促发展、联系企业促转型、联系群众促和谐。
在代表联系项目机制中,实行“一个重点项目、一名牵头代表、一个工作专班”的“三个一”工作模式。镇人大主席团成员带头联系镇域内重点项目,定期开展视察调研,协调解决问题。如在大别山农产品物流园项目建设中,代表们全程参与,推动项目提前3个月竣工投产。
代表联系企业机制注重实效性。建立代表驻企联络制度,选派32名专业代表对口联系重点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问题协调等服务。通过这一机制,2024年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工等问题45个,促成3家企业完成技术改造升级。
代表联系群众机制突出常态化。推行“代表接待日”制度,每月固定日期在代表联络站接待选民。同时创新开展“夜访农家”活动,利用晚上时间走访群众,收集民情民意。2025年以来,通过这一机制收集意见建议286条,推动解决率超过90%。
三、聚焦乡村振兴,贡献人大智慧力量
乡村振兴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漕河镇人大将支点建设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等方面积极作为。
产业振兴方面,漕河镇人大组织开展“代表助力产业兴旺”行动。代表们发挥自身优势,带头发展特色产业。如县人大代表张三领办的中药材合作社,带动周边6个村发展蕲艾种植,户均增收8000余元。镇人大还推动建立“代表+专家+农户”的技术帮扶机制,邀请农业专家开展技术培训12场,培训农民1200余人次。
人才振兴上,漕河镇人大注重发挥代表“传帮带”作用。开展“代表带徒”活动,组织有技术专长的代表与返乡青年结对,传授创业经验。2024年以来,已促成23名返乡青年成功创业。同时,镇人大还推动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库,收录各类乡土人才186名,为乡村发展储备人才资源。
文化振兴方面,漕河镇人大组织开展“代表讲好漕河故事”系列活动。挖掘本地红色文化、民俗文化资源,推动建设村史馆2个,组织文艺演出8场。代表们还积极参与移风易俗工作,推动各村修订村规民约,培育文明乡风。
四、强化自身建设,提升履职能力水平
打铁还需自身硬。漕河镇人大高度重视自身建设,通过多种方式提升代表履职能力,为支点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加强学习培训是首要任务。漕河镇人大建立“季度培训+专题辅导”的学习机制,每季度组织代表集中学习,并针对重点工作开展专题培训。2025年已举办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专题培训4期,参训代表达320人次。同时,建立代表履职档案,实行量化考核,激励代表积极履职。
完善制度机制是关键保障。漕河镇人大修订完善了《漕河镇人大主席团工作规则》《人大代表履职管理办法》等8项制度,推动人大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是在建议办理上,建立“收集—交办—督办—反馈—评价”闭环机制,确保代表建议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创新履职平台是重要抓手。在完善传统代表联络站的基础上,漕河镇人大探索建立“网上代表联络站”,通过微信群、小程序等渠道收集民意,实现代表联系群众“全天候、零距离”。2025年上半年,网上平台收集意见建议87条,办结率100%。
五、成效显著,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
通过聚力支点建设,漕河镇人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经济发展提质增效。2024年,漕河镇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8%。中药材、特色果蔬等主导产业规模扩大,新增市场主体236家。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新修通村公路28公里,完成安全饮水工程5处,新建文化广场6个。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群众满意度达96%以上。
治理效能明显提升。“代表进网格”工作机制成效显著,矛盾纠纷同比下降35%,信访量下降42%。村民自治能力增强,3个村获评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代表作用充分发挥。代表履职积极性高涨,提出的建议数量和质量双提升。2024年镇人代会上代表提出建议68件,比上届增加25%,建议办理满意率达98%。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漕河镇人大将继续深化支点建设,不断创新履职方式,为推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人大力量。正如一位基层代表所说:“我们要做党委政府的好帮手,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在支点建设中展现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这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漕河镇人大工作的初心和使命。(刘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