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县动态 >> 文章详情
小议事撬动大治理 微实事托起大民生——荆门市东宝区泉口街道大桥人大代表联络站“周四说事”工作法探索与实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就“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与形式,拓宽民主民意表达平台与载体,群众诉求如何收集起来是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的重要环节,关键是要有丰富且通达的表达渠道。荆门市东宝区泉口街道大桥代表联络站立足基层实际,通过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优化问题解决流程等举措,创新推出“周四说事”工作法,有效破解基层治理诸多难题,生动诠释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
一、背景与缘起:问题倒逼的创新探索
基层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效直接关系到基层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和谐稳定。传统社区治理模式存在机制不健全、沟通不畅、群众参与度低等问题,居民的诉求往往难以得到及时有效回应。
(一)社区治理困境凸显。东宝区人大代表、大桥社区书记刘家环的手机曾经成了24小时不打烊的热线,从早到晚响个不停,居民们诉求五花八门,今天是下水道堵塞导致污水横流,明天又是邻里间因琐事引发的激烈争吵。社区干部们如同消防员一般,四处奔波“救火”,但总是陷入“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尴尬境地,问题一个接一个似乎永远也解决不完。更让社区干部无奈的是,即便竭尽全力去解决问题,居民依然觉得他们在走过场,对社区工作不满意。那些精心筹备的老旧小区环境改造计划,也常因居民意见不一致被迫搁浅。前期调研、规划、筹备,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可最终却因少数居民反对而化为泡影,社区干部既委屈又无奈,不禁发出疑问:“难道就没有更好的路径办法,能真正解决居民问题,让大家满意吗?”
(二)成功“破局”带来启示。2022年,一场身边的危机更是将社区治理困境推向“无解”。国际广场作为辖区内的商业综合体,因债权债务导致烂尾,外墙年久失修出现了严重脱落问题,脱落墙皮砸坏停在楼下的车辆,威胁到了行人安全。物业虽设置了警示围挡,但始终未能根治这一顽疾。几十位居民联名找到人大代表,情绪激动地说:“这外墙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爆炸,我们每天都提心吊胆地过日子,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这件事像一块石头,重重砸在了大桥联络站代表们的心上。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桥片区人口密度不断攀升,老旧小区改造、停车位规划、邻里矛盾调解等民生问题接踵而至。传统治理模式中“干部干、群众看”现象日益凸显,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不畅、问题解决效率不高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基层治理效能的堵点。刘家环作为区人大代表,根据收集到的群众反映集中且强烈需要解决的国际广场小区外墙脱落问题提交建议案,推动问题升级为市、区、街道三级联动。借助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包联机制,住建、发改、安监等十余部门与业主、物业代表多次“诸葛亮”会协同破局。通过“责任共担、资金拼盘”方案,历经数年的难题得以解决,居民生活恢复安宁,也让社区工作人员切实感受到多级联动、多部门协同解决基层难题的实效。大桥联络站代表从这一成功案例中看到了民主协商的力量,催生了“周四说事”工作法雏形。这一创新工作法,既是对基层治理痛点的主动回应,更是人大代表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宗旨的创新实践。
(三)“周四说事”应运而生。多方需求,推动“周四说事”创新出台。群众诉求畅达需要平台。过去,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不畅,老年群体、流动人口等声音难被听到,如老年群体对增设休闲座椅、优化医疗服务需求强烈却缺乏表达途径,流动人口对社区融入、子女教育诉求常被忽略。“周四说事”通过线上问卷与线下走访相结合,针对不同群体开展“院落茶话会”“楼道议事角”等形式,以及搭建线上平台,拓宽意见收集覆盖面,保障不同群体民主权利。代表闭会期间与群众接触有限,“周四说事”打破时空限制,站内15名来自不同行业的人大代表,通过每周四常态化议事深入群众,精准把握社情民意,提升建议质量,将为民服务落到实处,丰富了代表履职时间与空间。东宝区人大常委会创新推出“人大代表・社区居民议事面对面工作法”试点工作需要实践载体,大桥人大代表联络站“周四说事”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为基层群众与相关部门提供交流平台,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推动基层民主治理广泛发展,提高居民对基层民主治理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二、实践与做法:多管齐下打造新路径
“周四说事,说的是民生,议的是民心,解的是民忧。”大桥联络站的代表们始终以此作为运行准则,通过“听、议、办、督”四步闭环,让每一件群众反映的事都有回音、有着落。
(一)纵横联动,织就“听民情一张网”。纵向到底构建“代表联络站—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组织体系,将代表力量和党建触角延伸至楼道家庭。人大代表、党员中心户既是“民情前哨”,也是“调解先锋”,确保群众声音不被遗漏。横向到边组建“周四说事”志愿服务团队,涵盖“两代表一委员”、社区民警、物业经理、法律顾问等多方角色形成问题联治、风险联控、平安联创的协同机制。以老莱子路美食街治理为例,过去这里矛盾重重,商户想要外摆增加收入,居民却因油烟和噪音问题投诉不断,城管执法在寻找平衡过程中也面临两难,消费者更因停车难不愿前来消费。人大代表陈宖立在收到诉求后,迅速组织联络站的人大代表、居民商户代表、区商务局、市场监管局、城管局、交警支队等部门现场视察,召开协调会讨论,达成了“职能部门联动+商户自治”的解决方案。方案中对炉灶摆放角度、垃圾清运时间和频次等细节都进行了明确规定;职能部门采取柔性执法,允许商铺用移动花箱在店铺门口划分出弹性经营区,交警在马路边划出停车位,允许特定时间段停车。如今,老莱子路美食街人气旺盛,烟火气十足,商户代表刘先生感慨地说:“以前觉得人大代表离我们很远,现在每周都能在社区向他们吐槽我们的糟心事,而且还真能把咱们的烦心事给办妥了,必须点赞!”
(二)线上线下,架起“议民意双车道”。大桥代表联络站辐射5个社区,面积11.25平方公里,服务4.6万选民。站内设选民接待室、代表活动室,站外服务还延伸到小区楼栋、街头巷尾,构建起便捷的“15分钟民主生活圈”。线下设立“1+4”议事阵地,人大代表轮流坐班听民声。固定站点主议事厅和4个分站点每周四开放,15名人大代表轮值接待选民;流动站点在小游园、零工驿站、小区居民活动室、健身广场等地设置“移动议事角”,利用居民散步、休憩时间收集诉求;特色场景针对老年人群体开展“院落茶话会”“楼道议事角”,用一杯茶、一把椅拉近心距离。线上平台通过数字赋能打破时空壁垒,开发“民情二维码”,让居民通过扫码实现民情诉求“码”上说、诉求即应“码”上办、办理结果“码”上评。迦南美地小区居民通过扫码反映停车纠纷问题,人大代表迅速响应,组织多方协商,最终敲定了合理的分配方案,化解了矛盾。居民纷纷点赞:“指尖一点,难题立解!”通过线上平台,居民可随时随地反映问题,不受时空限制,大大提高了问题反映效率。
(三)分类施策,跑出“办实事加速度”。常规事项接诉即办。建立“小事不过周”机制,如路灯维修、垃圾清运等事项,由社区工作人员和相关代表直接处理,48小时内办结。如副食小区杨女士反映楼道堆放杂物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周四提出诉求,周五即完成清理,居民感慨:“过去跑断腿,现在动动嘴!”
一是紧急事项“红色响应”。制定突发事件响应预案,成立由人大代表、社区民警、物业组成的应急小分队。对突发紧急事项,采取“马上议”迅速应对,最大程度保障居民利益和安全。2025年3月4日,纺织品小区詹老板反映仓库被三楼渗漏的自来水无情“入侵”,货物浸泡受损,电表箱也被淋湿。住在附近的人大代表王大元得知后,迅速通知应急小分队成员到场处置,联系责任方和电力部门,当天下午完成修理和安检。3月7日,环卫车辆在作业中不慎挂断了商业城附近横跨马路的线缆后一走了之。人大代表刘家环马上联系应急小分队成员到场处置,借助多部门力量定位责任方,3小时解除隐患。居民点赞:“周四议事显担当,紧急关头见真情。”二是复杂问题“联席攻坚”。对涉及社区整体发展、规划或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启动“代表+”协商模式,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针对老莱子路老旧小区无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大桥联络站组织人大代表、居民代表、区发改局、区住建局、区城管局、充电桩安装运营单位铁塔公司等人员实地调研,召开议事会,多轮协商后决定在人行道公共停车区域就地安装集中充电桩。经过4个月努力,终于办妥了所有审批手续,铁塔公司在副食小区附近人行道合理区域成功安装了11个集中充电桩,消除“飞线充电”隐患,为周边商户和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四)阳光晾晒,激活“督落实内驱力”。建立“双台账一公示”机制,说事台账记录居民诉求来源、内容、事项类别;议事台账详细记载协商过程、责任主体、办结时限;结果公示在小区出入口设置“圆梦微心愿”专栏,及时公示问题解决进度。同时开展满意度测评,以居民好评率倒逼服务高质量。线上通过民情二维码发起民意评价,满意度达98%;线下召开居民代表大会,现场发放测评表,邀请群众打分。通过评价机制,人大代表和社区工作人员能及时了解居民对问题解决情况的满意度,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提高服务质量。
三、成效与变化:基层治理焕发新活力
“周四说事”工作法的推行,带来了基层治理的显著变化,邻里关系更加和睦,居民生活环境更加优美,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一是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周四说事”议事机制运行近一年来,大桥代表联络站累计开展议事50余场,解决民生问题65件,办结率达100%。老旧小区墙皮脱落修缮、充电桩安装、停车道闸升级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关键小事,都变成了居民心中的心头暖事。一位居民感慨地说:“以前觉得人大代表离我们很远,现在才知道,他们就在我们身边,能为我们办实事。”
二是基层凝聚力显著增强。“周四说事”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平台,更成了凝聚民心的纽带。通过常态化议事协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从“等着别人解决”变为“主动参与解决”。不少居民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参与小区巡逻、环境清扫等工作,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邻里之间的矛盾少了,互帮互助的多了;抱怨指责的少了,理解支持的多了,整个片区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三是治理效能显著提高。“周四说事”议事机制让问题在萌芽状态被发现、在协商中被解决,避免了小问题拖成大矛盾。同时,人大代表通过这一平台更精准掌握了群众需求,为履职尽责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推动了一批民生政策优化完善。从问题倒逼到主动探索,从各自为政到多元共治,“周四说事”议事机制用“小议事”撬动了“大治理”,用“微实事”托起了“大民生”。这背后,是人大代表始终坚守的为民初心,是基层治理的深刻转变。只要把群众放在心上,把实事办在实处,就能让基层治理充满活力,让群众生活越来越幸福。
下一步,大桥代表联络站将持续深化“周四说事”工作法,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拓宽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渠道。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周四说事”必将持续释放强大效能,为推进基层民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马海军、钱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