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县动态 >> 文章详情
十堰:实干担当强服务 聚力支点建新功
今年以来,十堰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紧紧锚定“奋勇争先 建成支点 谱写新篇”的使命任务,以“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为重要抓手,将政治建设、能力提升、服务大局深度融合,积极做好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与成果,书写高质量履职答卷,推动人大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
一、固本强基,以过硬机关建设筑牢履职根基
始终将加强自身建设视为履职根本,以思想的破冰引领行动的突围,通过作风转变推动效能提升,着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人大干部队伍,推动机关建设提质增效,为履职尽责筑牢坚实基础。
思想淬炼铸魂,激活“破冰”动能
创新开设“人大讲堂”3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邀请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对新修改的监督法、代表法进行专题解读,推动三级人大、五级代表同步“充电”,实现政治能力与履职能力的双提升。选派6名干部参加市委党校主体班培训,安排3名80后干部参加全市“年轻干部成长日”活动。通过系统地学习,不断提升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作风重塑护航,涵养清风正气
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举办专题读书班,开展3次辅导讲座、4次研讨交流、1次警示教育,班子成员带头剖析典型案例,将“问题清单”切实转化为“责任清单”“行动清单”。精简文件会议30%以上,对视察检查活动进行统筹安排,杜绝“扎堆调研”“重复检查”等现象,为基层减轻负担、松绑解压。
开展“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专项整治,深入推进“清廉机关”建设。组织党员干部旁听职务犯罪庭审,在重要节点发送廉洁提醒,清理“近亲繁殖”问题线索,制定公务接待、财务报销等流程图,依靠制度的刚性约束权力运行。通过政治生态研判、干部履职考评等机制,营造“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舞台”的浓厚氛围,推荐一批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获得提拔重用,树立起“实干者优先”的鲜明导向。
能力提升赋能,锻造过硬本领
聚焦“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遇事能办”的能力要求,开展公文写作小组活动5次,通过“专家授课+案例复盘+实战演练”的方式,提升年轻干部的调研与写作能力。严格执行常委会各项议事规定,落实常委会会议重点发言人制度,定期对会议决议决定执行、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办,提升常委会工作质效。
建立干部履职考评、信息工作考核等正向激励机制,建立“年轻干部上讲台”制度,每月安排2名年轻干部围绕人大业务、法律法规进行讲解。组织年轻干部全程参与立法调研、执法检查、代表活动,在服务8200余名五级人大代表开展的各类调研视察活动中锤炼能力。深化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拼,倡导敢拼善赢、实干实为,敢与优者对标、与强者比拼、与快者赛跑,奋力推动各项工作创一流、争第一、干唯一。7月下旬,十堰市人大在省人大工作交流会上发言;丹江口市人大作为湖北省唯一一家基层人大,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座谈会上发言。上半年,十堰市人大城建环资委、教科文卫委、法工委先后在全省人大有关会议上交流发言,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代表法实施办法鄂西北片区调研座谈会在十堰召开,全省人大民宗侨外和港澳台工作会议确定在十堰召开,全国及省级以上人大内刊、媒体推出十堰市物业立法、预算监督、审计整改、代表履职、护航民企发展等专题报道16篇。
二、服务大局,以精准履职护航支点建设
紧扣省委支点建设目标和市委“五个目标定位”“六个整体提升”要求,以高质量立法、高效能监督、高水平服务,为发展大局保驾护航。
精耕细作立良法,以法治护航善治
将《十堰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与管理条例》列为年度立法“一号工程”,创新建立“四组长”工作体系,组建专班全程攻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地调研30余个住宅小区,组织370余人次参与立法论证,开发“扫码提建议”小程序吸引4.3万人次参与,收集意见建议2300余条,让法规草案满载民意温度。目前条例草案已完成二审,将为破解物业治理难题提供法治方案。
稳步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共同保护立法,开展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保护、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等6项立法调研,让立法始终紧跟发展步伐、贴近民心需求。上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孙菊生及北京、广东、陕西、四川等省市人大常委会13批次来堰视察考察立法等工作,法治建设的“十堰经验”逐步得到推广。
靶向发力强监督,以实干推动落实
在财经监督领域,不断深化预决算、国资、政府债务全链条监督,推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42个,盘活资金7.5亿元,建立长效制度156项;在企业服务方面,深入包联企业解决诉求20余件,设立5个财经工作联系点,常态化征求市场主体意见建议。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针对民营建筑企业“三难”“三盼”问题,形成专题报告并获市委主要领导签批,推动分管市领导牵头破解难题。开展防非吸治传销反电诈专题调研,召开4场座谈会,推动建立部门协调机制,从源头上遏制违法犯罪,守护群众“钱袋子”。
凝心聚力促发展,以担当服务大局
围绕市委“五个加快建成”目标,服务市人大常委会统筹谋划2025年“一要点三计划”,设置27项重点监督议题,确保人大工作始终与市委决策同频共振。全力服务重点产业培育,跟踪易捷特新能源汽车、一轻食品等企业发展,推动孤山航电枢纽、潘口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加快建设;赴北京、上海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成功签约一批优质项目,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创新代表建议督办机制,健全“市委书记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领衔督办、政府领导重点领办、政府部门具体承办、人大专(工)委对口督办”机制,推动《关于大力发展专用汽车产业的建议》等14件重点建议落地实施,以高质量办理成果回应代表关切、服务发展大局。
三、代表领航,以品牌行动彰显担当作为
以“聚力支点建设·推动产业升级”代表行动为抓手,搭建履职平台、创新活动载体,引导各级人大代表当好发展“排头兵”、群众“代言人”。
精准定位明方向,行动靶向更准
锚定经济总量冲刺3000亿元目标,聚焦商用车(专用车)、高端装备等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组织代表开展“三讲”——讲转型经验、讲科技创新、讲政策要点;“三问”——问需于企、问计于民、问政于岗;“三评”——代表、企业、群众三方评议,推动政府部门优化服务。通过“三讲、三问、三评”,助力商用车(专用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和智能农机等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转型升级。
精密部署求实效,履职根基更牢
将全市代表组编成524个地域小组、56个专业小组,开展专题培训12场,确保代表“懂政策、会履职”。建立“周报进展、月报亮点”机制,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带头深入千亿级产业集群相关企业或包联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县(市、区)等,讲透一批惠企政策、推动解决一批急难问题、助力优化一批营商环境政策,为产业升级按下“加速键”。组织代表视察百二河生态修复、双高路建设等项目,调研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提出“大水务”一体化等建议,为市委决策提供参考。截至目前,各级代表通过调研视察,提出代表建议272件,解决企业融资、人才引进、园区配套建设等问题357个,推动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精心延伸拓品牌,民生底色更浓
在代表行动基础上,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专项活动,组织代表深入商超、餐饮店进行现场快检,收集诉求28个,着力推动构建政府主导、企业负责、行业自律、社会协同、市民参与的食品安全共治格局,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创新“专业代表小组+民生实事”模式,制定《专业代表小组组建及活动方案》,设立立法、监察司法、财政经济等8个专业小组,推动“内行人”办“专业事”。下拨400万元代表工作经费用于社区医院康养中心提档升级、村组便民道路、幸福食堂建设、村庄环境整治等39个民生实事项目,推动代表建议落实,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十堰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将始终保持“敢拼善为、实干争先”的姿态,持续加强机关建设、提升履职质效、激活代表活力,以务实举措和扎实成效,为服务加快建成支点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徐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