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县动态 >> 文章详情
以严实作风 让人大审议“掷地有声”——十堰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分组审议纪实
8月25日,十堰市行政中心B栋7楼会议室内气氛庄重,一场紧扣全市发展中心、服务改革大局的人大审议正在严肃有序地推进。参加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物业管理痛点、消费提振难点、科技创新堵点等民生关切与发展关键议题,积极建真言、踊跃献实策。
这场务实高效的审议,正是市人大常委会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力弘扬严实作风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把提升监督质效摆在首位,严格规范会议审议、调查研究和督办落实程序,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在人大工作中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深学细研 夯实建言根基
“审议要精准务实,必先把功课做深做足。”这已成为常委会组成人员共识。7月21日,距常委会会议召开还有一个多月,秘书科工作人员便在工作群中提醒:“本次常委会会议预通知及相关材料已通过OA系统推送,请各位委员提前研阅。”这项被委员们称为“预习功课”的举措,已成为市人大常委会保障会议审议质量的固定流程。
在常委会会议正式召开7天前,“会前材料送达制度”执行同样不打折扣。刘军委员感受颇深:“现在不仅能提前拿到材料,更关键的是为开展实地调研留出了整块时间,审议发言自然更有底气。”今年,围绕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与管理条例修改,他深入社区走访座谈,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居民反映的物业服务水平不高、停车管理不规范、矛盾纠纷化解难等突出问题。这些来自一线的鲜活案例和真实声音,最终转化为审议现场3条极具针对性的修改建议,为法规完善提供了扎实的民意支撑。
调研的深度决定了审议的精度。在检查科学技术进步法实施情况时,由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和专(工)委工作人员组成专项检查组,深入9家高新企业、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开展沉浸式调研。他们在远景动力公司的生产线旁追问技术瓶颈,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实验室核对转化数据,听取11家单位汇报,收集大量一手建议,让审议意见根植于实践、服务于决策。
“现在开会,大家抢着发言,因为手里都有‘硬货’。”陶劲东委员笑着说。翻开他们的调研笔记,调研时间、地点、问题、群众意见样样详实,有的还附有数据分析图表。这些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资料,为审议提供了充分的事实依据和专业支撑。
言必有实 发言直指要害
重点发言人制度显著提升了审议深度。会前确定的重点发言人在会上率先发言、引导讨论。在审议科学技术进步“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报告时,张毛字委员指出:“十堰现有20余家市级以上科普基地,但多限于单位内部使用或仅对特定群体开放,宣传推广力度不足,导致家长、社会公众知晓率低,优质科普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利用效率大打折扣。”他提出的“加大宣传力度”的建议,引起了许多委员的共鸣。“比如每年5月30日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在深入研读法规前,我都未曾了解;还有我市出台的科技成果转化补贴、科研人员激励等政策,很多企业负责人、科研工作者也不清楚具体内容和申请流程。”魏红委员的补充发言,进一步点出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梗阻问题,推动审议从“泛泛而谈”转向“靶向聚焦”。
审议发言全覆盖的做法,彻底改变了少数人说、多数人听,即兴议论的现象。如今,所有常委会组成人员均需结合调研作针对性发言,开口谈问题,落脚提对策。审议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师利龙手持十堰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与管理条例(三审稿),一口气提出7条建议——从加强基层治理到部门联合执法,都源于调研中的真实案例,引得在场委员频频点头。工作人员迅速录入这些带着“烟火气”的建议,它们将成为法规修改的重要依据。
当天,46名常委会组成人员全员参会发言,围绕物业管理、科技创新等提出52条建议;多名列席的市直部门负责人、市人大代表也主动发声,结合实际补充基层视角与行业诉求,进一步拓展了审议的广度与深度。正是凭借这种不回避问题、不务虚功的审议实践,有效推动建言精准对接民生痛点、对策直指发展关键,既广泛凝聚了决策共识,更为后续工作落实打下了坚实基础。
跟踪督办 意见掷地有声
审议不止于“说”,更关键在于“改”;监督不止于“议”,更核心在于“实”。
“要加强审计结果运用,建立审计整改机制,做到整改一个问题、完善一套制度、规范一个领域!”在审议2024年市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时,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哲语气坚定。为防止审议意见“纸上飘”,市人大常委会把跟踪督办作为监督工作的“后半篇文章”,以严实举措推动审议意见从“会议共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闭会后,各专(工)委第一时间梳理审议意见,分类形成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面对面沟通,详细说明每一条建议的背景、意图和预期目标,确保承办单位“接得住、落得实”。审议意见经审定后,以正式文件形式转交“一府一委两院”研究处理。
督办中,市人大常委会推行审议意见“清单制+销号管理”,要求承办单位六个月内向常委会报告办理情况。对口专(工)委通过座谈调研、现场视察、回头看等多元化监督方式,推动审议意见真正落地见效。如今,“面对面交办、点对点跟进、实打实督办”已成为十堰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常态。今年6月审议市政府就业工作报告时,有委员反映东风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关于“出台专项人才政策”的诉求,市人大常委会经实地调研督办,不仅促成每年5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打包拨付至该公司母公司,还推动5名人才成功申领“武当人才卡”。企业负责人感慨:“人大督办动真格,政策落地更快、更实在!”
引入“满意度测评”机制,为监督装上“牙齿”。市人大常委会定期听取“一府一委两院”关于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组织委员开展无记名测评,结果向市委报告。今年12月,将对2024年度环境状况和环保目标完成情况、数字经济发展、就业工作以及水法执法检查整改情况等重点议题审议意见办理效果开展集中测评。测评未通过的,则要求限期重办,并视情况启动“二次审议”“二次测评”,形成“审议—交办—跟踪—问效”的完整监督闭环,真正做到督有压力、督出实效。
如今,每一条承载着人民群众期盼的审议意见,在严实作风的保障下、在制度机制的护航中,从 “会议声音” 转化为 “工作实效”,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在十堰大地落地生根,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王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