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县动态 >> 文章详情
创新专题询问模式 交出民生幸福答卷——老河口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专题询问侧记
9月4日,老河口市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二十七次会议,专题听取市人民政府关于2025年民生实事代表票决项目实施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整个会场氛围庄重热烈、节奏紧凑,老河口市委主要领导全程听会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主持会议,市政府全体组成部门负责人到场参会,教育局、民政局、水利局等8个有关单位负责人在前排中央区域就座应询,邀请地方融媒体中心现场录制节目。
一言一语察民情,一问一答应民声。近两个小时的“问答交锋”,问出了辣味与压力,答出了责任与承诺,坚定了共同推动民生实事项目建设提速的信心和决心,展开了一场人大监督与民生福祉的双向奔赴。
专门部署:“心贴心”选题
民生实事项目,一头连着发展大局,一头系着千家万户,既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重大民心工程。
2024年12月27日,老河口市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以人大代表票决的方式确定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将政府办的和群众盼的紧密结合,实现民生实事项目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
鉴于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在老河口首次实行,社会关注度高、涉及面广、责任部门多,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专门研究,报请市委同意,决定将民生实事项目办理情况作为专题询问主题,纳入2025年度工作要点,确保人大监督与党委同向、与政府同力、与人民同心。
“民生实事项目能否顺利推进和圆满完成,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这是我们必须关注的监督重点。聚焦民生实事项目办理情况,来组织安排这样一场专题询问,就是要通过‘人大之问’,着力推动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2025年2月28日,在老河口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二十二次会议上,老河口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刘国强审议年度监督计划时说道。
专班调研:“背靠背”出题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专题询问效果好不好,主要看问题提得准不准、实不实。
为确保真正问出群众关切,老河口市人大常委会做足前期功课,精心制定询问方案,组建10个工作专班,由主任会议成员带队,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部分人大代表、新闻媒体记者等参与,采取统分结合方式,分组到各个民生实事项目一线进行调研,并联合开展专项视察活动,重点对制约项目进度的政策衔接、资金保障、配套建设等瓶颈问题有了全面深入了解,广泛征求市民群众、人大代表、责任部门的意见建议,收集到各类难点痛点堵点问题40余条。
经过梳理汇总,提交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审定后,确定了每件民生实事的提问方向。从兼顾代表广泛性、专业性等方面统筹考虑,由各工作专班推荐部分提问代表人选,明确出题保密原则,防止提前“跑风漏气”。
围绕审定的提问方向,各工作专班继续深挖症结根源,联合融媒体中心拍摄制作短片,在询问现场播放,用真实的画面、生动的语言,以群众视角揭示存在的问题,让询问理由充分、问之有据。
专场询问:“面对面”答题
“中小学护眼灯和可调节桌椅的改造安装,有效改善了教室学习环境,赢得了广大师生及家长的广泛赞誉与支持,请问市教育局将如何保障这些近视防控设备能够精准长效地发挥作用?”付红梅代表的首问一出,询问现场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我们每批次改造的护眼灯,都必须经第三方检测机构抽检,光照指标通过验收才能投入使用。可调节桌椅则是在每学期开学时,根据不同年级孩子平均身高做统一微调,并个性化满足部分特殊身材学生的需求。在设备集采中标时,供应厂商已经承诺将5年免费维修更换和终身质保。下一步,我们将全面加强管护衔接,推动建立近视防控设备集中督查和管理维护机制,逐级压实责任,保证日常维护保养定期进行。”市教育局局长郝勇诚恳作答。
“今年以来,我市1个托育服务指导中心、6个嵌入式托育点已经陆续建成使用,据短片反映和我们走访调研了解,托育点普遍存在服务项目不够丰富,幼儿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也有所冲突,请问市卫生健康局负责人,将如何协调托育机构优化运行机制,不断满足群众的托育需求。”江云代表有备而来、紧跟发问。
“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是我们卫健部门正积极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鉴于我市托育服务机构刚刚启动运营,难免出现这位代表提出的服务衔接不够紧密问题。为此,我们将深入细致了解群众需求和行业诉求,因地制宜创新服务模式,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强化安全管理,加快协调解决‘放学早、接送难’等问题,促进托育服务实现良性循环,推动形成15分钟托育服务圈,更好地实现幼有所育。”市卫生健康局局长郭栋直面回应并当场表态。
“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能否在2026年底如期完工通水,让大家持续稳定喝上优质的丹江水,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短片中可以直观了解到,部门协作配合不够紧密,项目整体进度还不太理想。请问市水利局负责人,作为项目牵头责任单位,将如何加强统筹协调,凝聚工作合力,保障项目高效推进?”聚焦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张雄伟代表带来了群众呼声与心声。
“城乡供水一体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协同合作。前期,由于专项资金投入不足、征地拆迁难度大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项目整体推进迟缓。近期,我们在市政府的统一调度下,多部门整体联动、合力攻坚,推动解决了一部分堵点、难点问题,促使项目二期已经达到了时序进度。下一步,市水利局将充分发挥牵头作用,主动强化与财政、住建、城投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更大力度推动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制约问题,争分夺秒抓进度、赶工期,力争让城乡居民早日喝上放心水、优质水。”市水利局局长杨帆迅速回答作出承诺。
专题询问会上,每看完一段暗访短片,老河口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们踊跃举手提问。没有客套寒暄,所提问题直奔主题,不少提问者犀利发问、切中要害,抓住一个部门追问不放,问出了群众心声和殷切期盼;应询人员态度诚恳、实事求是,当场一一作出回答,说明问题原因、明确整改措施、当场给予时间承诺。
问答环节结束后,市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采取无记名的形式,对各应询部门的答复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现场公布测评结果。
专项整改:“实打实”解题
专题询问始于“问”,但不止于“答”,关键在于整改落实这“后半篇文章”。
“通过接受人大询问,我们清醒地看到民生实事办理还有许多差距和不足。市政府将认真吸纳各位委员、代表的意见建议,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尽快组织相关部门梳理问题清单,找准症结所在,建立完善推进落实的长效机制,有效解决要素保障、支持措施等方面的瓶颈制约,以真办、实办、快办、办成的决心和态度,推动民生实事件件有落实、事事有成效。”市政府副市长付静忠郑重表态。
“这次专题询问,问出了人大监督权威,答出了政府责任担当,充分彰显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是一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和成功探索。要充分运用好专题询问成果,聚焦问题补短板,全面提升促长效,推动年度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落实。”老河口市委书记冯玉强点评总结道。
据悉,为了使专题询问形成有始有终的监督闭环,老河口市人大常委会将结合现场应询情况形成审议意见,转交市政府研究处理,并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整改“回头看”,促使政府部门兑现承诺、见行见效,确保专题询问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