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市县动态 >> 文章详情

助力山水人文处处绽放文旅之花——竹溪县人大常委会助推文旅融合发展纪实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5-09-11 16:57   [收藏] [打印] [关闭]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竹溪县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紧扣县委“一城四地”(鄂渝陕毗邻地区节点县城、秦巴山区森林康养旅居地、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地、非遗文化传承体验地、南水北调水质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人大职能,通过调研视察、执法检查、代表行动等举措,以监督之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助力竹溪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山区小城,蝶变为“声名远播客常来”的文旅新地标。

以调研破题,精准化解文旅发展瓶颈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竹溪县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以调研视察为引擎,通过专题调研、集中视察精准把脉文旅痛点,为县委决策提供参考。

2023年4月,竹溪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全县文旅融合及“大健康产业”发展专题视察,认真问诊把脉,建议政府“坚持规划引领、打造特色品牌、完善配套设施、推动融合提质、注重宣传推介”,以加快文旅产业发展。

2025年5月,又组建调研组就“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打造文旅康养百亿产业”开展专题调研。发现竹溪县在文旅产业发展上还存在“文旅融合不深、配套服务不足、产业链短、部门协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形成详实调研报告并提出七大对策建议:认真对标对表、盯住任务目标,一张清单明思路;坚持解放思想、积极扩大开放,一步到位定规划;打造融合业态、满足多样需求,一脉传承兴产业;抓住关键因素、突出重点环节,一鼓作气建工程;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一线贯通破瓶颈;注重宣传营销、扩大文旅影响,一鸣惊人引流量;强化改革供给、加大政策保障,一主多元增投入。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围绕“打造文旅康养、林下经济2个百亿产业集群”目标,树立“开放合作、全域旅游、文化引领”理念,编制修订《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制定专项方案,构建“多规合一”框架,同时成立由县委书记任链长的文旅康养产业链专班,推进“文旅+”“+文旅” 工程,打通产业梗阻,破解发展短板。

以法治护航,筑牢文旅发展坚实根基

竹溪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将执法检查作为推动文旅融合的重要抓手,以法治护航文旅事业行稳致远。

围绕文明创建,提升发展“软实力”。市民文明素质与社会文明程度是文旅发展的“软实力”与“硬指标”。2021年1月1日《十堰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施行后,竹溪县人大常委会随即作出《关于贯彻执行〈十堰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进一步提升文明创建工作水平的决议》,并开展执法检查,推动《条例》广泛宣传与深入贯彻,督促政府落实责任,助力竹溪成功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

聚焦公共文化,夯实发展“硬支撑”。竹溪县人大常委会先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湖北省公共图书馆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针对基层文化设施利用率低、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提出整改建议,推动县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加强“两馆一中心”建设、公开招聘专业人才、推出“菜单式”文化服务,显著提升基层文化服务效能。

紧盯生态保护,守护发展“真本钱”。竹溪县人大常委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每年将生态环保纳入执法检查重点,先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等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检查。针对竹溪河流域综合治理、自然保护区管理等问题提出建议,2021年以来推动县政府统筹谋划8个项目,总投资近15亿元,用于竹溪河流域治理工程,同时关停污染企业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为文旅融合筑牢生态屏障。

以合力赋能,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格局

竹溪县人大常委会发挥人大代表桥梁纽带作用,以凝聚合力为纽带,汇聚各方力量,构建“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社会参与”的文旅融合发展格局。

激活代表动能,注入发展活力。以“聚力支点建设,推动产业升级”代表行动为抓手,组织代表参与文旅项目调研视察,建立代表联系群众机制,开展代表建言文旅主题活动,同时通过民生实事票决制推动文旅项目落地。如兵营镇通过票决实施集镇污水管网改造,既改善环境又吸引民宿落户,带动农户增收。

深化区域协作,共拓发展空间。依托鄂渝陕交界区位优势,2025年4月,常委会组成调研组赴重庆巫溪、陕西镇坪调研“五联”工作(即产业联链、文化联脉、生态联建、治理联动、党建联心),推动县政府与陕西平利、镇坪,重庆巫溪等毗邻地区签订文旅合作协议,建立“四县五联”机制,联合打造“自然国心・秦巴风情”品牌。还推动与贵州榕江“村超”合作,举办赛事、签订框架协议,以“体育+文旅”激活消费市场。

推动机关“进站”,汇聚服务动能。组织县文旅局、城管执法局等部门负责人及法官、检察官走进代表“家站”,搭建“面对面”沟通平台,现场回应群众关于“修建旅游公厕”等诉求,开展普法活动,将文旅司法服务延伸至基层,提升依法治理能力,为文旅康养产业保驾护航。

以品牌引领,唱响文旅发展出圈强音

“山二黄”是竹溪国家级非遗(2008年列入名录),为保护和传承好这个地域文化品牌,县人民代表大会于2022年12月审议通过了《关于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山二黄剧种传承与发展的议案》,督促县政府落实专项资金,建成“山二黄”体验馆、推进非遗传承展演中心建设,定向委培学员,坚持常态化开展“戏曲进乡村”“戏曲进校园”活动,推动“山二黄”剧目不断推陈出新,代表作《山茶花》《青春何恐》相继荣获屈原文艺奖,成为十堰地区近年来文艺创作最高成就和水平的艺术精品及标杆性成果。督促政府及文旅部门以“山二黄”非遗戏曲为“文化基因植入”,结合现代科技精心打造大型戏曲情景剧《武陵梨园情》,实现传统戏曲与现代审美的完美融合,为游客带来震撼体验,成为竹溪文旅的亮丽名片。

同时,通过举办茶文化旅游节、美食文化节、避暑旅游季、年货节、“村超”全国赛区湖北邀请赛等品牌节庆活动,塑造旅游品牌,提升文旅影响力,推动竹溪文旅从“区域热点”迈向“全国焦点”。竹溪先后获评荆楚文旅名县、全省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全国文明城市;2025年8月6日,全省夜间文旅消费现场交流活动在竹溪举行,其“夜经济”经验在全省推广。自2023年底开街以来,武陵不夜城已接待游客超2100万人次,盘活7.3亿元国有资产,带动3500人“家门口就业”,真正实现了“一台戏活一条街,一条街兴一座城,一座城强一个县”的聚变效应。武陵不夜城作为全国首个沉浸式戏曲主题夜游街区,先后入选“湖北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湖北旅游休闲街区”“湖北省特色商业街区”,六上央视并获《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等央媒报道,被作为县域文旅融合“样板”深度推介。

站在新起点,竹溪县人大常委会将继续以监督为笔、民意为墨,聚焦“数字文旅”“康养旅居”等新业态开展专项监督,推动“一城四地”建设走深走实,让竹溪山水人文成为“近悦远来”的幸福密码。正如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蒋波所说:“人大监督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我们将始终与人民群众的心声同频共振,让竹溪每一处山水都讲好文化故事,每一寸土地都绽放光彩,助力谱写文旅融合的崭新篇章。”(谢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