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市县动态 >> 文章详情

宜都市松宜矿区人大工委用心用情用力守护老年人的甜蜜晚年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5-09-12 09:51   [收藏] [打印] [关闭]

初秋,在宜都市松宜矿区官渡坪社区文化广场上,随着傍晚6点音乐的准时响起,大爷大妈们翩翩起舞,孩童们追逐嬉戏,好一派热闹景象。

据悉,这个刚刚投用的文体活动广场占地1200平方米,配备有标准的篮球、排球场地,平整的地面铺装一新,在广场一隅还安装有残疾人康复训练设施。今年以来,像这样能满足群众日常休闲娱乐的广场,在松宜矿区建成投用2个。

松宜矿区位于宜都市、松滋市的交界之地,曾是湖北省第二大煤炭生产基地。2017年,随着最后两座煤矿关闭,松宜矿区结束了百余年的煤炭开采史,留下13000多名矿职工。由于失去支柱产业,青壮劳力外出务工,留守在矿区的以退休工人为主。4500名常住人口中,其中60岁以上人口达到3150人,占比高达70%,其中还包含一定比例的残疾人,这给养老服务供给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松宜矿区人大工委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作用,以每月开展人大代表联系选民“5号见”活动为契机,组织代表履职深入一线,常态化收集老年人各类意见需求,特别重点聚焦独居、失能、高龄群体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认真研究分析,提出意见建议,加强跟踪督办。今年以来,开展楼栋会13场次,累计走访选民181户,全面掌握第一手民生民情。

晚风轻拂,庭院里人声与炊烟交融。群众和代表们面对面坐在一起,距离近了,话匣子便打开了。“我们现在吃穿不愁,就是想搞些休闲娱乐活动,让晚年生活过得更充实些。”“咱们社区基础公共设施建设滞后,连个跳广场舞的地方都没有,孙子也不愿意回来,嫌小区没运动场。”“老年大学能不能多教点技能,最好是能学门手艺。”“年纪大了眼神不行,想要缝补个东西都很困难。”……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拉着家常,诉说着生活中的点滴需求。今年以来,收集养老认证、居家服务、看病就医、家电维修等事项121条。

基于扎实的调研基础,在松宜矿区人大工委的监督和推动下,官渡坪片区党委以“三心服务”(爱心、暖心、贴心),探索精细化服务的新路径。成立“爱心针线坊”,定于双周星期四开展义务缝补服务,解决老年人衣物缝补难题;在小区公共区域设立固定“暖心磨刀石”15处,每月定期开展义务磨刀服务,从细微处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在楼栋楼梯间增设“贴心小板凳”300余个,供老人在上下楼途中歇脚休息,以低成本给予更多的关怀……

王家湾社区的邓爷爷,常年瘫痪在床,出门理发这一生活小需求都成为奢望。在走访调研过程中,代表们统计出有这样需求的老年人很普遍。通过松宜矿区人大工委交办,王家湾片区党委迅速招募志愿者,成立爱心义剪队,定期为高龄及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居家理发服务。

基本的生活关爱服务做实后,松宜矿区人大工委又在切实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方面下起了功夫。在充分研判前期代表们收集的意见建议后,积极与矿区管委会职能部门对接,推动老年大学新开钩针编织技艺班。技艺班开设后,代表们自发代售手工艺品,半年时间创收8000余元,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让部分残疾人实现了社会价值。

“这是我制作的玫瑰花束、发夹,最近我还学会了用钩针编织唐老鸭、皮卡丘等卡通挂件,这两个月收入很可观,我刚从社区领到了1600元手工费!”官渡坪社区李大妈一边介绍着,手里的钩针一边飞快穿梭,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点滴生活中的贴心服务、修建设施配备齐全的广场、开创手工课创收……松宜矿区人大代表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务实有效的监督履职,得到了辖内群众的普遍认可和赞赏。在代表们的推动下,退休矿工纷纷发挥余热,成为服务群众的先锋,凝聚了更多的银龄力量投身社会基层治理与服务,为支持社区建设和各项活动开展,216户居民自发捐款9231元,群众“当家人”意识空前高涨。

在这片特殊的土地上,松宜矿区人大工委持续为养老服务注入“人大温度”,用心用情用力托起最美“夕阳红”,让“老有所养”的幸福愿景渐次铺展、温暖可及。(李艳 王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