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县动态 >> 文章详情
宜城市人大督办市政府“就业蓝马甲”民生实事项目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9月9日,宜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海燕带领部分人大代表到市人社局,对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票决确定的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中的“就业蓝马甲”行动进行现场督办,并召开座谈会。
何海燕一行先后到宜城人才创新创业超市、新天地公共就业服务站、鄢城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详细了解了就业政策落实、就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发放等“就业蓝马甲”工作情况。
“就业蓝马甲”行动自2024年10月启动以来,宜城市持续通过“大平台+多站点”“大数据+铁脚板”“大品牌+高质效”等多种方式,广泛搭建就业平台,深度摸索就业需求,持续优化就业服务,为推动全市居民群众高质量充分就业、在家门口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已在“宜城好就业”线上平台发布岗位9000多个,后台访问量38万余人次,注册用户45000余人,入驻企业550家,预约岗位17000多个;累计开展就业创业培训3055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2亿元,城镇新增就业11342人,为全省推动就业公共服务下沉基层提供了鲜活的“宜城经验”。
座谈会上,参会人大代表结合调研情况和自身行业实际,围绕技能培训与市场需求匹配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会议指出,宜城市开展“就业蓝马甲行动”以来,虽然在就业、创业服务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市镇之间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有待加强,基层站点服务范围未实现全覆盖,线上就业平台宣传效果不够理想等突出问题。
下一步,宜城市人社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城乡协同,选派“蓝马甲”业务骨干,指导镇(街道)切实做好政策宣讲、平台推广、就业培训等工作,确保就业服务深入基层、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延伸基层站点,尽快与未建设基层就业服务站点的镇(街道)对接,了解情况、解决困难,在设备配置、人员培训上提供支持,推动服务范围尽快有效覆盖全市。要进一步挖掘优质岗位,与全市企业积极对接,加大信息摸排力度,争取放出一批工资高、福利好、离家近的优质就业岗位,破解“有人无事干,有事无人干”的难题,推动民生实事项目办实办好,提升“群众幸福成色”。(宜城人大法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