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县动态 >> 文章详情
AI赋能公文写作 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十堰市人大常委会机关AI赋能公文写作培训会侧记
当严谨规范的公文写作,遇上智慧高效的人工智能,会碰撞出怎样的创新火花?9月12日下午,十堰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六楼会议室内座无虚席,一场以“AI赋能公文写作”为主题的培训会在这里举行。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韩俊与机关50余名干部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人机协同、智慧写作的探索之旅。作为市人大常委会机关AI赋能公文写作系列培训的第三讲,本次活动延续“重实用、解难题、求实效”的核心理念,聚焦公文写作中常见的“效率瓶颈”与“内容焦虑”,特邀十堰日报社要闻部副主任沈进虎开展专题授课。
观念更新:共创,而非替代
“今天这场会议的主持词,我提前用DeepSeek做了优化,就是想让开幕环节更有感染力——这也是我用AI辅助工作的一次尝试。”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王静以自身实践开篇,一句话便抓住了全场干部的注意力。她笑着坦言,起初还担心AI写不出公文的严谨感,实际用下来才发现“AI不是抢活儿,是帮我们把活儿干得更细”。这番带着实践细节的分享,让台下不少攥着笔记本的干部频频点头,原本对AI的距离感悄然消解。
“AI无法替代笔杆子,但笔杆子需要拥抱AI。”沈进虎的PPT上,这句话以加粗黑体格外醒目。“公文写作的核心是对政策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这是AI学不会的;但它能帮我们把思考成果更好地转化为文字,减少资料搜集、框架搭建这类重复性劳动。”这一观点很快引发干部共鸣。“以前写一份汇报材料,单查政策、找数据、理案例就要花大半天,现在用AI工具,几分钟就能生成框架、提炼要点,我们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深化政策理解、聚焦工作重点上,写作效率明显提上来了。”朴实的话语道出真切感受,也让“人机共创”的理念更深入人心。
方法解锁:善问,方能善答
“同样用AI,为什么有人写出的内容贴合工作,有人却只拿到‘空话套话’?关键就在‘提问’。”沈进虎的话刚落,台下就有人举手:“那怎么问才能让AI懂我们的需求?”
他没有直接作答,而是打开豆包软件现场演示:“以写市委六届十次全会精神学习体会为例,直接问‘写篇发言稿’,AI只会给通用模板;但加上‘人大机关干部’的角色设定,补充‘结合人大监督工作实际’的背景,再明确‘语言务实简洁’的要求,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随着鼠标点击,屏幕上的发言稿初稿不仅提及人大监督的具体案例,还精准贴合机关工作语境。“这就是高质量提示词的七大要素:角色、背景、技能、字数、风格、输出范例、限制条件。”
针对“如何让AI真正理解写作意图”这一共性难题,沈进虎重点讲解了“递归式提问法”的运用。他指出,与AI高效协作的关键,是把模糊想法转化为精准指令,并现场演示“泛问—优化—精准问”的迭代过程:从宽泛指令“说说人工智能”起步,经多轮调整细化,最终形成清晰要求——“分板块概述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趋势,并结合案例说明”。这种从元问题出发,依靠AI对提问进行层层迭代优化的方式,直观体现了精准提问对输出质量的提升效果,也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善问”在人机协作中的关键意义。
“原来不是AI听不懂,而是我没说清!”研究室干部方正立刻在手机上尝试优化后的指令,看到屏幕上跳出的精准回复,他忍不住和旁边同事分享:“你看,这么问果然不一样!”
能力升级:高效,亦须安全
“AI生成内容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它提供的参考素材。建议大家系统整理常用政策文件、年度工作总结、典型案例材料等,构建个人专属知识库,让AI写作更快、更新、更准、更像你。”沈进虎介绍的“知识库”这一新工具,瞬间引发全场关注。办公室副主任汪晶率先提问:“知识库具体怎么建?建成后怎么与DeepSeek、豆包等工具配合使用?”他的问题道出了大家的疑惑,现场干部纷纷响应,新问题接连提出,将学习气氛推向高潮。
沈进虎打开腾讯ima平台,从知识库的搭建入手,对分类上传、内容整理、模型调用等环节逐一剖析,细致讲解每一步操作要领,手把手教学员如何将AI打造成得心应手的“专属写作助手”。干部们或低头记录,或用手机同步操作,会议室内充满浓厚的学习氛围。
在传授高效方法的同时,培训始终将规范使用作为重点,确保技术应用既提效又合规。沈进虎结合政务工作的特殊性,提出AI辅助公文写作的三大原则:保密是底线、审核是关键、独立思考是根本,为干部划清行为红线和安全边界。培训尾声,沈进虎还分享了涵盖提纲撰写、材料修改、语句优化等多场景的实用提示词示例,方便干部们会后随时查阅、直接复用,真正实现 “学用结合”。
两个小时的培训结束,不少干部还围着沈进虎请教问题,有人拷贝课件,有人追问工具下载方式。韩俊秘书长指出:“这次培训不是终点,而是机关推动数字化履职的新起点。接下来我们还将持续开展系列培训,让AI真正成为大家履职的‘好帮手’。”
走出会议室,干部们的手机里,有的存着提示词范例,有的建了初步的知识库,还有人已经开始试着用新学的方法写当天的培训小结——这场关于AI与公文写作的探索,已然从课堂走向了实践。(注:本文采用AI协同创作方式完成)(王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