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县动态 >> 文章详情
竹山县:民主春风催新绿 法治活水润基层
——竹山县人大常委会贯彻实施《湖北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实践纪实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的关键载体,更是连接国家治理与群众诉求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湖北省竹山县人大常委会以深入贯彻实施《湖北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核心抓手,通过系统化学习宣传、精准化执法检查、实效化业务指导,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实践中破题攻坚,交出了彰显制度优势、焕发民主活力的生动答卷。
学习宣传多维发力,让法治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
法治意识的培育是规范履职的前提。竹山县人大常委会将《条例》学习宣传作为基础性、长期性工作,通过搭建平台、创新方式、完善制度,推动《条例》精神入脑入心。
学习培训聚焦“两个全覆盖”。人员覆盖上,将《条例》纳入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乡镇人大主席团成员、县乡两级人大代表以及人大机关干部的必修课,明确学习目标,杜绝“走过场”;内容覆盖上,围绕《条例》中乡镇人大职权、会议程序、主席团职责等核心要义,结合基层实际设置系统课程,解读条文内涵、分析实践案例,深入宣讲《条例》精神实质。
为提升学习实效,竹山创新采用“线上+线下”模式。线上依托“竹山县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开设《条例》学习专栏,定期推送《条例》原文解读、政策问答、典型案例,方便自主学习。线下组织专题读书班、履职培训、机关大讲堂等活动,邀请市人大常委会相关领导、法学专家进行专题授课,结合乡镇人大工作实际剖析案例,让抽象的条文变得具体可感。据统计,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条例》相关培训20余场次,培训人员超过800人次。
“通过培训让我明白了闭会期间主席团该如何组织活动、怎样督办代表建议,再也不是‘摸着石头过河’了。”文峰乡新任人大主席刘荣清感慨道。
不仅“请上来”学,更“送下去”讲。县人大常委会组建宣讲团,深入17个乡镇代表“家站”宣讲30余场次,用“方言土语”结合产业发展、民生保障,讲解《条例》与群众生产生活的关联,让群众了解人大职能、代表明确履职方向。
为让《条例》落地有章可循、操作有据可依,竹山县结合县域实际制定了《竹山县乡镇人大工作规程》,对乡镇人大工作的基本原则、会议流程、主席团职责,以及代表小组活动的形式、内容、保障措施等作出了详细规定,配套制定了会议日程、主持流程、代表活动记录等12类标准化文书模板,为乡镇人大提供“一站式”操作指引。
执法检查动真碰硬,为《条例》实施开展“精准体检”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今年3月,竹山县人大常委会成立由常委会领导任组长,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为成员的专项执法检查组,深入开展《条例》贯彻实施情况执法检查,为乡镇人大工作“把脉问诊”。
检查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直奔基层、直插现场,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访谈和座谈交流等形式,全面了解《条例》贯彻实施情况。
“人代会记录缺乏代表审议过程”“代表建议无后续督办记录”……检查组坚持问题导向,重点核查乡镇人代会与主席团会议记录、代表建议台账、履职档案等,逐一核对会议次数是否合规、议程是否完整、审议意见是否落实、代表建议督办是否规范等,对发现的问题不回避、不遮掩,逐一记录、现场反馈。同时,检查组与乡镇人大干部、人大代表及群众代表面对面交流,了解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倾听意见建议。
经过近一个月的深入检查,共梳理出3类10个共性问题和146个个性问题,如个别乡镇人代会会期不足、部分代表联络站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随后召开通报会,向17个乡镇反馈检查结果、列出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时限,并建立“回头看”机制,由相关机构跟踪督促整改。
“执法检查非常严格,指出的问题也很精准,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宝丰镇人大主席朱勇表示,已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人和时限,确保《条例》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
现场比武互学互鉴,促乡镇人大工作“枝繁叶茂”
实践是检验成效的唯一标准。为推动《条例》贯彻实施走深走实,竹山县人大常委会将乡镇人大工作规范化建设列为常态化重点工作,建立“检查—通报—整改—回头看”的闭环机制,推动乡镇人大工作从“有章可循”向“有质有效”转变。
今年9月,全县贯彻执行《条例》推进会召开,17个乡镇人大主席、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及相关工作机构负责人齐聚一堂,以“现场观摩学经验、资料评审找差距、交流研讨促提升”为路径,共促乡镇人大工作提质增效。
现场观摩首站为溢水镇华家湾村代表联络站,参会人员实地考察“1+N”履职模式。据联络站负责人介绍,“1”是依托联络站的综合服务平台,“N”为按辖区产业特色、群众需求设置的专业代表工作室:“谭茶论道”代表工作室带动发展2000亩油茶林,提出产业发展建议3件,推动山茶油远销海内外;“李来说菌”代表工作室为食用菌菌农提供菌种培育、病虫害防治服务;“郭来顺气”代表工作室兼顾健康咨询与纠纷调解,累计化解矛盾40余起。“这种模式让代表履职精准对接产业与民生,切实解决群众难题,值得借鉴。”柳林乡人大主席何良福边记录边交流心得。
资料评审环节成为一场“无声比武”,17个乡镇的人代会和主席团会的资料、代表建议办理台账、代表履职档案等整齐摆放,接受交叉评阅。“官渡镇的人代会会议资料分类清晰”“楼台乡的代表履职档案内容详实”“宝丰镇创新开展‘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项目实施由代表作主”……大家相互点评、取长补短,在交流中发现差距,在对比中明确方向。
经验交流环节,官渡镇分享规范召开人代会的完整流程,楼台乡介绍闭会期间主席团履行监督职责的做法,潘口乡围绕“聚力支点建设・推动产业升级”代表行动,讲述了组建专业代表小组、提出高质量建议、助力产业发展的经验。会议还围绕《条例》学习、法定会议召开、主席团闭会履职等开展业务培训,明确整改路径与标准,推动工作从程序规范向实效提升迈进。
如今,随着《条例》深入贯彻实施,竹山县乡镇人大工作呈现出全新面貌:人代会程序更规范,代表审议更充分;主席团闭会期间活动常态化,监督实效显著增强;代表履职更主动、联系群众更密切,民意渠道更畅通、群众诉求及时回应。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县17个乡镇共召开人代会34次,审议通过各项决议决定52项;乡镇人大主席团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调研等活动86次,提出审议意见124条;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提出建议423件,办结率达95%以上,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制度的生命力源于实践,民主的活力来自基层。竹山县人大常委会深耕《条例》贯彻实施,以法治思维引领基层民主建设,以务实行动筑牢制度根基,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竹山落地生根。“要持续巩固《条例》贯彻实施成效,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强化业务指导、提升履职能力,不断夯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基,让基层民主更富活力与实效,为竹山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民主法治保障。”竹山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毛昌盛表示。(赵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