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市县动态 >> 文章详情

政策带下去,民声带上来!襄阳市襄州区石桥镇人大代表进站听民意,民生难题有“回音”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5-10-24 14:58   [收藏] [打印] [关闭]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10月22日,襄阳市襄州区石桥镇人大精心组织区、镇两级人大代表深入加岗代表联络站,开展“接待选民日”活动。活动旨在搭建起畅通民意的“连心桥”,面对面倾听选民群众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农业生产及农田水利等关乎切身利益方面的真实诉求、意见建议及政策疑问。代表们与选民群众围坐一堂,气氛热烈而融洽,通过“把政策带下去,把民声带上来”的务实举措,切实推动民生问题得到高效解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与使命。

聚焦“两险”关切,破解群众参保难题

活动中,医保与养老保险问题成为选民关注的焦点。许多选民反映,当前医疗保险存在每年缴费标准上涨、部分药品及诊疗项目报销范围较窄、报销比例有待提高等问题,且部分群众有侥幸心理,参保积极性不高。同时,石桥镇现有的两个卫生院之间门诊转诊不便、信息不互通,也给群众就医带来困扰。在养老保险方面,部分群众对现行的缴费方式、程序不甚了解,对养老保险政策的认识度和理解度不高,加之对未来待遇水平的担忧,同样影响了参保热情。

针对这些“急难愁盼”问题,石桥镇人大邀请镇人社服务中心负责人杨相生现场对2026年度医疗保险征收的核心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深入阐释了参保的重大意义,并通报了近几年石桥镇医保、养老保险的缴费现状及取得的成效与面临的挑战。他建议,应积极推行医保、养老保险“一户一档”精准管理模式,由村组牵头建立详实的居民医保、养老档案,确保政策宣传到户、到人,实现应保尽保、不漏一人。同时,要持续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创新宣传方式,提高群众对“两险”政策的知晓率和认同感。针对外地参保人员门诊报销问题,杨相生表示,可协助符合条件的群众将门诊统筹关系转至石桥镇,以方便其在本地就医报销。

关注农田水利,支招秋播与设施管护

今年秋季雨水偏多,农业生产受到显著影响。多位选民忧心忡忡地反映,由于公共沟渠堵塞,田间积水严重,无法及时排出,对当前秋播和来年收成构成威胁。

对此,区人大代表、石桥镇农技师薛德柱和石桥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负责人王新义结合当前农情,为选民群众现场“支招”。他们建议,面对不利天气,秋播工作不必“赶早”而应“求稳”,确保播种质量;在整地环节要注重科学方法,疏松土壤;同时,可适当加大播种量,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出苗不齐问题。区人大代表薛德柱还现场推进了优质小麦项目,鼓励大家抓住关键节点,打好秋播基础。

区人大代表、石桥镇人大主席史文卓在听取各方意见后强调,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他建议,各村(社区)要针对农田水利设施缺乏管护等情况,迅速建立健全农田水利设施常态化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与责任,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沟渠、机井、泵站等公共水利设施的日常管护中来。他特别指出,可探索设立机井、泵站维修专项基金,由村、镇两级财政各补贴一部分,确保机井、泵站等关键设施能够得到及时维护。史文卓代表同时建议村干部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和约束引导,杜绝个别群众因私利或图一时方便而破坏公共水利设施的行为。他倡导,要积极引导群众在农闲时节主动参与沟渠疏通,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保障泵站等水利设施能够长期稳定运转,真正发挥其排涝抗旱的作用。

针对秋播工作,史文卓代表进一步指出,石桥镇作为全区优质小麦项目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建议村干部要切实发挥引领作用,引导群众在秋播中统一优良小麦品种,至少在村民小组一级实现统一品种,逐步形成连片示范区,积极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通过统一品种、科学管理,实现小麦稳产、高产,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此次加岗代表联络站接待选民活动,不仅有效收集了社情民意,更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工作思路。襄阳市襄州区石桥镇人大将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认真梳理、汇总,并形成专题报告转交镇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研究办理,持续跟踪问效,确保选民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真正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史文卓、郑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