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理论研究 >> 文章详情
“五个导向”提升代表履职能力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础和细胞。代表的履职关系到人民代表大会的整体运行功效,直接影响国家权力机关的形象和权威。近年来,宜昌市点军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五个导向”构建代表履职平台,拓宽代表履职渠道,激发代表履职热情,提升代表履职能力,有效推动了代表工作上新台阶。
坚持政治导向,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人大工作,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提高代表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增强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坚持责任导向,激发履职热情。树立职责意识、进取意识、实干意识,克服“二线”思维、消极状态,在干事创业中率先垂范,敢为人先,办实事、促发展、做表率、树形象。搭建履职平台,夯实履职阵地,配齐“双网(人大工作网、履职信息网)”,规范“双室(代表中心活动室、代表小组工作室)”,为代表参政议政搭好舞台,让代表“能为善为”。不断深化“聚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人大代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统筹开展好“联系接待日、履职活动月、学习调研年”等专题活动。建立健全代表履职档案,建立正面激励约束机制,确保代表按时出席人大会议,积极参加闭会期间的视察、调研和评议等活动,有效维护代表权利,激发代表履职活力。
坚持学习导向,提高自身素质。做好新时代新形势下的人大工作,要求更加精细化、专业化、规范化,代表要有过硬的自身素质。区人大常委会届初制定培训计划,健立学习台账,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学习培训。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培训、代表小组学习、聘请专家专题讲座、组织优秀代表现身说教等形式,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宪法》《代表法》《地方组织法》等法律法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代表如何履职等内容。定期分批选派代表到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深圳大学及全国人大干部培训基地学习深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履职能力水平,充分发挥代表参政议政作用。
坚持为民导向,增强履职实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把人民呼声作为人大工作的着力点,把群众满意作为人大工作的落脚点,认真倾听代表和群众的意见诉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与党委政府同向发力,开展扶贫易地搬迁安置政策落实情况调研、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视察、食品安全执法检查、农村垃圾分类处理专题询问,促进扶贫脱贫、上学就医、生态环境保护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逐步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广大代表主动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给群众送政策、法律、科技、信息、项目,多方为群众“助医”“助教”“助收”“助技”,成为反映群众意愿的“代言人”、维护群众利益的“贴心人”、解决群众困难的“暖心人”,以自己履职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坚持问题导向,切实转变作风。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以更严、更细、更实地作风把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中。代表提建议突出反映真实情况为先、找准存在问题为主、提出有效建议为重、促进工作整改为本,少评价、多询问,少复述、多探讨,少点赞、多揭短,围绕着重解决党委关心、社会关注、民众关切的突出问题开展调研视察活动,把专项治理和污染防治作为重点监督选题,一年一重点、一督三年,跟踪问效,确保代表履职不摆“花架子”、不搞“一阵风”,在“实为”中奉献更多的人大“贡献额”,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宜昌市点军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怀炳)
责任编辑:丁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