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理论研究 >> 文章详情
浅议如何增强人大代表履职能力
到今年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已公布施行20周年。去年底至今年初,全国各地市、县、乡(镇)三级人大相继换届,今年是人大换届的开局之年。切实保证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行使代表的职权,履行代表的义务,发挥代表作用,是各级人大当前必须着手实施的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工作任务。宪法和法律规定,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活动。因此,代表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建设和形象,影响到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能否得到正确行使,也影响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根据笔者多年人大工作的经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的要求,人大代表要切实履行职权,必须增强四种履职能力。
一是增强调查研究的能力。人大代表只有具有较强的调研能力,才能更好地履行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的职责。可以说调查研究贯穿代表工作和代表履职的全过程。代表通过调查研究形成的调研报告,集中了民智,反映了民意,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十分重要的参考,也是发挥代表作用的有效途径。因此,代表在调查研究上既要了解全貌,又要突出重点;既要知其表象,又能把握实质;既能分析预测结果,又能深入探究结果对工作产生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能通过分析研究,找问题症结,提出意见和建议以及解决的办法与措施。
二是增强分析判断的能力。判断能力准确,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人大代表对本选区范围内的事,既能号准“脉”,又能下好“药”,就能赢得选民的支持和赞誉。比如,观察分析本选区内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是否到位,选民有什么心愿需要表达,他们最关心什么问题,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是啥?只有通过密切联系选民,做选民的贴心人,才能掌握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并分类归纳,为解决问题找出法律和政策依据。这就要求人大代表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及宪法和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工作基本法律等方面的学习,才能要熟悉政策法规和人大工作程序,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确保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三是增强撰写文稿的能力。撰写文稿是代表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因为代表在履职时,无论是人代会上,还是闭会期间的视察、执法检查、调研等活动中,代表法都明确规定了代表有提出议案和建议的权利。众所周知,议案和建议必须要文字表述,特别是一些法规案、决定案、决议案、任免案、计划案、财政案等,要求很高。不仅有严格程序,还有规定格式,内容要求更高。要把案由、案据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办法、条件写清楚。同时,要把闭会期间的执法检查、视察的情况、问题、建议弄明白,形成逻辑严密的完整材料,为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监督当好参谋助手。
四是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发言权是代表法赋予代表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人大代表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无论是人代会、常委会会议上对各项报告、议案的审议,还是闭会期间代表的执法检查、视察、评议等活动,以及代表向选民述职、了解情况等,都需要用语言来表达。较强的表达能力,要求人大代表既有较高理论素养,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既有广博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人大制度知识,又要有扎实的语言表述功底。只有发言用语准确、观点鲜明、层次清楚、言之有物,才能提高审议的质量和水平。(兴山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乔德兵)
责任编辑: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