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理论研究 >> 文章详情

发挥四种作用 推进法治建设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12-09-27 08:14   [收藏] [打印] [关闭]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个国家机关、社会各界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地方人大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按其特定的法律地位和法定职责,应在推进法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地方人大在法治建设中应发挥哪些重要作用呢?笔者认为,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赋予地方人大的职责,地方人大在法治建设中应发挥好四种作用:

1、立法推动作用。拥有地方立法权是宪法赋予地方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在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有法可依是前提。首先,地方人大应为适应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依法治理的需要,不断加强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加快立法步伐,为地方法治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地方人大在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过程中,同样肩负着法规的解释说明、修改补充和撤消不适当的法规的责任,以保障各项地方性法规具体明确、科学规范,便于操作,从而为法治建设提供良好服务。

2、监督保证作用。监督权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人大的监督是法治建设中最具有权威和法律效力的监督。一是保证法律法规的正确贯彻实施。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普遍采取视察、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工作情况报告等形式对“一府两院”的工作进行监督。内容上注重围绕改革开放和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问题,对一些重要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保证了改革开放和各项事业在法治的轨道上发展。二是增强干部的法律意识。地方人大善于结合人大工作实际,采取规范人事任免程序、法律知识考试等有效形式和方法,加强对人大任命干部的监督。

3、组织协调作用。法治建设涉及面广,任务繁重,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就人大的职能作用而言,具有其他部门无法替代的优势,人大所处的地位,使其具有可能依照法律的规定协调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在法治建设中的关系。因此,笔者以为,组织工作还应以人大为主,政府、司法部门的配合为妥。一方面,人大工作具有对具体事项相对超脱的特点。另一方面,法治建设由党委领导、人大组织,“一府两院”执行和配合比较符合法律规定,也比较符合现实。这样既可以体现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也有利于人大依法行使职权,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法律法规的遵守和执行,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4、宣传教育作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是依法治理开展的前提条件和思想基础。当前,不学法、不懂法、依法办事观念不强仍是法治建设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实践中人大为解决这些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关于普法和依法治理的决议或决定中,都对公民普及法律常识的工作提出要求,并把这项工作列入执法检查内容,通过有效措施,增强了工作效果。第二,把法制宣传教育列入常委会的议程,定期听取和审议政府关于普法工作的汇报,认真查找普法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提出有益建议,推进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结合有关民主法制方面的纪念活动,或配合新的法律法规的公布实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进行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再加上新闻舆论工具,进一步增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广度和力度,为法治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荆门市人大常委会 蔡明虎  高胜前)

责任编辑:张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