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理论研究 >> 文章详情

关于开展专题询问的体会和思考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12-11-20 01:04   [收藏] [打印] [关闭]

专题询问是人大常委会监督 “一府两院”的工作方式之一。自全国人大常委会2010年6月首次开展专题询问以来,各级人大常委会对专题询问进行了积极尝试和探索。我市人大常委会也于今年首次开展医疗保障专题询问,效果良好。根据探索和实践谈点体会和思考。

一、全面理解专题询问的基本内涵

(一)专题询问的定义

询问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的法定形式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第34条、《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办法》第36条对询问分别作出了具体规定。规定指出,人大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有关议案和报告时,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应当派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询问”加上“专题”二字就富有新意,成为人大监督方式的一种新探索。专题询问是人大常委会对某一特定问题或领域相关情况进行询问,是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集中开展的专门询问活动,是能够互动、交流的询问,它是对法定询问监督方式的创新和发展。2010年,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大监督工作力度,依法开展专题询问和质询,并于6月首次启动了“专题询问”,随后专题询问监督工作在全国人大及地方各级人大全面开展,并逐步迈向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二)专题询问的特点

专题询问是一种介于一般询问与质询之间的一种新的方式,它比一般意义上的询问更尖锐、更严肃、更具体、更实在、更具有约束力。具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具有较大的公开性。专题询问的“问”、“答”都是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将询问主题、询问对象、询问内容、询问程序、询问时间和调研过程、询问过程以及跟踪监督的情况,进行全程公开,提高了专题询问的透明度和社会的关注度,使专题询问具有公开性。二是具有较严的组织性。专题询问是有组织、有准备地集中针对特定议题进行问答的活动,在询问前、询问中、询问后都有周密的计划和方案。三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专题询问一般选择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内容务实、调研充分、询问精准,具有针对性。四是具有较广的互动性。专题询问一般采取现场“问答”模式,使问者问出疑惑、问出要害、问出责任;使答者答出原因、答出对策、答出承诺。还能使提问者和回答者面对在场听众就某一问题达成共识,增进理解,促进有关问题的有效解决,推进“一府两院”的相关工作。五是具有较高的实效性。专题询问是知情权、建议权、批评权、监督权的综合运用,对问题的实际解决起到一定地助推作用,进而推进“一府两院”的相关工作。加强问后跟踪监督,整改落实,增强人大监督实效。

二、准确把握专题询问的工作程序

开展专题询问,目前仅仅是一个新的尝试和开端,没有现成的既定模式可循。参考各地开展专题询问的经验,结合我市开展医疗保障专题询问的作法,我们认为,要依法开展好专题询问,需着重做好六个环节的工作:

(一)确定专题询问主题

如何选准选好专题询问的议题,这是关系到专题询问能否成功的基础与前提。在选题的内容上要坚持做到“三个围绕”,即围绕事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部署进行选题;围绕“一府两院”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选题;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和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选题。所选议题必须是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突出问题。今年我们把事关民生的我市医疗保障工作情况作为专题询问议题,事前征求了市委意见,加强了与“一府两院”的沟通,争取支持和达成共识,营造了专题询问的宽松环境,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

(二)出台专题询问暂行规定

专题询问虽处于探索阶段,但以后必将常态化、制度化。为此,我们借鉴外地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的作法和经验,在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3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应城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暂行办法》。《办法》明确了专题询问的原则、主体、主题、对象、内容、目的、程序、形式及要求,使专题询问工作有章可循,奠定了专题询问工作基础,保障专题询问工作依法、有序、顺利开展。

(三)制定专题询问工作方案

我们在充分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努力做到科学、全面、具体、可行。工作方案对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工作步骤和职责分工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作出明确的规定,提出具体的要求。并经常委会主任会议讨论通过后,印发给“一府两院”及相关部门,依照各自的职责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或按时参加有关活动。

(四)开展专题询问调查研究

开展专题询问调查研究,是掌握有关工作情况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有效途径。我们把开展调查研究作为整个询问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对待。主要抓好两个阶段的调查。一是调研前的前期自查,对市直有关单位和处、镇(场)印发专题询问前期调查通知,主要针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医疗补偿、生育保险、农村儿童重大疾病医疗补偿、工伤医疗保险、灵活就业人员和流动人员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政策的落实情况开展自查,提出意见和建议。然后进行梳理汇总,全面了解相关工作情况,初步拟定出若干个有价值的询问参考题目。二是根据第一阶段工作情况,组成两个调研专班,通过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察看现场、走访相关人员等方式,重点针对医疗保险、大病救助、新农合等分别进行专题调研,形成综合调查报告和专题调查报告,及时向常委会主任会议汇报。由主任会议讨论确定若干个询问题目以及询问人和被询问人名单,并提前通知询问人和被询问人做好提问和应询的准备工作。

(五)召开专题询问会

专题询问一般在常委会会议或专题询问会上进行。我市采取的是召开常委会会议形式开展专题询问,先听取相关部门代表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工作报告,然后集中进行专题询问。专题询问由常委会主任主持,采取现场面对面的“问答”的形式进行,并配套播放电视纪实片,会议询问时间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询问主体是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及列席会议的人员,并邀请市委分管领导及市民参加。询问对象是专题询问事项涉及到的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和相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询问完毕后,市人民政府领导作表态发言,人大常委会主任作总结讲话。整个询问活动进行实况录像。

(六)跟踪督办问效

开展询问是手段,促进工作是目的。专题询问会结束后,询问结果形成相应的决议或审议意见,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以函告形式转交被市人民政府及被询问单位落实。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负责询问事项落实办理情况的跟踪督办,综合运用视察、检查和调查等多种监督形式,对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落实人大决议以及有关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特别是对受询问对象承诺事项的落实办理情况实行重点督办,并要求其在6个月内将落实办理情况报市人大常委会,做到有问必答、有答必果。

三、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专题询问除了要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不断优化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外,还需要在实践中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注重宣传,消除思想疑虑

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全方位地加强对专题询问的有关知识、法律依据、重要意义、主要做法的深入宣传和广泛报道,努力提高全民对专题询问的认知度和关注度,增强“一府两院”及其组成部门负责人接受人大监督和专题询问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克服对开展专题询问的片面认识,误解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是与其过不去,是找茬子和麻烦,是出难题、使其难堪,对专题询问心存疑虑等等错误思想。只有不断地加强全面宣传,加深全社会对专题询问的理解和认识,才能消除思想疑虑,形成和谐氛围。

(二)加强沟通,赢得配合支持

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首先要主动征求市委意见,争取市委的重视与支持;加强与“一府两院”的沟通联系,赢得“一府两院”的理解与配合;专题询问议题向全社会公开,获得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参与,这样专题询问才有成功的基础。其次是在专题询问会上,要遵循务实、严肃、灵活、公开的原则,力求问出深度和要害、答出责任和承诺,保持询问现场气氛的和谐、庄重,营造好专题询问现场的活跃氛围。

(三)跟踪督办,提高监督实效

专题询问既要“有声有色”,更要“有效有果”,专题询问仅是手段,督促改进、推进工作才是目的。要善始善终,切实做好问后落实、整改,跟踪督办,确保询问事项真正落实到位,维护好专题询问的权威性、严肃性,切实提高人大监督的实效。(应城市人大常委会教工委 朱忠发  骆桂平)

责任编辑: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