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理论研究 >> 文章详情

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思考及建议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12-12-21 01:43   [收藏] [打印] [关闭]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形成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的长效机制,我们通过座谈、走访,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对干部作风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干部作风建设作为党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各地高度重视,不断加强教育引导力度,创新监督管理机制,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干部队伍素质、工作效率、服务意识和群众满意度均显著提高。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值得我们思考。

一、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从调研的情况看,各地干部作风建设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少数党员干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工作作风散漫。少数干部不认真执行法律法规和办事程序,在某些方面存在着违规违纪现象。具体表现为:一是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对待群众“生、冷、硬”等现象;二是不按规定程序办事,推诿扯皮,不作为或乱作为,一件事情在不同单位间来回“推皮球”,导致群众对办事效率很不满意;三是服务意识差,群众观念淡薄,在办事过程中存在“吃、拿、卡、要”现象;四是组织纪律涣散,迟到早退,擅离职守,随意脱岗,在工作时间不办理业务,上网聊天、玩游戏、炒股票等。

2、工作能力不足。少数干部存在着一般困难难对付,较难事情无对策的现象,在其位不能谋其政、在其岗不能尽其责,难以胜任本职工作。具体表现为:一是对上级和领导班子作出的决策部署落实不力,无所作为;二是对工作岗位职责认识不清,业务不精通,作风不扎实,完不成任务或完成任务质量不高,影响整体工作进度;三是轻视理论学习,不读书不看报,得过且过,既缺乏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又不掌握时代发展的新知识,无法适应岗位需求。

3、办事效率不高。少数干部存在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的现象,不能认真及时完成日常工作,工作效率低下。具体表现为:一是工作开展不及时,能拖则拖,不动脑筋,敷衍了事,不“快”;二是知识能力结构老化,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认识不到位,处理事情不愿改进方式方法,完全凭老经验老办法,生搬硬套,不“准”;三是工作思路、计划、措施仅仅停留在嘴上,缺乏抓落实的具体措施,不“精”;四是以会议贯彻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对群众急需解决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回避、推诿,不“良”。

4、原则性不强。少数干部怀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工作软弱涣散、不敢坚持原则,胆小怕事、不敢承担责任,缺乏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具体表现为:一是缺少正气,乐于当“老好人”,对待损害发展环境和群众利益的行为,睁只眼闭只眼;二是缺少锐气,开展工作时,落实力度不够,措施硬度不够,办事速度不够,得过且过;三是缺少勇气,在处理危险情况,面对复杂矛盾、棘手问题时,怕得罪人,不讲原则,敷衍了事。

5、工作激情不高。少数干部思想消极,对领导作出的决策部署不积极贯彻落实,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具体表现为:一是缺乏活力,对上级作出的决定、安排的工作不闻不问,能推则推,甚至存在消极抵触情绪,遇事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二是缺乏动力,不能正确看待个人得失,感到政治前途迷茫,牢骚满腹,消极懈怠,存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观念,进取意识不强;三是缺乏吸引力,多年来从事同一项工作,思维模式已固化,工作上已产生疲倦感,心理上产生厌倦感,工作按部就班地进行。

二、干部作风不实的原因

干部作风不实、公仆意识不强,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损害了群众利益、疏远了干群关系,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干部价值观念淡薄。目前,我国正处在价值观念深刻变革的时代,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在一些党员干部中滋长蔓延,使其忘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导致服务意识淡漠,能力素质不高,自身修养松懈,不顾是非曲直的盲目从众,随大流,不愿意主动积极地去改进工作作风。       

2、干部考评激励机制不健全。在用人上,选拔、任用、考核、晋升干部缺乏科学的定性具体要求,对不同岗位、不同工作、不同职务的干部没有科学的衡量尺度,执行制度不严,督办检查不到位,监督考评机制不健全。激励约束办法不多、机制不够完善,没有将作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干部选拔任用考核中,导致活力不够;工作成绩与干部提拔任用未完全挂钩,升迁不完全靠勤奋靠业绩,在干部中形成了 “关系第一论”、“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错误导向,导致干部工作动力不足;干部轮岗机制有待落实,没有一个公平、公正的干事创业平台,致使优秀的基层干部不能有效及时地交流到重要岗位锻炼,导致创新力不强。3、监督机制不完善。组织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等监督形式还没有有机融合,对干部作风问题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干部管理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极少数干部还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等错误思想,缺少压力,混日子;对干部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制度体系还不够健全,对现有制度执行的不够严格等等。

三、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建议

(一)在宏观上,应加强机制的建立健全

科学的干部制度,是干部队伍成长的“硬环境”,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机制来依法选人、依法用人,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才能保证优秀干部想干事、能干事、不出事。

1、建立健全干部成长机制。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干部的成长既离不开个人努力,同时也离不开组织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机制,有步骤、有针对性地推动。选拔任用机制则是保证干部健康成长机制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制定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时,不仅要考虑干部结构问题,更应注重干部的成就和贡献,通过突出干部的成就和贡献,通过建立健全多层面、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把真正表现好、群众拥护的优秀干部选拔任用到合适的岗位上,促进大批优秀干部脱颖而出。

2、建立健全干部竞争机制。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建立完善竞争机制,有利于破除“论资排辈”、“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等观念,有利于培养高素质、高效能的干部队伍。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因此,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应尽可能的为干部竞争搭建平台,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完善竞争机制,扩大干部选用的民主性,积极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让干部们在平等条件下充分展示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才华、才智,真正实现以功绩论英雄。

3、建立健全干部奖励机制。适当的奖励不仅是对多干者、多为者的一种认可,也能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每个地方、每个行业、每个单位都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一套完善的奖励机制,来鼓励那些干实事、抓落实、出政绩的干部。奖励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对于那些踏实干事、勤奋敬业、实绩突出的干部,我们可以实行评先树优、提拔重用、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四个优先”。但无论是评先树优、提拔重用、精神奖励还是物质奖励,都应适宜恰当,并且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来规范,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少数干部精神懈怠、激情不高等问题。

4、建立健全干部惩处机制。一直以来,在我国的干部阶层,由于“铁饭碗”和“官本位”思想的存在,致使一些干部对自身要求不严,在其位不谋其政。因此应建立和完善相关惩处制度,保护和鼓励干实事、能干事的干部,惩处工作漂浮、弄虚作假、重唱功、轻做功的人。应加大治懒治庸力度,使问责不仅体现在重大事件、重大事故上,也运用在干部的日常管理中。做到既能追究干部在“非常态事件”中的责任,也能追究干部在平时工作中失职渎职的责任和应作为而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的行为。同时,积极探索干部退出机制,打破“铁饭碗”这一现状,解决在干部队伍中长期存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等现象,从而在根本上锻造一支真正过硬的合格的干部队伍。

5、建立健全干部履职、成长的监督机制。抓好干部作风建设,监督是关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干部管理体制,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因此,应建立健全多方位、多层面、多角度的监督机制,对干部的履职、成长情况进行监督。健全对干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党内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的作用;拓宽党外监督渠道,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在干部行为事故的多发“点”及时设立“警戒线”,通过切实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使干部过好“权力关”、“金钱关”、“人情关”。同时,还应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生活圈和社交圈的监督,落实定期汇报制度,把“八小时以外”活动情况列入个人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和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教育干部自查自纠存在的问题,防微杜渐,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6、建立健全干部合理利益的保障机制。保障干部合理利益就是要通过完善相关机制,让劳、得挂钩,保护多劳者的利益。这就要求应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适当引入绩效考核机制,真正实现多劳者多得。应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引导各级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合理设置评价体系,不断改进考核方式,提高考核评级质量,扩大考核工作民主,增强考核评价的群众公信度;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引导作用。

(二)在微观上,应加强干部队伍的管理

加强干部管理是改进干部作风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应从提高会议质量、提高办事效率、发挥职能作用、提高制度约束力、提高干部综合素质等方面加强干部管理。

1、在提高会议质量上下功夫。应切实改进会风文风,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解决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等问题。精简会议数量,能合并的要尽量合并;压缩会议规模,提倡开短会,讲短话,开现场办公会议;控制发文数量,精简各类文件,严格清理和规范文件;严肃会议纪律,重要会议、活动不准迟到、早退、缺席。

2、在提高办事效率上下功夫。切实提高办事效率,是解决部分干部重“唱”功轻“作”功的有效手段。应通过提高干部办事能力、增强干部服务意思、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等方式,来增强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及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从源头上根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等问题,不断优化办事流程,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着力解决办事拖拉、推诿扯皮、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全面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性政府建设。

3、在提高职能作用发挥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岗位职能作用是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的重要途径。应立足岗位特点,合理搭配人才,选好人、用好人,做到各显其能;加强干部的思想和业务教育,形成制度化、常态化教育,不断提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营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摆正位置,明确职责;明确责任机制,建立主体明确、层级清晰、具体量化的岗位责任制。只有这样才能整治在岗不敬业,应作为而不作为或不充分作为等问题。

4、在提高制度约束力上下功夫。加强制度建设是从源头上加强干部管理、改进干部作风的治本措施,因此必须提高制度的约束力,解决制度监督空洞、乏力等问题。制定制度时应把务实、管用、保证执行效果作为第一准则,做到即符合法律、法规和大政方略精神,又符合对象实体的实际情况;执行制度时应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制度宣传教育,增强遵守制度意识,筑牢遵纪守法思想;监督制度落实时应秉公严格,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对违反制度或执行不力者批评从严、问责从严,确保制度的权威性和执行力。

5、在提高干部综合素质的培养上下功夫。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性政府的重要因素。应从三个方面全面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一是加强学习,不断学习新理念,学习内容要与党的理论创新同步、与中央和地方党委的要求同步、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全面了解世情、国情、民情;二是加强锻炼,通过加强自身的党性锻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做好本职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到敬业爱岗、团结同志、立足本职、乐于奉献;三是加强管理,用制度来约束人、用行为来规范人、用管理来提高人,全面提高广大干部的业务水平、办事效率及办事能力。(宜城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李明国  王远昌  李里鹏)

责任编辑: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