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理论研究 >> 文章详情

“生命之源”需要倍加呵护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13-03-27 00:29   [收藏] [打印] [关闭]

据报道称,国家权威监测集团——谱尼测试集团和上海通标公司分期对漳河水库水质106项指标进行检测全部合格,达到直饮水标准。事实上,2007年以来,水生研究部门已连续5年在漳河水中发现桃花水母,这是仅存活于纯净无污染水域的水精灵,表明漳河水质和生态环境良好。这些要得益于荆门市人大常委会的连续跟踪监督和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社会关注:保护漳河进入人大监督视野

漳河水库位于荆门、宜昌、襄阳三市交汇处,库区水域面积108.55平方公里,流域面积2212平方公里,库容20.35亿立方米,是全国八大人工水库之一,也是国家水利风景区。漳河水库每年为荆门城区提供饮用水4000多万吨,工业用水5000多万吨,并为荆门、宜昌、荆州三市260多万亩农田提供灌溉。漳河是荆门城区及周边农村近150万人的唯一饮用水源,也是荆门市工业用水的唯一水源,荆门人民骄傲而亲切地称她为“生命水”、“母亲河”。本世纪初,由于漳河库区周边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漳河水库;受经济利益驱使,漳河网箱养殖严重污染了漳河水质;水库沿岸及岛屿的盲目无序开发,破坏了水库的自然风景和周边生态;更为严重的是,流域内的化工企业和煤矿排放的污水“黑龙”流向漳河,让人触目惊心。

面对漳河水库污染的日趋加剧,社会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强烈呼吁要“拯救漳河水,保护母亲河”。2004年2月,在荆门市六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联名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强漳河水资源保护的议案”,要求市政府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加强监管,同时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确保漳河水质不受污染。议案从2004年提出至今,市人大常委会连续3届先后多次专题听取市政府关于漳河水资源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每年进行视察或专题调研,多次进行督办检查。今年六月,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又听取和审议了关于漳河水资源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这些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权力机关的监督职能作用,将保护漳河水资源作为荆门市的重大民生工程,自觉寓支持于监督之中,通过强有力的监督,促进了漳河库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多措并举:综合治理让“母亲河”永葆生机

近些年来,在荆门市人大常委会的跟踪监督下,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为保护漳河下了苦功,漳河水资源保工作护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漳河水库整体水质达到地面水二类标准以上,库心水质达到一类标准,透明度达到7米,符合水体功能要求。一是建章立制。省环保厅建立了保护漳河的荆(门)襄(阳)宜(昌)三地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了漳河水库周边乡村环境监管网络制度,荆门市政府出台了《荆门市漳河水源环境保护规定》,编制了《漳河水库“三圈”范围线规划》、《荆门市漳河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这些为漳河水资源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强化监管。严格项目审批,从源头上控制污染项目建设;对位于漳河水库周边的洋丰佳源和中天荆化两家化工企业排污口和有关环保设施,安装了在线监控,实行了全天候在线和视频监控;完成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标志牌设置安装工作和启动漳河湿地保护界桩工程;积极开展漳河流域全国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完善了执法工作体制。三是保护修复并举。对漳河库区边缘及其支流流域区的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全部实行封山管护,将库区21.37万亩林地划为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进行保护。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在漳河水库周边山地建成300亩风景林,在水库下游种植池杉8000余棵、芦苇30万株,发展造林基地7780亩、经济林4980亩。四是开展综合整治。省水利厅督促相关部门拆除264个养殖网箱。对洞沟纤维板厂年产8000立方米的湿法硬质纤维板生产线、湖北金龙酒业有限公司年产7000吨食用酒精生产线和水库岸边的刘湾煤矿等违法企业依法实施了关闭。漳河新区管委会对苏集村2800多平方米、京河村5000多平方米的大型违法别墅进行了强行拆除。对迎接村和仙女村共4处筑坝拦汊进行了整治。

着眼长远:既打攻坚战又打持久战

虽然我市在漳河水资源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隐忧:执法管理体制不顺,执法上难以到位;漳河水资源保护的执法监管合力还未形成;污染漳河水质的筑坝拦库养鱼、农业面源污染、农庄和居民生活污水等问题还未得到彻底解决。因此,保护好漳河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建议:

一是要高度重视漳河水资源保护工作,进一步增强保护漳河水资源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严格落实《荆门市漳河水源环境保护规定》、《漳河水库“三圈”范围线规划》、《荆门市漳河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的各项规定,对违反规定、规划的行为要严肃查处。建立对东宝区、漳河新区关于保护漳河的考核责任机制,确保保护漳河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二是积极争取省环保厅关于漳河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的实施,尽早落实漳河水库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省级试点和全国试点工作,力争列入全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三是荆门市政府与省环保厅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落实荆门、襄阳、宜昌三地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湖北省环保厅漳河分局,行使保护漳河水环境的执法职能,实施严格的环评与监督机制,杜绝可能存在污染的工业项目在漳河流域落户。落实漳河流域生态保护规划,优先解决流域内12个乡镇(南漳县的板桥、巡检、东巩、肖堰、薛坪,当阳市的育溪,保康县的龙坪,远安县的茅坪场、河口,东宝区的马河、栗溪,漳河新区的漳河)集镇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四是荆门市应带头启动漳河周边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周边的漳河、宏图、马河、栗溪、姚河、安团等地的工业和生活污水能集中处理,达标排放。五是漳河周边的区、镇政府要坚决制止水库周边筑坝拦汊养殖行为,漳河管理局要彻底拆除网箱养殖和拦网养殖行为;坚决打击电渔和毒渔行为,确保水库鱼类生长平衡和水体安全。六是建立永久性的漳河水库水质监测制度,建立水质监测数据库,及时预警水库水源保护的有关问题,确保水库水质安全。七是积极开展漳河水库周边18个村(漳河新区的付集、同乐、胜利、苏垸、安河、肖岗、迎接、新风、雄风、三化、雨林、 香山、罗河、陈井、京河、周河、苏集,当阳市的春新)的生态环境修复,开展退耕还林、退渔还湿地、公益林保护和清洁家园运动,引导农民实施有机种植和清洁生产,坚决制止沿库周边农家乐燎原之势,确保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逐年减少。八是制定漳河周边乡镇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鼓励引导漳河库区的农民向城镇转移,发展城镇经济。九是建立漳河水资源保护的长效机制。解决好漳河监察支队的体制和编制问题,以调动执法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各项保护措施落到实处。十是省水利厅与荆门市政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打造漳河水库与“五湖连通”(漳河新区的凤凰水库、乌盆冲水库、杨家冲水库、车桥水库、烂泥冲水库)工程,引漳河水灌入竹皮河,促进竹皮河沿岸生态和水体环境修复,确保荆门工业项目建设的可持续性。

保护漳河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将其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来关注,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两者中作出正确抉择,实现两者的良性循环。只有永葆一库清水,才能确保百万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放心水,才能确保荆门、荆州、宜昌300万亩良田的灌溉,使经济社会得到可持续发展。(荆门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杨想森)

责任编辑: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