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理论研究 >> 文章详情
人大代表小组作用不可小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我国国家制度体系中处于基础和主导地位。选民选举人大代表,代表对选民负责,受选民监督,履行代表职责。如何有效发挥代表作用,一直是人大工作研究的重点,通过多年实践证明,代表以小组形式参政议政,其作用不可小视。近几年来,人大代表小组活动的作用虽然得到普遍认同,但仍有认识上的偏差,致使代表作用发挥不够。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好人大代表小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把准人大代表小组工作定位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2005年6出台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全国人大代表活动的若干意见》,重点对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作了完善和规范,明确了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以集体为主,以代表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还规定代表可以通过代表小组召开座谈会、代表电子信箱、人大网站等方式,听取和反映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等。《意见》为代表活动小组的建立提供了政策保障。现实中代表的结构和特点,决定了代表通过小组互动增能的必要性,尤其是少数新当选代表,应当通过小组传、帮、带的作用,更好地弄清楚“由谁产生、向谁负责、受谁监督”,明确所赋予的历史责任和使命,那种认为代表小组建与不建一个样的认识,显然是肤浅的。因此,各级人大工作机构要从一定政治高度,认识代表小组活动存在的必要性,要积极主动的为其建立搭建平台。只有发挥好代表小组作用,才能更好发挥代表上联人大机关,下联选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更好彰显代表本色。
二、规范大代表小组工作管理
各级人大工作机构,要加强对代表活动小组工作联系、指导和服务,创设有利环境,促进小组活动更加规范和平衡发展,促进代表小组活动质量的不断提高。新时期而言,就是要做到“六个一”,抓好“两个落实”。即分好一代表小组。分组时既要考虑到代表的从业状况、兴趣爱好和年龄结构因素,又要兼顾相距较近、容易召集等特点,每个小组10-15人为宜;选好一名组长。要选配有一定法律、政策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强,热心代表小组活动的代表担任小组组长,是搞好代表小组活动的关键;建好一个阵地。要积极整合相关单位或村已有的活动场所,增添相应设施,使代表活动室建设标准化,固定阵地是活动的保障;健全一套制度。即代表小组学习制度、视察及调研制度、联系选举单位和群众制度、请假制度、活动记录制度、小组活动情况汇报制度等,并建立《小组活动情况记录簿》、《代表参加活动出勤情况记录簿》、《代表提出议案建议情况记录簿》及代表小组成员及活动公示栏等,规范代表小组活动行为的管理;拟好一个方案。即各代表小组年初制定的年度活动计划方案和每次具体活动前的实施方案,以指导小组活动的有序开展,做到精心谋划,提高质量;开展好一系列活动。如夷陵区龙泉镇人大办今年在全镇7个人大代表小组中,广泛开展“七进七访”活动等。抓好“两个落实”。即一是对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交办、督办落实。二是代表小组活动必要的工作经费要落实,要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为开展好小组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同时,通过阵地规范和活动,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人大工作氛围,不断提高人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声誉。
三、拓展人大代表小组工作领域。
人大代表活动小组是提升代表水平,履行代表职责,将代表个人智慧形成集体力量的重要平台。笔者认为,作好新时期人大代表活动小组工作,应立足“三点”做到“三个结合”。即一是找准人大工作与政府工作的“结合点”。围绕人大工作和政府工作的结合点,做到既便于代表监督和评议,又能切实推动政府工作;二是突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关注点”。人大代表要善于深入群众,找准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小处着笔,精心选题,力求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即紧扣人大工作,又贴近民生民意,形成高质量的意见、建议,并办理出结果;三是激活代表的“兴奋点”。选择部分代表比较熟知、关心的问题,综合运用走访、调查、帮扶、视察、听取汇报等各种手段为代表发挥作用提供舞台,让代表在活动中具有成就感,并不断激发代表发挥作用的热情。代表小组在开展活动时,还应注意做到将小组活动的内容与经济工作中心紧密结合,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与上级人大机关年度工作安排搞好对接,使代表小组开展活动有所侧重,提高其针对性;与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等“三个结合”。立足实际,从务实创新上做文章,才能增强实效性,不断拓展工作领域。
代表小组活动是人大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最基本的形式和履行职务的一种方式,人大代表小组作用不可小视。我们只有对闭会期间人大代表地位和作用进行再认识,从代表的结构和特点去把握,才能充分认真建好代表小组必要性。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对人大代表小组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充分运用好小组平台,让代表发挥积极作用,让人民满意。以此,推进我国人大政治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人大办公室 蒋自洪)
责任编辑: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