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理论研究 >> 文章详情
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面对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新形势、新特征、新要求,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地方人大应主动适应、积极作为,依法履职、务求实效,不断提升财经监督工作水平,努力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自觉适应新要求
(一)做好新形势下地方人大财经监督工作需要更加注重同心同向。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地方人大履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意图。做好新常态下地方人大财经监督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思想上与党委同心、目标上与党委同向、行动上与党委同步,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好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推动地方各项经济战略举措的顺利实施。
(二)做好新形势下地方人大财经监督工作需要更加注重问题导向。新形势下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些新矛盾、新问题,地方人大开展财经监督工作必须突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善于发现和找准一些影响经济法律实施、制约改革发展、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短板”,精准发力,一抓到底,督出实效。
(三)做好新形势下地方人大财经监督工作需要更加注重创新发展。创新是人大工作不断提升的动力所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大财经工作的任务、思路、要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人大财经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发展、规范与突破的关系,应不断加强制度创新、方法创新,勤于研究新情况、新任务,善于提出新思路、新对策,使人大财经监督工作更加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二、主动把握新重点
(一)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上下功夫。促进发展动能转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是新常态下地方人大财经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产能过剩、结构不优、资源受限等问题,地方人大财经监督工作应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突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在本地区的实施、重要政策措施在本地区的落实,加强对巩固升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创新转型传统产业等方面的监督,着力推动地方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
(二)在推动完成年度计划上下功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地方人大应按照监督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对计划中提出的经济指标和安排的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监督,确保地方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应经常性听取政府及有关经济部门的工作汇报,多深入企业实地调研走访,掌握计划执行中存在困难和问题,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计划的全面完成。加强对地方重大项目的储备、推进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调研,跟踪了解重大项目资金到位和工程建设情况,促进项目顺利实施。
(三)在推动优化发展环境上下功夫。地方人大应围绕优化发展环境,深入开展执法检查,督促执法主体落实法律规定,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监督行政部门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坚持把影响发展环境的热点问题列入常委会会议议题,听取和审议优化发展环境方面的工作情况报告;组织代表就发展环境建设情况进行工作视察、执法检查、专题调研,广泛征求代表和社会各界对发展环境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督促解决发展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四)在推动规范政府投资上下功夫。地方人大应立足资金安排和使用情况,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资金使用绩效监督,在年初的计划、预算审查中对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计划和资金安排开展有针对性的重点审查,同时选择部分政府投资项目逐项开展绩效目标评估。不断创新和丰富监督形式,每年从列入审计部门年度审计计划的政府重大投资项目中,抽取群众关心、影响较大,关系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实施跟踪监督,跟踪监督结果向人大常委会报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交政府办理。
(五)在推动完善预算体系上下功夫。将贯彻落实新预算法作为新常态下加强财政预算监督的重点,促进构建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全口径预算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监督,推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整合和统筹,不断提升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进一步加强地方人大审计整改监督,通过加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整改,构建地方人大对财政运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格局。进一步督促财政加大对扶贫、教育、医疗、生态环境整治等基础民生方面的投入,发挥财政资金在保障民生方面的作用,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努力实现新突破
(一)精准选择监督议题。地方人大财经监督要找准切入点,议题选择应从全局性的问题入手,与党委的思路合拍;从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入手,与人民群众的愿望合心;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入手,与政府工作合力。对准备列入监督内容的议题,事前应组织可行性研究,分析可能取得的监督效果,确保议题的选定切实可行。积极探索人大财经监督议题公开征求意见制度,力求使议题的选定和实施过程成为汇民情、集民意、聚民智的过程,使人大财经工作自觉置于代表和社会的监督之下。
(二)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人大财经监督必须用好调查研究这一重要方式和有效手段。要突出调研工作的计划性,研究制定年度财经监督工作计划时,一并制定年度财经工作调研计划,使调研工作有的放矢。要突出调研方式的多样性,采取实地查看、听取汇报、问卷调查、明查暗访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深入开展调研。要突出调研成果的功效性,深入挖掘、深入剖析掌握的素材,边调查边研究,发现短板弱项,提出真知灼见,探究有效措施,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深度的调查报告,为实现高质量监督提供支撑。
(三)跟踪督办审议意见。落实好审议意见是增强财经监督实效的重要途径。认真梳理、分类汇总财经监督活动中提出的意见建议,形成报告送至有关部门研究处理,并要求及时反馈处理结果。采取听取汇报、视察、暗访等形式,对审议意见的办理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对一些短时期难以落实的问题,通过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开展执法检查、形成议案建议等多种方式持续督办,推动解决。探索建立审议意见 “二次审议” 和“票决测评”等机制,对落实办理审议意见情况进行再次审议和满意度测评,以增强办理实效。
(四)综合运用监督方式。要打好财经监督工作“组合拳”,把工作监督与法律监督、专项监督与综合监督结合起来,把初次监督与持续监督结合起来,努力增强人大财经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互联网+”的新形势,通过建立健全网络监督平台、重要监督活动网上征求意见等手段,提升人大财经监督工作信息化水平。要推进财经监督工作机制创新,建立定期开展经济形势分析、第三方参与人大财经监督等工作机制,推动人大财经监督工作与时俱进。
(五)善于形成监督合力。要善于借助审计力量,在制定监督计划时与审计部门加强沟通,在开展监督活动时邀请审计部门人员参加,在审议有关议题时善于借用审计结果,切实发挥审计在财经监督中的作用。要善于借助专家力量,组建财经、预算咨询专家组,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为财经监督工作提供智力支持。要善于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尤其是一些企业界的代表,他们本身就是经济建设的参与者,应多听取这些代表的意见,多发挥这些代表的作用,增强财经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武汉市人大常委会 黄忠)
责任编辑:吴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