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理论研究 >> 文章详情

地方人大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要做好“四个加强”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17-11-24 01:51   [收藏] [打印] [关闭]

党的十九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对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个人认为,地方人大要认真做好“四个加强”,加强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加强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十九大提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中,首先,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基本方略、实践要求,用以武装头脑、引领方向、指导实践。要把“四个意识”落实在岗位上、体现到行动中,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和权威,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次,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更加自觉地学习党章、遵守党章,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使党委的决策通过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定程序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始终做到对党忠诚。最后,要深入开展十九大宣讲,地方人大要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认真开展好十九大精神的宣讲活动,让基层群众感受到十九大提出的提高保障、改善民生水平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宪法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依据和保障,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落实好宪法规定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位和职权,这是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保障。一方面,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根据宪法的规定加强地方国家机关的建设,继续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职能,加强立法工作和法律监督。这是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健全国家体制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新时代建设的发展,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担负的任务越来越重,要努力使地方人大成为真正负有国家重要职责的工作机关,必须健全人大机构,加强人大建设,更好地代表人民的利益和实现人民的愿望,使制定的法律和作出的决定,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一是地方人大要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加大监督力度,通过行使法定职权,确保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确保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尊重。二是认真做好人大信访工作,人大信访部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严格按照中央精神和监督法具体规定,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把信访工作放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中去思考,放在拥抱新时代、担当新使命的实践中去推进。三是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作用,广泛了解各方面群众的要求,倾听群众的呼声和批评。要进一步改进代表视察方式方法,防止形式主义,讲究实效,真正让地方人大成为党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四要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切实解决好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突出问题,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真功,帮助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加强地方人大自身建设。“要完善人大专门委员会设置,优化人大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结构。”这是十九大对人大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充分说明了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大自身建设。地方人大要把自身建设放到重要位置上,特别是加强专门委员会或工作委员会的建设,进一步明确各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的职责范围,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更好地发挥其职能;按照干部配备“四化”的原则,选调一些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骨干,充实到地方人大队伍,不断提高人大干部的整体素质。

总之,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有新要求新期待,人大工作应有新气象新作为,地方人大要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目标任务,全面担负起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积极为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作出更大贡献。(贵州省岑巩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张能秋)

责任编辑:吴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