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代表通道 >> 文章详情

抓好工作创新 提高监督水平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13-12-13 08:06   [收藏] [打印] [关闭]

换届以来,荆门市沙洋县人大常委会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立足实施有力、有序、有效监督,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监督水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创新学习形式,提升监督能力。我们坚持把人大干部和代表的学习培训放在首要位置,作为提升监督能力的重要抓手,创造性的开展学习培训工作。一是在学习时间上保证。建立了机关学习制度,规定每月集中学习两次;各镇人大和代表小组每年年初都制定详细的年度学习计划,科学安排学习时间。二是在学习内容上侧重。围绕常委会每年年初确定的工作要点,重点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换届以来,县人大常委会以《监督法》的贯彻实施为重点,多次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了全县上下对《监督法》的理解,增强了贯彻落实《监督法》的自觉性。三是在学习方式上灵活。在采用集中培训学习、邀请专家讲座等形式组织开展学习外,我们还采取以代表小组为单位组织学习、外出培训学习等形式对人大干部和人大代表进行轮训。今年6月,我们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部分县人大代表、乡镇人大副主席、人大机关干部分批次到深圳全国人大培训基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实现了人大干部和代表素质的整体提升。

二、创新联系机制,优化监督环境。我们始终坚持依靠和服从县委领导的工作原则,坚持“在监督中支持,在支持中监督”的工作理念,坚持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的工作方法,建立了与县委、“一府两院”和代表联系的新机制,监督环境得到不断优化。一是坚持县委对人大工作的绝对领导,建立了定期汇报制度。我们坚定不移地服从县委领导,服从中心工作,服从发展大局,每年年中向县委常委会汇报一次工作,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并就工作中的重大事项提请县委常委会研究;每年年底向县委常委会汇报一次工作,将全年工作情况、下年度的工作思路向县委汇报,并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二是坚持主动对“一府两院”工作的支持,建立了联系会议制度。按照《监督法》的要求,我们与“一府两院”建立了联系会议制度,每年8月与县“一府两院”召开一次联系会议,让“几大家”坐到一起,集中向“一府两院”反馈半年走访代表和评议工作情况,围绕代表提出的重点议案、建议,围绕政府推行的大事、要事互通情况,出谋划策,形成共识,推进工作。三是坚持加强与乡镇人大及人大代表的密切联系,搭建了履职平台。为充分发挥乡镇人大和代表作用,我们除定期将人大公报、评议工作简报和专项工作报告等送发到代表手中,供代表参阅外,还要求各镇人大副主席列席常委会会议,分批次、按工作领域安排所有的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工作评议、视察调研等活动,充分发挥了代表的参政议政作用。另外,为进一步加强组织制度建设,规范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履职行为,县四届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通过了《沙洋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守则》,常委会组成人员履职行为得以进一步规范。               

三、创新工作方法,增强监督实效。一是创新了评议部门工作方式。换届以来,我们在完善过去工作评议机制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在评议对象的确定上,改过去由主任会议推荐、常委会确定通过为由县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民主测评确定;在工作评议环节设置上,改变全省、全国先评议再整改的常规模式,将会议评议放在整改后进行,更加注重评议实效;在评议大会测评代表确定上,我们增加了14名群众代表参与测评,进一步彰显了评议工作的公正性和广泛性;在评议结果运用上,将测评结果作为县委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在评议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把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监督整改的重点,如针对农村发展导致的低电压突出问题、涉及饮水安全的环境问题、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重视不够的问题等,我们坚持做到跟踪督办,跟踪问效,许多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通过近几年的摸索实践,我们认为,开展工作评议收到了“四个满意”的效果,即:县委政府满意、被评部门满意、代表群众满意、县镇人大满意。二是创新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机制。为进一步提高常委会审议质量,规范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程序,县人大常委会多方征求意见,制定下发了《沙洋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听取和审议县“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的工作规程》,从报告议题的确定、会前调研、集中反馈意见、报告人员、满意度表决、审议意见的形成、审议意见的办理、审议意见处理情况的报告等方面对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流程、方法、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切实规范了工作程序,保证了常委会审议质量。三是创新了司法监督方式。常委会切实加大对“两院”工作的监督力度,制定了《沙洋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组织人大代表旁听庭审活动的办法》,截至目前,已组织开展了7次旁听庭审活动。县人大常委会严格挑选参加旁听的代表,认真开展庭审前培训,周密组织庭审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司法监督,规范了司法行为。四是创新调查视察工作方法。在调研视察内容确定上,贴近全县工作大局,贴近民生热点难点,把县委县政府推进的重点工作和年初政府承诺办理的实事确定为调研视察内容,今年,我们先后围绕县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情况、城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荆三角”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政府承诺10件实事办理情况开展调研视察;在调研视察形式上,我们改变过去“谁分管、谁联系、谁调查”的做法,每次开展调查、检查、视察活动,都吸收常委会不驻会委员和部分人大代表参加,进一步整合力量,不仅在县人大常委会各工作机构中形成了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而且让调查检查范围更广、层次更深,效果更好;在调研视察问题督办上,每次调研视察后,我们都分别形成了调研视察报告,并针对调研视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责成所联系的副主任和专工委对口督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创新代表活动,拓宽监督渠道。一是认真开展代表小组活动。本着“便于组织,便于活动”的原则,将1203名市、县、镇人大代表重新混合编组,在各镇和城区建立了市、县、镇代表小组70个。以代表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其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问题的优势,利用检查、调查等多种方式对“一府两院”的工作开展经常性监督。二是扎实开展代表走(接)访活动。代表是“一府两院”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我们组织代表深入开展走(接)访活动,变群众上访为代表主动下访,听取民情,汇集民智,反映民意,并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到各相关部门,有效推动了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及时化解了基层矛盾,维护了一方稳定。

五、创新乡镇人大工作,夯实监督基础。近年来,我们围绕“机关有牌子、干事有班子、工作树样子”的目标,不断探索加强乡镇人大工作的新办法、新途径,乡镇人大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一是创新阵地建设。我们按照“有固定场所、有工作制度、有代表公示栏、有专人管理、有书籍资料”的要求,指导各镇建立了标准的活动室、档案室,加强了各镇人大的阵地建设,乡镇人大工作逐步规范。二是创新队伍建设。为改变乡镇人大主席身兼多职,无法专注人大工作的情况,我们在全县13个镇配备了专职的人大副主席,具体负责人大工作,今年,我们又提请县委专题研究,将部分乡镇人大副主席级别明确为正科级,目前,十里、五里、毛李、马良、沈集等乡镇人大副主席均为正科级,其余的正在逐步落实中,进一步健全了乡镇人大工作班子,增强了工作积极性。三是创新制度建设。我们建立了乡镇人大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制定了《沙洋县优秀人大代表、先进人大工作者、先进人大代表小组和先进人大工作单位评选条件》。各镇人大都制定了代表培训制度、代表活动制度、代表视察制度、代表评议制度、代表列席主席团会议制度、代表联系选民制度、选民评议代表制度等近10项制度,既规范了乡镇人大工作及代表的管理,又充分调动了工作积极性。(沙洋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鲁定平)

责任编辑: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