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代表通道 >> 文章详情
巴东县人大常委会把脉健康扶贫工作
巴东县健康扶贫政策实施以来,取得什么样的成效?还存在哪些短板?下一步应采取哪些工作措施?日前,巴东县人大常委会对全县健康扶贫工作开出了药方。
今年5至6月,巴东县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全县健康扶贫工作情况,并在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上专题听取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健康扶贫工作情况的报告。
通过把脉问诊,县人大常委会认为,健康扶贫政策实施以来,健康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但由于巴东是深度贫困县,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贫困人口就医需求与我县诊疗水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突出。全县住院人次显著增加,贫困人口的就医需求增大,部分医院床位紧张,外转病人增多,医疗费用增长,医保基金面临压力。二是多头管理,信息不畅。全县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医疗保障政策多部门管理,部门间信息系统对接不畅、数据更新不及时,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后与医保信息系统对接不够。还存在不合理治疗、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收费和小病大养的现象。三是分级诊疗执行不到位。患者没有按照“基层首诊、逐级转诊、定点医疗”等要求就诊,无序就医情况普遍存在。四是基层医疗卫生网底不牢。全县基层卫生主要存在人员结构不优、人才流失严重、空编较多、专业人员缺乏、待遇偏低等诸多困难。特别是乡村医生队伍不稳、能力不强,医疗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弱,预防保健网底不牢。
对此,县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审议意见: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贫困人口政策的知晓率和理性就医的自觉性。二是理顺管理体制,提高医疗保障服务水平。各部门协调配合,细化操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按“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健康扶贫补充保险”四位一体的模式实现“一站式”服务。三是完善医疗分级诊疗制度,提高诊疗水平。规范引导医疗机构合理治疗、检查、用药、收费行为,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模式,防止小病大养、过度医疗,降低患者个人支付比例,保障医保基金安全。四是推进“互联网+医疗”建设,提高医疗信息化水平。建立远程医疗系统,使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推行“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实现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实时查阅、互认共享。加快智慧医院建设进度,减少预约挂号、排队缴费、等候取药、等候报告的时间等,让“数据多跑路、病人少跑腿”,方便群众快捷就医,降低医院成本,提升工作效率。五是加强医院能力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建立和完善人才补充、流动、激励机制,加大人才培训力度,扎牢卫生网底,稳定基层队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更新医疗设备,逐步改变医疗环境。加强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尽早实现医疗资源优势互补。加强医院的综合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医疗质量、医疗服务水平。(巴东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田玉峰)
责任编辑:吴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