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新闻发布会 >> 文章详情

肖振斌:从百姓中走来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11-12-21 02:29   [收藏] [打印] [关闭]

]]>

“百姓韵事是天大的事”

“我来自普通老百姓,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作为宜昌地区唯一的一名连续三届省人大代表,无论是在教育战线躬耕,还是走上副县级领导岗位,肖振斌始终不忘自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始终将自己当作群众中的—员,充分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倾心为民鼓与呼。

与老百姓的这种别样亲情,使他对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有了更多难以割舍的牵挂。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他的眼睛,总在搜寻;他的耳朵,总在倾听。小到自己的联系村差一把办公椅,大到某项惠民政策的落实遇到资金上的难题,凡是他能协调解决的问题,他总是千方百计力求做得最好。

“很多事情,与我的省人大代表的身份无关,但是,与我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有关。”讲起自己掏腰包资助贫困户的事,他这样解释。

在他看来,走访选民不应是人大代表在人大会议前的“作秀”,而应该是代表履职生活的常态。“三走访”是他绐自己定下的规矩,即:会前走访选民、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会后走访选民,向他们宣传人大会议精神;日常坚持走访联系选民,随时了解社情民意。

当然,更多时候,他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他的走访,更多是在看似随意的“拉家常”中。他觉得,了解选民所盼所想,就在与街坊邻居的闲谈间,就在听前辈老人的感叹间。“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人大代表,就是要及时、准确地将群众的意见搜集上来,根据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促成民生问题的解决。”肖振斌说。

 

别样的“五子登科”

10多年的人大代表历程,肖振斌一路走来,带着责任,带着爱,带着浓浓的代表情。他笑称,“五子登科”是他当好代表的法宝。

他的“五子”,就是读本子、跑路子、想点子、当儿子、动笔杆子。“读本子”就是讲学习。为人之师的经历,使他对书本有着特别的感情。《常用法律法规选编》、《中国人大》、《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等书籍,都是他的案头读本。他也读诸子百家,读唐诗宋词,读经济、管理类书籍。在他看来,读书既广博又精要,才会读有所获。读书让人沉静、深刻,更是人大代表必须练好的“内功”。

“跑路子”就是调查研究。人大代表如果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就会“双脚走不出去”、“身子沉不下去”、“两眼看不全面”、“两耳听不到真言”,就会“不能言”、“不善言”,就会成为人大会议上的“哑巴代表”。为了更好地为民代言,言在关键处,言到百姓心,他的足迹遍布宜都的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农民不是叫他“肖主席”,而是亲切地称呼他为“肖代表”。

作为人大代表,他当好参政议政的有心人,尽心竭力“想点子”。这些“点子”,围绕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全市发展大局来思考,具有全局性、前瞻性。他的“提高乡村公路以奖代补标准”的建议提出后,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并得到落实,乡村公路补助标准每公里由3万元提高到10万元。《降低公务活动成本,减轻财政负担》的建议提出后也得到落实。

无论走得多远,他始终不忘自己的根。他常说,我出生在农村,我是农民的儿子,为农民办事,是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为了解农村电网改造工作情况,帮助解决好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电压低、安全隐患大等问题,他深入到宜都10个乡镇,到农户家察看,找准了农村电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提交建议、到电力部门协商、向上级领导反映等多种形式,推进了农村电网改造力度,帮助农民解决了用电之忧。

“动笔杆子”他更是习以为常。除了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想法写成建议,积极为民代言,促成民生问题的解决,他还经常将参政议政心得撰写成文。他的《民心即我心,社情即我情》等札记在各级报刊发表后,读者赞赏不已。他笑着说:“邓小平早就说过,拿笔杆子也是一种领导方法。能够拿得起笔杆子,经常动手写文章,这是对领导干部基本素质的要求啊。当人大代表也好,当领导干部也好,动动笔杆子,能有很多不一样的收获。

 

倾情“公平”鼓与呼

作为人大代表,肖振斌关注最多的是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他的多条建议,都是围绕社会公平问题提出的。“弱势群体面临更多生存上的困境,需要更多关心。要通过多种渠道实现社会公平,让他们也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公共财政的阳光。”

松宜矿务局是全省32家特困企业之一,2003年划归宜都市管理。作为曾经的省属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多,资金缺口大,维稳难度大。矿区地跨宜都和松滋两市,10000多人,绝大部分生活、居住条件差,还有—些鳏寡孤者。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让肖振斌十分牵挂。担任省人大代表期间,他连续多年在省人大会议上提交了多件关于松宜矿区问题的建议。2004年松宜矿区改制伊始,他就提出了《关于松宜矿务局下放后若干问题亟待解决的建议》。2010年,他提出的《关于加大松宜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力度,确保矿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的建议》被省人大常委会列为重点建议,组织专班到宜都督办。

 肖振斌的建议。促进了矿区群众产生活条件的改善。近年来,宜都、滋两市组织专班对矿区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开展了普查,出台了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办法,对重点区域的近300户950多居民实施了搬迁;实行集中饮水,解决了300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修复矿区受损公路30公里,消除了7处主要安全隐患,5年来,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共投入3450万资金用于矿区地质环境综合防治。目前,总投资1060万元的矿区第三期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正有序开展,松宜矿区管委会计划用3年时间,投资2.2亿元新建廉租房1584套、经济适用房504套,改造廉租房470套,圆矿区居民安居乐业之梦。

源于难舍的教育情结,对教育公平,肖振斌十分关心和关注。每次回乡下老家,看到学校规模小、设施不全、教师待遇差、师资力量不足的状况,面对天真孩子们对外面世界的期盼,他就想要做点什么。他利用节假日时间,跑遍了宜都城区的所有中小学实地调研,与教师、学生倾心交谈。在广泛搜集民意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努力实现“班班通”全覆盖,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题汇报,并在各种会议上不遗余力呼吁,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教育部门认真抓好办理落实。2010年,宜都义务教育阶段32所学校全部建成“班班通”,足不出户,农村师生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为课堂注入了更多活力,也将教育公平落到了实处。

只要保持均等的教育机会,贫穷就不会变成世袭。肖振斌常常借用培根的这句话来强调教育公平的重要性。他认为,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教育的均衡发展,能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改变社会的分层。

从教育公平到社会公平,肖振斌将关注的目光投到更广阔的领域。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用电难,这些与老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难题,都是他的牵挂。他先后就教育、医疗、计生、交通等方面,提出了《关于健全乡村医生培训机制,提高农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建议》、《关于计划生育奖励政策兑现的建议》、《关于将陆渔一级路纳入交通部重点支持项目计划的建议》等多件建议。这些建议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不仅在宜都范围内得到了解决,还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

“省人大代表在我心里分量很重。我希望我的建议能够促进民生难题的解决,这样才不会辜负选民的重托。”肖振斌说,“新的一年,我要履行好人大代表职责,了解民情,反映民意,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搞好调查研究,把好建议带到省人大会议上,造福百姓。”(文·图/ 李姜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