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07号 >> 文章详情
关于2007年省级财政决算的报告
——2008年7月21日在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
省财政厅厅长 王文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审查批准了《关于湖北省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预算草案的报告》。现在,2007年省级决算已经汇编完成。根据《预算法》和《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省级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等法律规定和省人大常委会的安排,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我向省人大常委会提出2007年省级决算报告和省级决算草案,请予审查。
2007年,全省财政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持社会事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切实推进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监管,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和谐湖北建设,圆满完成了省人大批准的预算。
汇总省级和各市州、县市决算,2007年,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90.4亿元,为预算的100.4%,比上年增长24%。其中:增值税完成93.6亿元,增长20.3%;营业税完成139.6亿元,增长21.1%;企业所得税完成65.2亿元,增长37.1%;个人所得税完成24.7亿元,增长26.2%。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全省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3.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277.3亿元(含中央补助安排的支出),为预算的100.6%,比上年增长21.7%。其中:教育支出217.2亿元,为预算的100.1%;科学技术支出18.8亿元,为预算的104.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1.2亿元,为预算的100.4%;农林水事务支出127.6元,为预算的100.3%。基本保证了法定支出和重点支出的需要。
一、2007年省级财政决算情况
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查批准的2007年省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调整预算为1477275万元,省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支出调整预算为1718340万元。
省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18339万元,为调整预算(以下简称预算)的109.5%。主要项目的完成情况为:增值税完成299643万元,为预算的99.1%,主要是国税部门将增值税征收入库后,财政部专员办按有关政策规定审批办理了部分企业退税;营业税完成440583万元,为预算的98.8%,主要是来自新兴行业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营业税增幅偏低;企业所得税完成285747万元,为预算的103.4%;个人所得税完成132778万元,为预算的118%,主要是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执行累进税率制度,使得个人所得税较快增长;专项收入完成64800万元,为预算的95%;行政性收费完成218883万元,为预算的102.3%;罚没收入完成54866万元,为预算的98%;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完成77268万元,主要是省国投重组收入和省交通厅通行费收入购买长江证券股票溢价等一次性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完成25131万元,主要是国库存款增加和存款利率上调相应增加收入;其他收入完成18640万元,主要是省公安厅看守所搬迁补偿一次性收入。
省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719750万元,为预算的100.1%。主要项目的完成情况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448321万元,为预算的104.7%;公共安全支出完成212815万元,为预算的103.7%;教育支出完成189455万元,为预算的100%;科学技术支出完成26399万元,剔除预算执行中调整为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10000万元后,为预算的101.9%;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完成92543万元,为预算的113.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167418万元,为预算的100.2%;医疗卫生支出完成54092万元,剔除预算执行中医疗改革经费结转下年使用11872万元后,为预算的102%;环境保护支出完成8706万元,为预算的187.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完成6168万元,为预算的255.4%;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100603万元,为预算的108.2%;交通运输支出完成28960万元,为预算的456%,主要是根据现行政策规定将省交通厅历年收费纳入预算收支管理,相应增加了支出;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完成80430万元,剔除预算执行中调整为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17245万元后,为预算的101%;其他支出完成303840万元,为预算的88.5%,主要是预算执行中预备费和基本建设支出等预留支出分配使用后,分别反映到城乡社区事务和交通运输等科目中。
省级预备费预算为30000万元,实际动用19651万元,主要项目是一般公共服务58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11753万元,医疗卫生228万元,农林水事务5090万元,交通运输2000万元。
省级财政总收入7599093万元。其中:省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18339万元;中央补助收入5085903万元;市县上解收入530550万元;动用历年财力结转(余)109198万元、上年专项结转252151万元、调入资金2952万元。
省级财政总支出为7513165万元。其中:省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719750万元,上解中央支出316557万元,补助市县支出4874454万元,结转下年项目支出602404万元。
省级一般预算收支相抵,当年净结余85928万元。主要是当年超收及今年年初中央财政增加对我省2007年转移支付补助。结余资金用于安排2008年预算已定项目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支出。
2007年预算执行中,各地各部门积极争取中央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中央财政补助我省专项资金2897166万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61219万元,公共安全88354万元,教育175037万元,科学技术21402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22473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1063053万元,医疗卫生165623万元,环境保护238353万元,城乡社区事务59364万元,农林水事务501713万元,交通运输165014万元,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313407万元,其他支出22154万元。
省级当年基金收入423133万元,主要项目是:养路费收入247804万元,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收入46349万元,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收入113082万元。
省级当年基金支出195539万元,主要项目是:文化体育与传媒2844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892万元,城乡社区事务18381万元,农林水事务113083万元,交通运输52727万元,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7612万元。
省级基金总收入898911万元,其中:省本级当年基金收入423133万元,转移性收入475778万元。省级基金总支出600810万元,其中省本级当年基金支出195539万元,转移性支出405271万元。省级基金预算收支相抵,结转下年298101万元。
2007年,省级财政运行的主要情况是:
(一)在财政收入方面,主体税种快速增长。
增值税增长20.3%,主要来源于全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一是工商业快速发展,按照可比价格计算,2007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823亿元,增长23.6%;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029亿元,增长18.1%。二是固定资产快速增长,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534亿元,增长26.9%。三是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2007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4.8%,高于上年1.6%的涨幅。
营业税增长21.1%,主要来源于建筑安装、金融等行业快速发展。一是建筑安装业发展较快,2007年全省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2012亿元,增长20.7%;实现利润54亿元,增长36.6%。二是金融机构贷款增长较快,2007年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496亿元,增长16.5%,同时央行2007年6次上调贷款利率,也促进了银行营业收入的提高。
企业所得税增长37.1%,主要是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2007年湖北省统计公报反映全省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77.59亿元,增长64.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412.42亿元,增长65.9%。
个人所得税增长26.2%。从增收因素看,一是居民收入不断增长,2007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85元,增长17.2%;农民人均纯收入3997元,增长16.9%。二是个人所得税采取累进税率制度,居民收入增长后适用税率随之“升档”,税收收入呈较快增长。同时,由于国务院从2007年8月15日起将利息所得税的税率由20%调减为5%,个人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增幅相对较低。
(二)在财政支出方面,加大了重点支出保障力度。
一是支持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省级财政安排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12.2亿元,其中省本级支出8亿元,同时,还采取增量返还、资金调度等办法,通过奖励、补助、贴息等形式使用,大力支持国有企业改革,支持实施“三个三工程”和“千亿元产业工程”,支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支持武汉城市圈和县域经济发展。二是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级财政安排农林水事务支出24.9亿元,其中省本级支出10.1亿元,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大农村救助与扶贫力度,支持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三是加大科教投入力度。省级财政安排科学技术支出4.1亿元,其中省本级支出2.6亿元,支持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安排教育支出21.4亿元,其中省本级支出18.9亿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四是支持社会事业进步。省级财政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8亿元,其中省本级支出16.7亿元,支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安排医疗卫生支出6.9亿元,其中省本级支出5.4亿元,支持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安排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0.4亿元,其中省本级支出9.3亿元,支持文化体育事业发展。
(三)在转移支付方面,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
2007年,省级财政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财力下移、照顾基层”的要求,加大对市县的转移支付力度,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同时,增强了市县财政基本保障能力。省级财政补助市州、县(市、区)支出487亿元,占省级财政总支出的64%。其中,消费税和增值税税收返还95.7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74.5亿元,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转移支付30.7亿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56.8亿元,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补助19.2亿元,民族地区转移支付3.9亿元,调整工资转移支付105.7亿元,艰苦边远地区津补贴2.6亿元,调整和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基数返还34亿元。
(四)在财政改革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公共财政体系。
一是不断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推动省管县(市)财政体制与市管县(市)行政体制的有机结合。推行“乡财县管乡用”的财政管理方式。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和分配、管理制度。落实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政策。二是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省直部门全面编制了比较规范的部门预算,并在省垂管部门开展编制部门预算试点。省市县三级一级预算单位和全部乡镇都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进展顺利。非税收入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三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支持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指导推进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增加财政投入,完善考评机制,健全农村公益事业“以钱养事”新机制。推动国有农牧渔良种场税费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五)在财政监管方面,坚持推进依法理财。
一是加强财政法制与税政工作。组织开展财政行政执法检查,做好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和中部地区实施增值税扩大抵扣范围试点工作。二是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和财政运行状况的监督。继续开展县(市)财政基本保障能力分析和预算合规性审核工作。对省直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并对全省财政所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加强财政投资项目评审工作,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三是加强会计监督。配合做好《会计法》执法大检查。推动会计建账监管改革。规范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开展会计信用等级评价管理改革。四是大力推进财政政务公开。五是加快“金财工程”建设,为财政改革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人大的监督和指导下,财政部门从体制和机制上入手,努力完善财政管理制度,积极建立规范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长效机制,已经收到了明显效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监管的任务仍十分艰巨。省审计厅对2007年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表明,2007年省级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取得了新进展,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部分收入未按规定纳入预算管理,年初部分项目支出预算未细化和落实到具体单位和项目,涉农专项资金分配较为分散,有些专项资金未及时安排使用,省直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资金清理不及时等。对此,省政府已要求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切实按照审计意见和建议,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省财政厅也高度重视,在审计过程中,就积极与审计部门沟通,研究整改措施;下一步,我们还将专题布置整改工作,规范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完善预算管理和财政资金管理的各项制度办法,切实加强财政监管工作,提高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水平。
二、2008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和完成全年财政预算的主要措施
2008年上半年,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67.7亿元,完成预算的54.1%,增长25.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80.1亿元,完成预算的55.7%,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6.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全省财政支出(含中央补助安排的支出)完成608.3亿元,完成预算的45.1%,增长37%。
省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0.7亿元,完成预算的54.1%,增长16.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73.2亿元,完成预算的55.6%,增长22.3%。省级财政支出完成191.8亿元(含中央补助安排的支出),完成预算的60.5%,增长56.4%。
总体上看,今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较好。一是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实现“硬过半”目标。二是税收收入快速增长。三是非税收入平稳增长。四是财政支出进度加快,保证了机关正常运转、各项法定支出等重点支出的需要,保证了抗灾救灾资金和民生类支出需要。五是受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和抗震救灾援建工作等因素的影响,财政支出增幅较高。根据全省的财政经济形势分析和上半年财政收支趋势预计,今年可以完成省人代会批准的全年收支预算。
今年以来,减收增支因素对省级预算执行影响较大。一是政策性减收因素的影响。中央批准我省武汉、黄石、十堰、宜昌进行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影响增值税减收;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税率降低,原油、煤炭、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向地震灾区捐赠按政策规定在税前扣除,影响企业所得税减收。二是年初我省遭受雨雪冰冻灾害,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相应减少了收入,同时也增加了支出。三是“5.12”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我省承担汉源县对口援建任务,相应增加了支出。四是因石油、猪肉等生产、生活资料价格上涨,相应增加城市出租车等行业生产性补贴和困难群体、高校学生生活性补贴,也增加了部分支出。这些减收增支因素,对完成全年财政预算增加了压力,省级预算预计将会作出适当调整,调整预算方案我们将依法向常委会报告。为了保持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支持做好抗灾救灾、灾后重建和对口援建工作,下半年我们将以增收节支为重点,继续抓好预算执行工作。
(一)积极促进经济发展,切实强化收入征管。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财政政策和措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认真做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新的耕地占用税条例的贯彻落实工作。依法强化税收征管,严格控制减免税,及时清理到期的税收优惠政策,坚决制止和纠正擅自出台“先征后返”等变相减免税政策,严厉打击各种偷骗税等违法活动。继续加强非税收入征管,既要做到应收尽收,又要坚决禁止各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违规行为。改进和完善非税收入管理模式,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进一步推进非税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工作。
(二)大力压缩一般性开支,确保重点支出需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大力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把资源更多地用于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用于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用于推动改革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严格控制行政开支,降低行政成本,减少会议、接待、差旅和公车使用等一般性支出,压缩出国费用开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严格控制公车购置,暂停安排党政机关办公楼项目财政性资金。强化预算控制,除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项目、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援建支出、法律规定增长的支出以及民生项目支出等重点支出外,原则上不再追加部门和单位的支出预算。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积极探索财政资金整合使用办法,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继续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加大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领域的投入。
(三)密切关注今年财政运行情况,安排好明年财政预算。根据今年经济形势发展变化情况,认真分析年度预算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跟踪相关税收政策的实施效果,特别是要关注影响财政收支的不确定因素,分析财政收入增减变化的原因,及早对全年预算收支情况做出预计。受今年灾情等因素影响,预计明年财政支出压力较大,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及早做好编制2009年预算的相关准备工作,科学合理安排预算规模和收支结构。完善有关制度和办法,切实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科学性。继续贯彻勤俭节约原则,加强预算管理,深化预算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做好2008年的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各位委员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支持下,团结奋斗,扎实工作,为圆满完成全年财政预算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