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代表风采 >> 文章详情
王晗:用心用情守护一泓清水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
湖北省郧西县,位于丹江口水库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是农业生产大县。如何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护航“一泓清水永续北送”?这是十堰市人大代表、郧西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晗一直在思考的履职命题。
8月13日,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10周年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给十堰丹江口库区环保志愿者回信。这让王晗很振奋:“是对我们守江护河成绩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持续保护好水生态、渔生态的殷殷嘱托,责任更加重大。”
“金点子”解锁履职“金钥匙”
“农膜不能只是简单的回收堆放,能变卖的尽早变卖变现,其余的制作塑料颗粒二次利用,全力破解‘白色污染’,不让一滴污水入河进江。”郧西县河夹镇东寺村废旧地膜回收站点8月份竣工之际,王晗正带领工作人员完善站点细节,探讨如何将废旧地膜变“废”为“宝”。
“能不能用废旧地膜作原料建废旧地膜回收站点墙体?回收站点的窗口能不能借鉴银行办事窗口,既方便回收又避免安全隐患?”随着王晗一个个“能不能”的落地,该县建立起“1+N”的废旧地膜回收网络,以1个县级回收暂存中心为原点,一个流域一个流域建设N个站点,形成“收-存-转-用-处”闭环管理。今年全县已启动10个流域站点建设,推动农膜、农药包装物、电池等废弃物集中处理,回收农业固体废弃物近2000吨。
“南水北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他说,在这场守水护水的全民行动中,作为基层人大代表和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三农”工作“当家人”,理应走在前列,发挥作用。
今年,郧西县正在归仙河流域开展综合治理,如何作出农业部门的贡献?王晗发挥人大代表优势,多次深入流域一线,了解群众诉求,寻求治理“金点子”。
经过多次走访调研,他发现流域内的消落带仍有种植农作物现象,存在面源污染风险;人口密集的村落,需要降低地表径流水氮磷指标,让“肥水”变“瘦”。何不利用菌草根系发达、吸附能力强、吸氮脱磷效率高、改良土壤效果好等特点“以草养水”。
经过多方论证,此方案可行。于是,3万亩的菌草在流域内的荒地、滩涂、尾矿和消落带等环境敏感区种下。几个月下来,菌草不仅让“和尚坡”披上了“绿装”,还展现了其降氮、降磷、“截污”作用。经检测,菌草覆盖区地下径流水氮磷指标有效降低了60%以上。8月20日,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林占熺再次莅临郧西指导菌草产业,盛赞此举是成功的“郧西模式”。
一棵菌草示范种植香菇200万袋、平菇500万袋,松茸200亩、竹荪120亩,年节省林木近120万立方米;一座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理中心,年消纳畜禽粪污69万吨、菌糠菌渣0.8万吨;一项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使农作物平均增产10%,化肥用量较上年同期减少580吨……
从“压力山大”到“责任重大”,变“金点子”为履职“金钥匙”,王晗一路奋进、不负众望。在他的带领下,郧西县“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链条低碳化”同步发展,一些更新的尝试正在徐徐铺开。
“护源头”誓当忠诚“守井人”
让一库碧水永续北送,根本在于理念的嬗变。除了围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绿色低碳农业发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熟悉领域履职尽责外,王晗还将更多精力聚焦在发挥代表作用,参与监督活动中,在他看来,守住了源头,才有甘泉入库。
郧西县和白河县虽属两省,却是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汉江流域接壤39公里。2019年前,由于双方执法缺乏有效信息对接和工作衔接,部分非法捕捞者钻行政执法管辖权空档,沿汉江两岸来回逃避打击非法捕捞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威胁流域生态保护。
近年来,王晗以“十年禁捕”为契机,主动进行信息对接,开展联合调查,参与共同执法、召集联席会议,建立跨区案件查办机制、相邻区域联动机制,推动设立省际人大代表联络站,筑牢汉江水资源安全监督屏障,实现巡护互助、监督互认、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在他的推动下,郧西·白河两地围绕汉江水资源保护,累计开展“十年禁捕”联合执法17余次,联合查处非法捕捞案件5件,处罚了6人,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3人。
守护每一滴清澈,需要人大代表的参与。8月9日,他在郧西县六郎库区巡河时,发现大量漂浮物,便立即督促六郎乡、夹河镇和水利湖泊局等部门,进行清理整改;8月26日,他发现土门镇干沟山上一养鸡场粪污处理不妥当,存在环境污染,他对接联系土门镇政府负责人,组织当地20余名干部连夜出动,在18小时内全部完成整改……
用忠诚践行铮铮誓言。王晗坚持下基层、到现场、查问题、督整改,共排查销号涉水问题23个,助力汉江水清河畅,如今他的脚印早已遍布郧西县库区沿线的角角落落。
“微民生”带动群众“好口碑”
真诚倾听民声,真实反映民意,真情服务民生,是王晗履行代表职责、兑现为民承诺的三条“真经”。
“村里除了我们这片,其他地区的污水都接入管网了,一到热天就臭气熏天,还不卫生。”“老喻家已经搬走十几年,在村里的六间土房子都成危房了,既存在安全隐患又影响村容村貌。”6月份,他到城关镇王家坪村红军巷开展“聚力共同缔造·守水护水”代表行动中,民声“吐槽”不断,便通过“院落会”、逐户走访等方式,争取群众支持,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
在建设过程中,他主动包片施工难度最大、建设任务最重的那几户,蹲点把关建设质量,督导建设进度,争取政策支持,如今,该片区已成功拆除土房、旱厕、猪圈、车棚等14个,迁坟2棺,美化农房14户,并为老百姓新建水冲式公厕1座,利用拆除场地建成“口袋公园”1个,惠及周边群众30余户,赢得群众连连“点赞”。
化“脚力”为“效力”,王晗始终将“为发展建言、为人民发声”贯穿始终,通过进村入户访到家、各类意见听到家、建立感情心到家、细致工作做到家、好事实事办到家,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今年以来,他已深入基层一线调研40余次,建立调研发现问题清单27个,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举措100余个,牵头领办民生实事4件。
听民声,呼民意。他通过调研了解民意,先后在市人代会上提出了《支持郧西创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支持郧西县持续推进生态环保和修复工作》等多项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人大代表人民选,当好代表为人民。”王晗表示,将常态化开展进站入家、走访接访等活动,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在护好水源区、当好“守井人”中彰显代表作为。(张显垒 甘晓燕)
责任编辑:李靖